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中Th17细胞对血清IL-6和IL-23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0例(病例组),含轻度慢性乙肝、中度慢性乙肝、重度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各50例,对照组(健康者)48例,均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血清IL-23和IL-6的浓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肝纤维化指标:PCⅢ(Ⅲ型前胶原)、IV-C(IV型胶原)及HA(透明质酸酶)和肝损伤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统计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及关系。结果:病例组Th17数量、IL-23和IL-6的浓度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程度不同有显著变化(P<0.05);Th17细胞数量与血清IL-23、IL-6的浓度呈正相关(P<0.05),IL-23和IL-6的浓度与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Th17细胞可能通过调节血清IL-23、IL-6的浓度导致慢性肝炎患者肝细胞促进炎症反应,继而引发进一步的肝纤维化,促进肝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ICU高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后的病原培养阳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统计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院内感染和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ICU的超过70岁高龄患者病原培养阳性结果及首要病原药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1月~2010年10月共有78名患者的病原菌阳性标本378例,其中痰标本285例(75.40%),血标本42例(11.11%),中段尿27例(7.14%),导管14例(3.70%),其他标本为10例(2.65%)。培养结果包括非发酵菌199例(52.64%),真菌45例(11.9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5例(9.26%),金黄色葡萄球菌23例(6.08%)。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敏感药物包括多粘菌素E,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结论 ICU高龄患者院内感染的部位主要发生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以非发酵菌、真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对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比较敏感的药物包括多粘菌素,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生化指标诊断与肝脏组织病理诊断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活体肝穿刺取病理标本后进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同时与同期血清肝功能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胺氨基转移酶(GGT)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程度分期正相关,而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分期负相关.与病理诊断相比,临床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轻度89.6%(43/48),中度71.4%(10/14),重度57.1%(8/14).结论 血清ALT、AST、TBIL、GGT可反映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的程度,ALB、PTA 可视为慢性乙型肝炎病变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对56例CHB合并NAFLD的患者及63例单纯CHB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学指标、病毒学指标和部分患者的肝组织学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CHB合并NAFLD的患者体重指数、T-谷氨酰转肽酶(γ-GGT)、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高于单纯的CHB患者,CHB合并NAFLD的患者病毒负荷低于对照组、组织学上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多数较轻.[结论]临床上对肥胖者、合并高脂血症者和7-GGT异常升高者需进行肝脏B超筛查NAFLD,如有条件可进行肝穿刺活检.HBV与NAFLD无直接关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可能为NAFLD的结果,考虑抗病毒治疗宜慎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ICU高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后的病原培养阳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统计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院内感染和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ICU的超过70岁高龄患者病原培养阳性结果及首要病原药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1月~2010年10月共有78名患者的病原菌阳性标本378例,其中疾标本285例(75.40%),血标拳42例(11.11%),中段尿27例(7.14%),导管14例(3.70%),其他标本为10例(2.65%)。培养结果包括非发酵菌199例(52.64%),真菌45例(11.9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5例(9.26%),金黄色葡萄球菌23例(608%)。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敏感药物包括多粘菌素E-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结论ICU高龄患者院内感染的部位主要发生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以非发酵菌、真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对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比较敏感的药物包括多粘菌素,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  相似文献   
6.
恙虫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与内皮素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及内皮素 (ET)在恙虫病患者的含量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镉还原比色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测定了 36例恙虫病患者的血浆NO和ET水平 ,并与 2 0名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 :36例恙虫病患者急性期血浆NO和ET含量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恢复期NO和ET水平回复正常(P >0 .0 5 )。且NO与ET水平呈直线正相关 (P <0 .0 1)。结论 :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在恙虫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干扰素α单用和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组 32例 ,给予干扰素α 1b 5MU ,肌肉注射 ,每周 3次 ,共 2 4周 ,拉米夫定 1 0 0mg口服 ,每日 1次 ,共 4 8周 ;干扰素组 30例 ,拉米夫定组 2 4例。观察 3组HBe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HBeAg转换率及谷丙转氨酶 (ALT)复常率。结果3组病人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无明显差异 ,HBeAg阴转率联合组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 (P <0 .0 5 ) ,HBeAg复发率三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治疗结束时 ,HBV DNA阴转率联合组及拉米夫定组明显高于干扰素组 (P <0 .0 5 )。随访 2 4周 ,HBV DNA复发率 ,拉米夫定组明显高于干扰素组及联合组 ,联合组ALT的反跳率明显低于干扰素组及拉米夫定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干扰素α或拉米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 ,联合用药抑制ALT反跳优于单用干扰素或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