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莱姆病在我国的首次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作者在黑龙江省林区观察到莱姆病162例,此病又名伯格多费里疏螺旋体病,系由硬蜱传播,可引起人体多器官病变,早期皮肤病变是慢性游走性红斑,以后可有头痛、颈项强直、面瘫等神经系统症状和心脏、关节损害。免疫学检查发现恢复期病人血清中有高度特异性抗体。对部分现症病人青霉素治疗取得明显疗效。本病例报告系莱姆病在我国的首次报告。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我科收治的一例莱姆病患者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患者为青年男性,发病前曾在流行季节赴疫区执行任务,有昆虫叮咬史.其后反复出现皮肤散在红斑,多于四肢暴露部位,住院期间下肢曾出现典型的游走性红斑.血清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抗体滴度1∶512.经用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注射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用单向辐射溶血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20例临床诊断为乙脑患者双份血清研究结果,13例患者血清用单向辐射溶血试验证实为乙脑,而用血凝抑制试验证实仅6例。单向辐射溶血试验检测结果有2例患者血清与登革有交叉免疫反应;用血凝抑制试验有4例与登革呈现交叉反应。本试验结果表明:单向辐射溶血试验比血凝抑制试验特异,而且敏感性高。该试验还具有操作简便,所需血清量少等优点。因而,可用于虫媒病毒血清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4.
在虫媒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用常规法从节肢动物分离和鉴定病原体,既费事、费时又费钱。Burgborfer(1970)取蜱血淋巴用希门尼斯(Gimenez stain)和荧光抗体染色检查蜱体立克次体,得到满意的结果,以后在现场调查中应用。此法称为血淋巴试验(Hemotymph test)。  相似文献   
5.
登革热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在越南、泰国、缅甸和印尼等国家,本病已成为牢固的地方性流行病,目前它是儿童住院和死亡十种主要原因之一。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自纹伊蚊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1931年在台湾省、40年代在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一带曾有登革热流行记载。解放后,一直未见病例报道。至1978年,广东省佛山市突然发生本病流行,1979  相似文献   
6.
广西北海市是北部湾一重要港口,有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分布,又与登革热地方性流行区越南和1978年暴发登革热流行的广东佛山市相距不远,人员船只往来频繁,尤其近年越南反华,大批华侨涌入该地,很可能将登革传染源输入,引起本病暴发或流行。此外,北海市地处国防前线,查清有无登革病毒传播,做好预防工作,不仅对本地居民健康和建设事业,在军事上也有重要意义。故1980年6—9月我们在  相似文献   
7.
用单扩溶血试验(SRH)检测了海南岛崖县和陵水县人群血清标本中的D_1、D_2、D_3、JE、WN和Chik抗体。登革热流行区内,2岁以上人群血清标本1,369份,27%有D_3、15%有D_3和D_1、3%有JE抗体反应,1981年出生幼儿血清标本177份,D_3和(或)D_1阳性12份;未发现D_2、WN、Chik病毒传播的血清学证据。非登革热流行区内,333份标本,上述6种抗体反应均阴性。流行区人群的D_3抗体反应率,19岁以下青少年高于20岁以上成年人,成年女性高于成年男性。上述结果表明:除D_3、JE外,是否有D_1病毒传播值得研究,1980年后登革病毒传播似未完全终止;引起该次流行的传染源属输入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8.
北亚蜱媒立克次体病广泛分布于苏联亚洲部分,与我国新疆接壤的阿尔泰边区和哈萨克共和国早已报道有本病的自然疫源地。本文作者在新疆西北部地区采集各种蜱类,用血淋巴试验检查蜱媒斑点热组立克次体,证实新疆的察布查尔、昭苏、精河、阿勒泰、哈巴河和克拉玛依市存在斑点热组立克次体病的自然疫源地。由于所用抗原的精河株立克次体,其抗原性虽与北亚立克次体相近,但可能存在某些差异,因此,尚不能肯定属何种立克次体。本次调查发现边缘革蜱和草原革蜱携带斑点热组立克次体。边缘革蜱分布地区较广、携带率较高,是本组立克次体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海林县林区莱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6年5-8月,在黑龙江省海林区进行了莱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慢性游走性红斑的侵袭率为8.4%(132/157),男性高于女性,30-39岁较其他年龄组为高。五、六月为多发季节,病例按旬分布与蜱咬人数相一致。莱姆病神经型和关节炎型的流行率分别为4.6%和6.6%。心脏病型和皮肤良性淋巴细胞增生病少见。调查结果表明当地存在本病疫源地。  相似文献   
10.
虫媒披膜病毒,特别是黄病毒的血清学调查结果的分析比较困难,因为各异源株之间有明显的交叉反应。在多种毒株并存的地区,这种分析更为困难。由于病毒血症常发生于出现临床症状的初期,故从病人血液分离病毒常难得到阳性结果,因而实验室诊断仍需使用复杂的血清学方法。血凝抑制和中和抗体保持时间长,适用于血清学调查,但前者特异性较差,后者操作复杂,费时又费钱,实际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在检测病毒抗体方面发展了许多新方法,其中单溶试验(Single radial hemolysis,SRH)操作简便,特异性相当于中和试验。本文初步报告用单溶试验检出登革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同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