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全面了解包头市碘缺乏病防治现状和居民碘营养状况,确定防治方向和策略。根据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于 2003年度对包头市9个区旗县的碘缺乏病进行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以及与心血管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1)按WHO诊断标准排除感染、炎症、肿瘤、结缔组织疾病、创伤、痛风、肾脏疾病等,以及利尿剂的使用。选择急性心肌梗死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0例,正常对照组(Nor)40例。(2)对AMI组病人分别于梗死后4h,6h,12h,18h,24h,30h,48h,1周,2周抽取静脉血3ml,用酶法测定心肌酶,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而UAP,SAP,Nor组病人分别干入院即刻,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得心肌酶,CRP值。(3)对所有病人进行空腹血糖、血脂、外周血白细胞的测定和心脏B超检查。对AMI病人的心电图(ECG)进行记分,估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1)在Nor,SAP,UAP,AMI4组中,CRP逐渐增高,其中4组CRP比较:除SAP与Nor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组间相比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2)在AMI组,CRP浓度随时间呈动态变化,约干29.32h达高峰,此后又逐渐下降,而且CRP峰值在溶栓治疗时前移,较非溶栓治疗组提前约9.56h,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相关分析:CRP与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ECG-ST记分呈正相关,与心搏量,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呈负相关。结论CRP随着CHD的发展而增高,可能参与动脉硬化的形成,影响了AMI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且对其发展和预后有判断和预测价值。同时,CRP也是AMI溶栓治疗成功与否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OS)对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92例MS患者,随机分为A组(n=40)仅予常规治疗、B组(n=52)常规治疗加ROS口服。用药前及用药8周后,测量患者血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两组用药前后组内比较,血压、Homa-IRI、TG均下降,ISI、HDL-C均升高。用药后,B组血压、Homa-IRI下降程度较A组明显,ISI升高程度较A组明显。结论:ROS可改善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个局部和系统的炎性反应过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在AS患者的尸体解剖中发现,AS斑块中可见泡沫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等各种炎性细胞浸润,其中以巨噬细胞为主要的炎性细胞。斑块中巨噬细胞成分越多,AS斑块发展就越快,炎性细胞可能通过分泌各种炎性因子及细胞因子导致斑块的破裂,可见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可明显减少AS的病死率。大量的基础研究及流行病学表明,胆固醇在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聚积是导致AS的重要事件之一。AS多发生于大动脉及中动脉的血管壁,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内皮祖细胞(EPC)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入选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的1级高血压患者15例,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5名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抽取外周血,常规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将经鉴定的正在分化的EPC培养5 d后用于实验。将分离、培养获得的每一例高血压患者EPC培养5 d后将细胞平行分为5份,每份细胞根据不同的刺激处理条件分为高血压组、不同浓度贝那普利(1、10和100μmol/L)干预组、贝那普利(10μmol/L)+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受体趋化因子4(SDF-1/CXCR4)拮抗剂AMD3100干预组。上述干预24 h后进行EPC凋亡检测:用Annexin-V/PI法;氧化应激检测:黄嘌呤氧化法测定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含量。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外周血EPC凋亡率明显增加(t早=6.6334,t晚=3.812;均为P<0.01),氧化应激反应明显增高(tSOD=8.258,tMDA=6.6806;均为P<0.01);(2)随着贝那普利干预浓度的增加(1、10和100μmol/L),EPC凋亡率也随之降低(F早=17.39,F晚=51.65;均为P<0.05),氧化应激反应也随之降低,呈浓度依赖性(FSOD=14.56,FMDA=7.859;均为P<0.05)。与10μmol/L贝那普利干预组比较,10μmol/L贝那普利+AMD 3100干预组的EPC凋亡率增加(t早=3.551,t晚=5.333;均为P早、晚<0.05),氧化应激反应增高(tSOD=1.931,tMDA=0.6407;均为P<0.05)。结论贝那普利能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体外EPC凋亡及氧化应激反应,并可能通过SDF-1/CXCR4轴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替普酶(rPA)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符合溶栓治疗指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溶栓组和磷酸肌酸钠组,每组各35例;磷酸肌酸钠组于溶栓治疗同时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h检测两组患者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所有入选患者2周时行心脏彩超检查,采用Simpson法测定和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两组治疗后2周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磷酸肌酸钠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常规溶栓组(65.7%vs 62.8%),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浆CK-MB、cTnI、SO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SOD活性的升高低于CK-MB、cTnI升高的幅度(P<0.05),磷酸肌酸钠组治疗后血浆CK-MB、cTnI升高的幅度显著低于常规溶栓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常规溶栓组(P<0.05)。常规溶栓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高于磷酸肌酸钠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磷酸肌酸钠组。磷酸肌酸钠组较常规溶栓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再发心肌梗死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而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和出血发生率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对心肌梗死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rPA溶栓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较好的降低冠状动脉再通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B超法和触诊法诊断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的差异.方法用B超法和触诊法同步诊断包头市9个旗、县、区内642例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结果 B超法阳性18例,肿大率为2 80%,触诊法阳性34例,肿大率为5.30%.2者吻合率为95.1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11%和95.09%.结论在甲肿率较低(5%左右)时,B超法和触诊法诊断一致性较高,所以触诊法也可作为大面积评估的主要方法,尤其适用于基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服用罗格列酮之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分析罗格列酮干预对血清脂联素的影响。方法选择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92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常规降压及降血脂药物治疗;B组52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4mg/d)口服,8周后复查脂联素水平。结果(1)A组治疗前后脂联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49±0.59mg/1,1.21±0.66mg/1,P〉0.05);(2)B组治疗前后比较,脂联素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0.89±0.73mg/1,2.52±1.37mg/1,P〈0.01)。结论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经口服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后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提示罗格列酮可提高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脂联素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OS)对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非糖尿病M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B组52例,在常规治疗上的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ROS)口服。用药前及用药后8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A组治疗前后脂联素水平(1.49±0.59mg/L vs 1.21±0.66mg/L,P〉0.05)及胰岛素抵抗指数(1.44±0.51 vs 1.32±0.57,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4.56±0.51vs -4.44±0.57,P〉0.0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B组治疗前后比较,脂联素水平升高(0.89±0.73mg/L vs 2.52±1.37mg/L,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1.50±0.45 vs 0.99±0.35,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4.61±0.45 vs -4.10±0.46,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糖尿病MS患者经口服ROS后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