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AMI并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AMI常规治疗基础上,胺碘酮组首次0.15g静注,继之应用5mg/kg静脉维持,2~3天起改为口服0.2g,每日1次;心律平组70mg静注,继之应用3~4mg/kg静脉维持,日量〈350mg,起效后改为口服0.15g,日3次;疗程4周。结果:住院期间治疗组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次数,静脉硝酸甘油剂量,恶性心律失常较心律平组少(P〈0.05,P〈0.01)。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作用可靠,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2.
温志平 《右江医学》2001,29(4):295-296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结果 :有效率为 75 .0 % ,有效病例在住院期间休克得以纠正并存活。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及早加用大剂量纳洛酮有良好效果 ,使用方便 ,无明显不良反应 ,具有提高此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是一种非创伤性探测下肢动脉系统有无狭窄,无症状缺血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应用ABI判断高血压下肢无症状缺血的发生率,及其与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连续24个月住院患者300例,其中高血压组220例,正常血压组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肢超声多普勒听诊仪检查,ABI小于1.0作为判断高血压下肢无症状缺血的指标,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作为炎症反应的指标。结果220例高血压患者中有80例ABI小于1.0,占高血压患者组36.3%;正常血压组有7例ABI小于1.0,占本组8.8%,两组ABI值分别为(0.89±0.05)和(1.30±0.07)(P<0.01);高血压组中ABI<1.0与ABI>1.0的血浆CRP水平分别为(3890±1282)μg/L和(3180±1898)μg/L(P<0.01)。结论高血压组中ABI小于1.0的患者提示有下肢无症状缺血的存在,ABI小于1.0的患者血浆CRP水平升高,ABI下降、CRP水平增高与下肢无症状缺血的发生显著相关,提示炎症参与了下肢无症状缺血的发生,ABI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4.
肌钙蛋白Ⅰ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酶学测定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已有多年,尤其是CK及CK-MB被认为是诊断AMI的重要指标,但它们存在特异性较低、升高持续时间短等缺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非心肌梗死患者体表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及其对应的相关疾病,探讨非梗死性异常Q波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60例心电图均存在异常Q波的患者,在排除心肌梗死诊断后,分析与其基础疾病的关系,并分析异常Q波在不同导联上的分布情况,结果:一些疾病如心肌病,肺心病,某些心律失常合并存在的非梗死性异常Q波多呈定位分布,且以单一部位多见,单一部位出现异常Q波者又以Ⅱ、Ⅲ、avF及V1-V3导联最常见,结论:除心肌梗死外尚有很多疾患可出现异常Q波为特征的心电图表现,临床上勿将此类患者误诊为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血糖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其中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90例分为对照组,预后较差组90例为观察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浓度与血糖水平,并分析评价检测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FIB和葡萄糖(GLU)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FIB和GLU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其含量的高低与发生AMI时的病情、梗死面积及预后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空腹血糖(FBG)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紫金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随访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者40例纳入观察组(预后不良),并按照1:1的配对原则,随机选择40例未发生MACE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预后良好)。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浆FIB及FBG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浆FIB和FBG水平分别为(4.3±1.4) g/L和(11.4±1.7) m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0.9) g/L和(8.2±1.1)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浆FIB水平、FBG水平和血压越高,患者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越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FIB与FBG水平明显增高,其水平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积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诊治方法。方法对8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疗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早期诊断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而言有着重要意义,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9.
温志平  廖新学  陶军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3034-303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和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5例ACS患者(ACS组)、20俐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25名健康体格检查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CRP水平、血浆FIB水平。并作比较。结果:ACS组血浆FIB水平、血清CRP水平[(4.6±1. 2)g/L,(32.12±6.3)mg/L]明显高于SAP组[(3.6±0.2)g/L,(6.20±4.5)mg/L]及对照组[(3.1±0. 3)g/L,(5.40±4.8)mg/L](P〈0.05或P〈0.01)。ACS组血浆FIB水平与血清CRP水平间呈正相关(r=0.61,P 〈0.01)。结论:ACS患者血浆FIB水平与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FIB与CRP可以作为早期预测ACS的生化指标.[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0.
气促、腹胀、下肢水肿——查房选录(24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志平  冯冲  麦炜颐  陶军 《新医学》2002,33(8):451-452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9岁.因反复气促、腹胀、双下肢水肿5个月于2001年2月27日入院.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气促、腹胀、下肢水肿,在当地医院行胸部X线检查示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部B超检查示大量腹水.经多次抽取胸腔积液及腹水检查均未明确病因,疑结核予抗结核治疗1个月,症状无好转,遂转到我院作进一步诊治.起病以来无发热、畏寒,无腹痛、腹泻,无盗汗、体重明显减轻.精神、胃纳一般,大、小便正常.否认肝炎、肺结核病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