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眼眶部螺旋CT检查螺距变化与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相关性。方法分析80例眼眶部螺旋CT扫描的断面图像和重组图像,螺距分别为0.75、1.5各40例。同时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图像质量从影像层次、背景噪声、解剖结构及能否满足诊断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图像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螺距0.75、1.5的CTDIvol和DLP分别为23.01 mGy、131.18 mGy.cm和11.51 mGy、69.04mGy.cm,呈负相关;两组断面图像和重组图像的质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眶部螺旋CT检查螺距设置1.5时,既能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又能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用吸氧湿化瓶在消毒供应中心的集中管理模式,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两种管理方法的复用吸氧湿化瓶分别采样进行目测和细菌监测,对独立包装前后3 d、7 d的湿化瓶分别进行细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上半年与2012年下半年相比,集中管理方法时复用吸氧湿化瓶目测和细菌合格率分别提高28.9%和12.2%,独立包装后3 d、7 d合格率较分散包装时提高16.7%和26.7%。结论:复用吸氧湿化瓶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并采用独立包装可以起到物品资源共享,提高湿化瓶目测和细菌监测合格率,充分体现了专业人做专业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本院眼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行政干预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为本院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干预前1052例和干预后648例出院的I类切口手术病例的围手术期静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干预前后的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围手术期静脉使用抗菌药物从干预前的90.5%下降到干预后的1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切皮前30 min~2 h抗菌药使用率明显提高;干预后术后48 h、72 h、72 h抗菌药使用率下降。手术时间3 h术中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均未使用和追加;干预前后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分别为0和10.8%。结论:通过各种行政干预,干预后围手术期抗菌素使用率明显下降。但仍存在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偏低、术中追加一剂抗菌药物不规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真菌感染是目前临床在治疗慢性疾病过程中较易出现的问题.随着老年性疾病及肿瘤患者的不断增加,侵入性操作和导管插管的普遍开展,高效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越来越常见[1,2].本研究对我院46例真菌感染病例进行临床及药物治疗情况分析,加强医务人员对真菌感染的认识,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真菌感染,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泌尿外科微创碎石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存在问题,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方法调查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160例泌尿外科微创碎石手术患者资料,其中2012年5~12月为管理前组,2013年1-8月为管理后组,在预先设计的表格上逐项填写调查内容,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用药时间、给药时机、使用品种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0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管理后组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时间为(2.16±1.08)d,显著短于管理前组的(5.18±2.91)d,(P〈0.05);术前0.5~2h使用合格率由管理前组的68.75%提高到管理后组的91.25%,(P〈0.05);应用的药物由管理前组的6大类11个品种集中到管理后组3大类4个品种。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性,经质控管理后明显好转,需继续加强政策调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本院眼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行政干预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为本院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干预前1052例和干预后648例出院的I类切口手术病例的围手术期静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干预前后的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围手术期静脉使用抗菌药物从干预前的90.5%下降到干预后的1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干预后切皮前30min-2h抗菌药使用率明显提高;干预后术后48h、72h、〉72h抗菌药使用率下降。手术时间〉3h术中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均未使用和追加;干预前后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分别为0和10.8%。结论:通过各种行政干预,干预后围手术期抗菌素使用率明显下降。但仍存在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偏低、术中追加一剂抗菌药物不规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多重耐药菌都为条件致病菌,在医院内一旦出现,就会广泛存在于医院环境中任何物品上,或寄居在医院内人体上,很难被根除。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的广泛使用,导致机体菌群失调而引起内源性感染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将现代通讯手段微信群引入护理部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可行性及其效果分析。方法将2013年7月对全院护士建立了以护理学习为目的的二级微信群,分护士长群和科室群,以微信为平台,把每月护理继续教育内容通过微信群形式发出。以2013年上半年作对照,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无微信刺激。比较采用微信群授课前后护士们对知识掌握情况和笔记记录情况。结果采用微信群后护理业务学习听课笔记记录合格率及课后考核成绩合格率均提高了,与采用微信群授课方式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借助现代通讯工具,以微信群为平台,值得继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眼眶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参数的优化。方法:320例被检者分成16组(每组20例),将管电流140、110、80、60mA,层厚2和3mm,螺距0.75和1.5,设计成16组螺旋CT扫描参数。记录每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ov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平均值,分析管电流、层厚、螺距与辐射量的关系。图像质量从影像层次、背景噪声、解剖结构及能否满足诊断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图像质量等级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结果:X线辐射量与管电流呈正相关,当管电流从140mA降至80mA时,CTDIovl和DLP分别下降42.84%、42.86%,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至60mA时,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辐射量与螺距呈负相关,当螺距从0.75增至1.5时,CTDIovl和DLP分别下降49.98%、47.37%,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辐射量与层厚关系不大,当层厚由3mm降至2mm时,CTDIovl和DLP分别降低9.90%、12.23%;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mm层厚的图像噪声较3mm大。结论:降低管电流,加大螺距是降低辐射量的有效途径;眼眶部螺旋CT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流80mA、螺距1.5时,能兼顾图像质量和辐射量,扫描层厚根据检查要求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