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脂质水平与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清脂质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I-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并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脂质水平随着肝组织炎症程度加重、肝组织纤维分期升高而逐渐降低,较重的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 (G3、G4)、较重的肝组织纤维分期(S4)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较轻的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G1、G2)、较轻的肝组织纤维分期(S0、S1、S2、S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测定血清脂质水平对判断较重的慢性肝炎肝组织实质细胞的损害和预后估计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α干扰素(1FN - α)治疗后复发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对α干扰素再治疗的应答情况。方法 28例HBeAg阴性CHB患者均为α干扰素治疗复发的患者,再予α干扰素治疗,每次5MU,每周3次,治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随访时每3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HBV-DNA;以同期30例HBeAg阴性CHB初治患者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治疗末联合应答率(CR)为85.7%(24/ 28),对照组CR率为50.0%(15/ 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9 ,P <0.05);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率为20.8%(5/ 24),对照组复发率66.7%(10/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2,,P<0.05;治疗组随访12个月时持续效应为67.9%(19/ 28),对照组持续效应为23.3%(7/ 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1, P<0.01。结论 1FN - α治疗后复发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再次选择1FN - α治疗,仍然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治疗结束时疗效优于初治组,治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复发率比初治组显著减少,持续效应比初治组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265例艾滋病(AIDS)患者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效果,为进一步研究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艾滋病门诊接受HAART的2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至2012年12月,对其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5例患者中,死亡37例(13.96%),失访12例(4.52%),停药30例(11.32%),转诊1例(0.38%)。在治的185例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毒载量(HIVRNA)〈50copies/ml的患者比例逐年上升,2012年HIVRNA〈50copies/ml的患者占检测病例的91%(166/182);在治患者依从性好,90%患者的依从性〉95%;药物不良反应较多见,其中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肝损害、疲倦、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药疹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结论高效的联合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有确切疗效。科学规范的督导管理,确保患者95%以上的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钠盐摄入量对肝炎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腹水的疗效影响.方法 将74例肝炎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腹水病人随机分为严格限制钠盐组(A组)、一般限制钠盐组(B组)、不限制钠盐组(C组),予以不同钠盐摄入量,观察临床症状、血钠、肝肾功能、腹水吸收情况、主要并发症、病死率.结果 C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B组血钠水平下降,重度低钠血症患者比例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腹水消退时间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并发肝性脑病或低渗性脑病、肝肾综合症较少,死亡率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炎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腹水时,严格限钠易发生明显低钠血症,适量的钠盐摄入,能使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腹水消退时间缩短,减少肝性脑病或低渗性脑病、肝肾综合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如何对慢性乙型肝炎淤胆型进行早期临床诊断.方法 采集慢性乙型肝炎淤胆型患者病史、体征、血清生化、B超检查结果 等与非淤胆的黄疸型慢乙肝患者作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生化方面,如D/T、总胆汁酸、谷胺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超异常声像图(如胆囊壁增厚、胆囊壁欠光滑、胆汁透声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殊性表现,血清D/T、总胆汁酸、谷胺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及B超的检测对早期诊断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酯联合双重免疫方案阻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母婴病毒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阳江市公共卫生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70例慢性HBV携带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孕期不给予抗病毒干预,观察组在孕24~28周口服替诺福韦酯直至分娩。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给予双重免疫方案(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200μg肌肉注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20μg,0、1、6个月程序肌肉注射)。比较两组孕妇肝功能指标、HBV DNA水平,新生儿HBV感染情况、新生儿情况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两组孕妇治疗前、分娩时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孕妇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时,观察组HBV 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时,治疗6、12个月,观察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HBV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肝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一2011年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120例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资料为对照组,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对观察组的可能危险因素(HBVDNA、HBeAg、ALT含量、患病时间、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结果:高HBVDNA、HBeAg阴性状态、高ALT、患病时间长、高血清铁、高转铁蛋白饱和度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肝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肝硬化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对高危因素患者进行系统性干预以降低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方某三甲医院原发性肝癌(PLC)住院患者的基本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2353例PLC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2.48±11.65)岁,男性占88.7%,82.7%的患者伴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89.1%(386/433)为肝细胞癌,6.0%(26/433)为胆管细胞癌,4.8%(21/433)为混合型。33.1%(778/2353)患者AFP〈20μg/L。巴塞罗那分期(BCLC)0~A期患者占27.0%,主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45.0%),联合治疗占14.9%;B期患者占19.0%,主要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43.0%),10.5%患者行联合治疗;C期患者占42.0%,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43.9%)和TACE治疗(40.0%),7.7%患者为联合治疗;D期患者占12.0%,其中对症支持治疗79.9%、TACE治疗15.2%和联合治疗1.5%。结论 PLC人群以中年男性HBV感染者占绝大多数,且以中晚期患者为主。规范化治疗有待进一步提高,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将83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治疗结果分为好转组(A组)和恶化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1b)、总胆固醇(Chol)、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凝血酶原时间(IT)、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化比值、肌酐、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腹部B超、主要并发症。结果A组并发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而并发肝性脑病、原发性腹膜炎在两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TBiI、Chol、CHE、TBA、PT明显高于B组(P〈0.05),而A1b在两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ehg阳性率高于B组,而B组HbeAb阳性率高于A组(P〈0.05)。A组脾脏长径、门脉主干均大于B组,合并腹水多于B组(P〈0.05);MELD评分≤9分时,B组例数较少,20-29分组、≥30分组时B组例数明显增多(P〈0.05);Child-Pugh评分为B级的A组较多,B组较少,评分为C级的相反(P〈0.05)。结论TBiL、Chol、CHE、TBA、PT、HbeAg—HbeAb、脾脏长径、门脉主干、腹水及并发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预后相关,可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慢性淤胆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指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淤胆型的早期临床诊断指标及其特点。方法同顾性对照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淤胆型与非淤胆患者临床指标差异,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血清生化及B超所见。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淤胆型与非淤胆比较,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生化方面,如血清直应胆红素/总胆红素(D/T)、总胆汁酸、谷胺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有显著差异(P〈0.05):淤胆型肝炎B超异常声像图.如胆囊壁增厚、胆囊壁欠光滑、胆汁透声差,有鉴别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征性表现,D/T、总胆汁酸、谷胺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及B超的检测对早期诊断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