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口服依那普利对高血压靶器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的有益作用。方法134例Ⅱ期高血压患者服用依那普利平均3.4±0.5年。结果长期服用依那普利不仅能使血压持续稳定在正常水平,而且能使左室肥厚逆转,心脏舒张功能改善,尿蛋白排泄量下降(P<0.001),眼底病变好转(P<0.01),且无脑卒中发生(P<0.05),对照组上述各指标较服药前无改善。结论长期服用依那普利对高血压靶器官其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 ,2 8岁 ,近 1年经常晨起出现四肢运动不灵 ,经活动后数分钟恢复正常 ,入院前 1d ,晚饭大量饮酒 ,次日晨起四肢完全瘫痪被收住院。患者于近 10年有 4次类似发作 ,其外祖父与两个舅舅患有同样疾病 ,但随年龄增长逐渐好转。入院查体 :神清语利 ,躯体检查无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 44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一氧化氮 (NO)、内皮素(ET)、神经肽 Y(NPY)、神经降压素 (N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 6种血管活性肽水平进行了动态观察 ,旨在探讨其在 AMI发病过程中的作用。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符合 1 979年 WHO冠心病诊断标准的 AMI患者 50例 ,剔除因严重并发症而在发病后 2周内死亡的 6例后 ,选择生存并到达观察终点 (30 d)的 44例为观察对象 (AMI组 ) ,其中男 36例 ,女 8例 ,年龄34~ 83(61 .8± 1 5.6)岁。为观察方便又根据梗死面积分为 :大面积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心肌炎与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一氧化氮 (NO)、白介素 2、6 (IL 2、6 )水平来探讨细胞因子在病毒性心肌炎 (VMC)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符合 1999年全国成人急性VMC诊断标准的VMC患者 31例 (男 15例、女16例 ,年龄 14~ 42岁 ) ;健康对照组 32例 (男 17例、女 15例 ,年龄 15~ 40岁 )。VMC组分别在发病后 3d内 (急性期 )、2周 (亚急性期 )、4周 (恢复期 )和健康对照组清晨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 , 70℃保存、分别采用放免法、化学比色法、酶联免疫法测定TNF α、IL 2、IL 6、NO水平。结果见表 1。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研究长期应用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逆转原发性高血压 (EH)伴左心室肥厚 (L VH)的作用。  方法 :将 114例 EH伴 L VH的患者分为培哚普利组 (n=5 8)和氨氯地平组 (n=5 6 ) ,于服药前及服药后 6、12、36个月分别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A/ E峰值。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均无变化 ,而 A/ E峰值则明显降低 ;左心室重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在培哚普利组明显下降 ,而在氨氯地平组则无变化。  结论 :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均能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但仅培哚普利能明显减轻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同步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浆NPY、ET的浓度水平,在氨氯地平治疗15d后再复测进行比较。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血浆NPY、ET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治疗前血浆NPY/ET比值明显升高,且NPY与ET呈显著正相关,但在治疗后15d不稳定心绞痛组患者血NPY、ET水平又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氨氯地平能有效地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者的血浆NPY、ET的水平,故而能解除冠脉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7.
血管活性物质与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物质在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114例急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稳定期和恢复期患者及76例健康人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急性期脑梗死和脑出血者血中TNF、NO、ET、NPY、CGRP较恢复期均明显升高(P〈0.05 ̄P〈0.001),  相似文献   
8.
室速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易导致黑蒙、晕厥,甚至猝死。而据Belhassen[1]首先报道:极短联律间距的多形性室速是一种原因不明,特殊类型的高度致命性的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易忽视其特点而丧失抢救时机。本文收集4例此类患者的诊治,以供交流,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1,男,36岁,既往体健。以反复无明显诱因晕厥1年就诊。发病前无先兆,一般持续数秒,不伴抽搐等症状,恢复后无特殊不适,多次体检均未见异常。口服普萘洛尔无效。于2次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后发现频发多形性室早,RonT,短阵室速,服用可达龙2个月无效,观察其心电图后发现室早、室速的联律间…  相似文献   
9.
人群三年降压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4种降压药物联合方案长期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EH)的疗效.方法选择EH Ⅱ期、Ⅲ期患者892例,按入选顺序分为4组A组为尼群地平加卡托普利,B组为尼群地平加氨酰心安,C组为硝苯地平加卡托普利加双氢克尿噻,D组为复方降压片,各种原因退出以上4组的为E组;在治疗前后检测血压、血尿常规、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眼底检查及心脏B超.部分患者检测了神经内分泌因子.结果在治疗后1、3年,5组患者动脉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LVMI和A/E比值均下降,CO和LVEF无变化,血BUN、Cr无变化,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其中A、B、C组的24小时尿蛋白、血尿酸明显下降,眼底情况明显改善,而D、E组则反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例数D、E组明显高于A、B、C组.结论坚持长期降压治疗可明显减少高危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并保护其靶器官受损,制定合理、安全、有效、经济的降压方案对EH患者的管理率、服药率、控制率都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期调脂治疗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6例伴有高脂血症的冠心病患者进行(3.1±0.7)年的调脂治疗(观察组),并以同期未进行调脂治疗的113例为对照(对照组)。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血TC、TG、LDL-C、ApoB100明显下降,HDL-C、ApoA1明显增高(P<0.01)。随诊观察表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观察组为27.91%,并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P<0.05),对照组为87.61%,且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P<0.01)。结论:长期的调脂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