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吸入沙丁胺醇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的研究方法,选择我科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儿童,随机坐立前倾结合颈部前伸体位组(改良体位组)和端坐位体位组(常规体位组),两组患儿均在常规体位先行肺功能检查,然后在不同体位下分别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200μg,其后两组患儿再次在常规坐位测量肺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哮喘用药维持情况、6个月内是否存在哮喘急性加重、在吸入沙丁胺醇前后的1 s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2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MEF25)、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MEF75)的数值以及变化率。结果共入组59例患儿,其中常规体位组29例,改良体位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维持用药情况、6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吸入药物前肺功能基线水平相似,改良体位组FEV1以及MEF25吸入药物后的数值显著高于常规体位组(P<0.05)。而FVC、PEF以及MEF75吸入药物后数值在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体位组在吸入沙丁胺醇后的FEV1变化率、PEF变化率和MEF25变化率显著高于常规体位组(P<0.05),而FVC变化率和MEF75变化率虽然高于常规体位组,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坐立前倾位结合颈部前伸可以使支气管哮喘的儿童在吸入沙丁胺醇后更好地改善FEV1、PEF和MEF2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肾功能常规指标动态监测对评估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新生儿肾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择取广东省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官窑分院2014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所生新生儿30例为实验组,依据妊娠期糖尿病母亲血糖控制情况将其划分为A组15例(血糖控制理想)及B组15例(血糖控制不理想),另择取同期出生的非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所生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观察各组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B)检测结果。结果 A、B组新生儿Cys-C值分别为(1.42±0.21)mg/L和(1.73±0.21)mg/L,β2-MG值分别为(3.16±0.76)mg/L和(3.73±1.26)mg/L,Scr值分别为(70.14±9.71)μmol/L和(76.21±9.23)μ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93±0.16)、(2.38±0.95)mg/L、(61.34±5.7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UN值分别为(2.47±0.40)mmol/L和(1.41±0.42)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3.22±0.8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NAG值则分别为(16.72±6.23)U/L和(55.43±20.74)U/L,UMB值则分别为(19.13±7.34)mg/L和(75.23±23.57)mg/L,HbA1c值分别为(5.56±1.53)%和(12.43±4.0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83±4.45)U/L、(14.24±5.73)mg/L、(4.83±1.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s-C、β2-MG、NAG、UMB及HbA1c等肾功能常规指标动态监测对评估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新生儿肾功能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及时发现及预防远期肾功能损害,指导临床治疗,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①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我院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掌握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②研究我院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特征,为本地区儿科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5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留取痰液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做细菌学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57例患儿中,103例培养出致病菌,阳性率28.8%。在性别方面,男性肺炎链球菌阳性率显著低于女性(P<0.05),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在年龄方面,<3岁患儿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3岁患儿(P<0.05),金黄色葡萄糖球菌阳性率则显著低于≥3岁患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革兰氏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以肺炎链球菌为主。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治过程中,需明确其病原菌感染类型,结合耐药规律选择抗菌用药以降低耐药率,促进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诊疗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g E)、髓鞘碱性蛋白(MBP)、白三烯(LTs)含量与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2月在本院住院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08例,均进行退热、止咳、平喘治疗,经1年随访,脱落8例,最终纳入100例患儿。根据最终是否发展为哮喘将其分为研究组33例(最终发展为哮喘)和对照组67例(治疗后未发展为哮喘)。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 E、LTs、MBP含量;分析患儿血清LTs、MBP、Ig E含量与哮喘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清Ig E、LTs、MBP含量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血清Ig E、LTs、MBP含量均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研究组血清Ig E、LTs、MB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Ig E、LTs、MBP均是哮喘发作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通过Ig E、LTs、MBP水平可以初步评价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预后及发展为哮喘,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及哮喘的治疗、预防、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新的临床指标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研究超短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 2018 年 1 月 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100 例小儿支气管肺炎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 其中对照组使用口服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化痰,雾化吸入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超短波治疗,比较两组 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咳嗽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湿性啰音消失时间、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结论:超短波辅助治疗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温文捷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2):1618-1620,1623
目的:观察和分析经鼻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重症肺炎患儿血气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2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儿科重症监护室监护和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经鼻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患儿则给予常规鼻导管吸氧,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和部分炎性因子的水平变化,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和pH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患儿PaO2、SaO2和p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aCO2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儿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L-10、CRP、TNF-α以及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肺炎患儿可调节相关炎性因子水平,进一步改善患儿的缺氧情况,恢复酸碱平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