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的CT图像计分与临床GC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150例颅脑损伤病人为研究对象,行头颅层厚8mm层距8mmCT连续平扫,测量CT图像计分及依据临床GCS标准进行GCS评分.结果 依CT图像计分将颅脑损害分为轻型(≤5分)占43.3%(65例),中型(6-10分)占31.5%(47例),重型(≥11分)占25.3%(38例);依GCS标准进行颅脑损伤评分为轻型(13-15分)占40.7%(65例),中型(9-12分)占33.3%(50例),重型(3-8分)占26%(39例).颅脑损伤两种评分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p<0.005).结论 颅脑损伤CT图像计分与临床GCS评分存在较好的一致性.CT图像计分能为颅脑损伤的临床病情评价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的CT图像计分与临床GC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50例颅脑损伤病人为研究对象,行头颅层厚8mm层距8mm CT连续平扫,测量CT图像计分及依据临床GCS标准进行GCS评分。结果依CT图像计分将颅脑损害分为轻型(≤5分)占43.3%(65例),中型(6-10分)占31.5%(47例),重型(≥11分)占25.3%(38例);依GCS标准进行颅脑损伤评分为轻型(13-15分)占40.7%(65例),中型(9-12分)占33.3%(50例),重型(3-8分)占26%(39例)。颅脑损伤两种评分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p<0.005)。结论颅脑损伤CT图像计分与临床GCS评分存在较好的一致性。CT图像计分能为颅脑损伤的临床病情评价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血管网织细胞瘤的CT、MRI影像表现及诊断.方法:观察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网织细胞瘤的MRI和CT的影像.结果:11例病灶位于幕下,单发9例,多发2例.囊结节型5例,实质肿块型2例,囊实性肿块型4例.影像表现为囊样低密度影伴囊腔壁结节和类圆形实质肿块或囊实性肿块,CT平扫实质呈等密度或稍高于囊液密度.MRI示T1WI高于囊液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信号.壁结节和实质肿块明显强化,并可见流空信号.结论:血管网织细胞瘤有特征性表现,CT及MRI对血管网织细胞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均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炎性假瘤的田、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颅内炎性假瘤的病人行CT及MRI检查。结果:颅内炎性假瘤的影像表现为:1.病灶小、呈结节状或厚壁小环状;2.CT平扫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结节,可伴有小点钙化,MRI平扫呈等TIWI信号,T2WI呈略高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早期的强化或延迟性强化。3.灶周水肿较轻。4.无明显占位效应或伴有轻度脑萎缩表现;16例病人经临床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结论:CT及MRI对颅内炎性假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侵袭型霉菌性蝶窦炎CT、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型霉菌性蝶窦炎CT及MRI表现,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侵袭型霉菌性蝶窦炎主要影像表现有:CT见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内有小团状、沙粒状、条状高密度钙化影,有蝶窦壁骨质破坏;MRI窦腔内团块T1WI、T2WI信号减低,T2WI信号减低甚至低于T1WI,Ga-DTPA增强无强化.结论:CT、MRI检查是诊断侵袭型霉菌性蝶窦炎较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侵袭型霉菌性蝶窦炎CT、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型霉菌性蝶窦炎CT及MRI表现,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侵袭型霉菌性蝶窦炎主要影像表现有:CT见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内有小团状、沙粒状、条状高密度钙化影,有蝶窦壁骨质破坏;MRI窦腔内团块T1WI、T2WI信号减低,T1WI信号减低甚至低于T1MI Ga-DTPA增强无强化。结论 CT、MRI检查是诊断侵袭型霉菌性蝶窦炎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CT图像计分与临床GC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的CT图像计分与临床GC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5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头颅层厚8mm、层距8mmCT连续平扫,测量CT图像计分及依据临床GCS标准进行GCS评分。结果依CT图像计分将颅脑损害分为轻型(≤5分)占43.3%(65例),中型(6-10分)占31.5%(47例),重型(≥11分)占25.3%(38例);依据GCS标准进行颅脑损伤评分为轻型(13-15分)占40.7%(65例),中型(9-12分)占33.3%(50例),重型(3-8分)占26%(39例)。颅脑损伤两种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颅脑损伤CT图像计分与临床GCS评分存在较好的一致性。CT图像计分能为颅脑损伤的临床病情评价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网织细胞瘤的CT、MRI影像表现及诊断。方法观察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网织细胞瘤的MBI和CT的影像。结果11例病灶位于幕下,单发9例,多发2例。囊结节型5例,实质肿块型2例,囊实性肿块型4例。影像表现为囊样低密度影伴囊腔壁结节和类圆形实质肿块或囊实性肿块,CT平扫实质呈等密度或稍高于囊液密度。MBI示T1WI高于囊液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信号。壁结节和实质肿块明显强化,并可见流空信号。结论血管网织细胞瘤有特征性表现,CT及MBI对血管网织细胞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均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