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积权  汪怿  杨杰  吴若欣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2):2063-2066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水平与微血管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1例,根据有无DR及病变程度分为三组:单纯糖尿病组(n=31)、单纯型DR组(n=22)、增殖型DR组(n=18),比较各组微血管病变发生率。同时,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VEGF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ECs)、内皮祖细胞(EPCs)、循环祖细胞(CPCs)计数。

结果:各组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增殖型DR组高于单纯型DR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VEGF水平有明显差异,增殖型DR组高于单纯型DR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单纯型DR组高于单纯糖尿病组; 合并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神经病变者VEGF水平高于非合并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ECs、EPCs、CPCs水平有明显差异,增殖型DR组ECs高于单纯型DR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单纯型DR组高于单纯糖尿病组; 增殖型DR组EPCs、CPCs水平低于单纯型DR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单纯型DR组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殖型DR患者的VEGF水平与ECs水平呈正相关性(P<0.01),与EPCs、CPCs水平呈负相关性(P<0.01)。

结论: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尤其是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诊断和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研究.分别取第3代人MSC和自行培养的第3代人角膜基质细胞共同培养1周,实验组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中培养,对照组不放置Transwell小室培养.1周后,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人MSC光镜特征、间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电镜结构,对被诱导分化的细胞进行综合鉴别.结果 第3代人MSC和人角膜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均能够较快贴壁生长.两种细胞共同培养1周后,可见部分细胞形态上呈上皮细胞特征,单克隆抗体AE1染色呈阳性,电镜下可见微绒毛、桥粒和张力丝等典型上皮细胞结构特征.结论 体外培养的人MSC在人角膜基质细胞的诱导下可能会分化为人角膜上皮样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防治老年性白内障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IFIS)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医院收治、拟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老年白内障单眼患病(纳入标准不用加单眼患病这条,因为老年性白内障往往是双眼发病,住院手术一般都是做一个眼,白内障严重视力差的那个眼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53例在术前24、12、2 h针灸治疗。分别于手术前后测定瞳孔直径大小、眼压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对比IFIS发生率及对手术的影响,针刺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两组瞳孔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瞳孔直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FIS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眼压与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变化不大,BCVA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误吸虹膜次数较对照组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1例针刺部位皮下出血和3例局部疼痛,针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防治老年性白内障术中IFIS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迈之灵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迈之灵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67例(67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迈之灵片,对照组予丹参片。各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底病变动态变化、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及黄斑水肿厚度变化,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8周、12周末,治疗组视力提高优于对照组(P4〈0.05,P8〈0.01,P,2〈0.05)。治疗4周末,治疗组渗出、出血吸收率为53%,高于对照组的29%(P〈0.05)。治疗组并发黄斑水肿7例,对照组17例,治疗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末黄斑水肿厚度,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迈之灵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效、安全,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各种类型原发性青光眼的睫状体脱离发生情况,探讨睫状体脱离发生的机制,寻找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法,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在其诊断及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5月~2009年12月收住入院的162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前常规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其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2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5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5例。根据是否有睫状体脱离,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眼分为睫状体脱离组(A组)和无睫状体脱离组(B组),B组眼压控制正常后手术,A组术前予以降眼压、使用或不使用激素治疗后手术,观察两组前房深度、眼压及术后浅前房情况。结果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未见睫状体脱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仅急性发作期眼检出睫状体脱离,发生率为12.2%,余各期均未检出睫状体脱离。睫状体脱离激素治疗有效,治疗后恢复时间和脱离的高度相关。A组和B组术后浅前房均见于小梁切除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2)。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可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经皮质激素治疗能痊愈,术前有睫状体脱离者不会增加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术前行UBM检查,能有效的发现睫状体脱离,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张杨  温积权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2):1435-1438
目的 分析单侧原发翼状胬肉与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降低的关系。方法 2013年6-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单侧(鼻侧)眼角膜翼状胬肉患者68例(68眼),对眼角膜翼状胬肉眼(患侧眼)和对侧眼分别行眼角膜ECD检查。比较患侧眼角膜ECD与对侧眼角膜ECD,分析患侧眼角膜ECD降低(患侧眼角膜ECD与对侧眼角膜ECD差值占对侧眼眼角膜ECD的百分比)与翼状胬肉所占面积百分比的关系及患侧眼角膜ECD降低与眼角膜散光度数增加(患侧眼角膜与对侧眼角膜散光度数的差值)的关系。结果 患侧眼角膜ECD为1 498~3 314个/mm2,平均(2 219±382)个/mm2;对侧眼角膜ECD为1 625~3 493个/mm2,平均(2 375±445)个/mm2。患侧眼角膜ECD低于对侧眼角膜ECD(t=2.600,P=0.008)。患侧眼角膜ECD降低-6.8%~33.1%,平均(8.7±5.9)%;患侧眼角膜翼状胬肉所占面积百分比为5.1%~60.5%,平均(18.9±3.4)%。患侧眼角膜ECD降低与眼角膜翼状胬肉所占面积百分比的对数呈正相关(R=0.760,P<0.001)。22例眼角膜散光度数增加2.0~7.0 D,平均(3.1±1.2) D;患侧眼角膜ECD降低4.9%~25.0%,平均为(13.9±4.6)%。36例眼角膜散光度数增加0.25 ~1.75 D,平均(0.87±0.31) D;患侧眼角膜ECD降低2.8%~17.0%,平均为(4.8±2.0)%。眼角膜散光度数增加>2.0 D的患者眼角膜ECD降低高于眼角膜散光度数增加<2.0 D的患者(t=5.540,P<0.01)。眼角膜ECD降低与眼角膜散光度数增加呈正相关(r=0.549,P<0.001)。结论 翼状胬肉可导致眼角膜ECD降低,当翼状胬肉广泛侵入眼角膜或导致散光度数增加时需考虑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 方法 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白内障组和对照组,建立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模型,观察2组大鼠LECs变化,测定2组大鼠LECs中TGF-β1和MMP-2表达情况。 结果 HE染色:白内障组大鼠LECs形态异常,排列紊乱,核大小不均匀,胞质疏松;对照组大鼠LECs正常。白内障组大鼠2周末和4周末LECs中TGF-β1蛋白和MMP-2蛋白平均光密度(0.045±0.002、0.075±0.006;0.028±0.003、0.055±0.006)均高于对照组(0.006±0.001、0.006±0.002;0.000、0.000,均P<0.05),白内障组大鼠4周末LECs中TGF-β1蛋白和MMP-2蛋白平均光密度高于2周末(P<0.05)。白内障大鼠LECs中TGF-β1蛋白和MMP-2蛋白呈正相关(r=0.915,P=0.004)。 结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可能和LECs中TGF-β1蛋白、MMP-2蛋白水平升高有关,糖尿病性白内障LECs中TGF-β1蛋白和MMP-2蛋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药物治疗中老年人眼外肌麻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43例眼外肌麻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针刺联合药物治疗为观察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患者复试症状、眼位及眼球运动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大部分患者复试症状减轻、眼位偏斜改善、眼球运动好转。组间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6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针刺穴位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药物可以有效治疗中老年人眼外肌麻痹,相比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更稳定可靠,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越来越年轻化。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颈椎病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脖子疼、脖子僵"。事实上,因为颈椎的结构非常复杂,导致疾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很多看似和颈椎病无关的症状,也可能是颈椎病所致。今天我们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颈椎病中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奇怪症状。心慌、胸闷、心前区压迫感出现这些症状,很多人首先会想是不是得了心脏病,事实上,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单克隆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PCNA)和TGF—β1免疫组化的研究,评估曲尼斯特在兔眼实验性小梁切除术后抗纤维化方面的作用。方法27只兔子(54眼)随机分为对照组、MMC组、曲尼斯特组;双眼均行标准小梁切除术。MMC组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曲尼斯特组术后应用曲尼斯特滴眼液。术后7天、14天、28天各组处死兔子3只,眼球组织固定,PCNA和TGF—β1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PCNA计数和计算TGF—β1染色平均光密度。结果术后7天、14天对照组PCNA阳性细胞明显多于MMC组和曲尼斯特组(P〈0.05),而曲尼斯特组和MM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尼斯特组TGF—β1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俨〈0.05),而与MM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尼斯特应用于青光眼滤过术后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直接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减少TGF—β1分泌而间接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