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比较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与氟哌啶在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中的镇静作用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静注咪唑安定0.04mg·kg-1与芬太尼0.1mg,然后以咪唑安定0.03~0.06mg·kg-1·h-1微量泵维持,B组静注氟哌啶2.5mg和芬太尼0.1mg,必要时单次追加芬太尼0.05mg维持。观察血压、心率、SpO2、呼吸、镇静程度、苏醒和遗忘情况。结果B组血压、SpO2下降较A组明显。两组镇静程度相仿,但遗忘程度A组优于B组。结论咪唑安定0.03~0.06mg·kg-1·h-1与芬太尼合用是安全有效的,并具有良好的遗忘作用。  相似文献   
2.
神经刺激器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与异感定位技术用于锁骨上入路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48例拟行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24)和异感定位(n=24)方法,局麻药均使用0.5%的罗比卡因。结果 使用神经刺激器组在起效时间、感差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均长于异感定位组,二者在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神经刺激器组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异感定位组。结论 采用0.5%罗比卡因配合神经刺激器行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pcDNA3.1(+)/人前脑啡肽原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目前慢性疼痛及癌症晚期疼痛的治疗方法仍主要依靠三阶梯药物疗法,三阶梯药物中以外源性镇痛药吗啡为主,其不良反应大,成瘾性高,限制了其大量使用,因此研究新的镇痛药及新的镇痛方法成为最近研究的热点。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着力于研究新的镇痛物质,之后内源性镇痛物质[1]的发现及基因克隆技术[2]的应用为开辟新的镇痛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洛珉  吴洁 《解剖与临床》2003,8(1):24-2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病理过程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与其发生时相间的关系。方法:采用4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存活时间分为6组,采用经额钻孔、注血的方法制作SAH动物模型。切取基底动脉,分别行HE染色和ICAM-1免疫组化染色,进行体视学图像分析。结果:病理切片经图像分析,在SAH后1h和48h管腔面积显缩小(P<0.001),48h后基底动脉壁发生明显病理形态学变化。SAH后3h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逐渐增强,48h后达到高峰。结论:SAH后可引发急性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血管痉挛。ICAM-1参与的炎症反应在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相同浓度的罗比卡因和布比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方法:64例手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25ml0.5%罗比卡因(n=34)和布比卡因(n=30)经锁骨上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注药后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感差形成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时间。比较两种药物作用时值的差别。结果:罗比卡因组的起效时间、感差形成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时间。比较两种药物作用时值的差别。结果:罗比卡因组的起效时间、感差形成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布比卡因组,而二者的镇痛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罗比卡因是一种麻醉起效快、对运动阻滞弱、镇痛时间长的新型局麻药物,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6.
肺动脉高压(PH)是常见临床征象,严重影响心、肺功能[1],硝普纳(SNP)是常用的血管扩张药物和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2],故成为治疗PH的常用药物.本实验的目的是对比雾化吸入不同浓度SNP气雾剂和传统静脉点滴应用SNP 2种不同给药方式对于肺、体循环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在行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进行肩部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与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进行比对观察分析。方法 将预行肩部手术患者62例分为Ⅰ、Ⅱ两组,均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Ⅰ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Ⅱ组采用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局麻药物为0.5%罗哌卡因。完成阻滞后记录麻醉效果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Ⅱ组患者中阻滞完全者占83.9%,阻滞不全者占16.1%,无阻滞失败;Ⅰ组患者中阻滞完全者占51.6%,阻滞不全者占35.5%,阻滞失败者占12.9%,两组神经阻滞评价差异极为明显(P〈0.01)。结论 使用外周神经刺激器。行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能较好地满足肩部手术要求,是一安全、准确、简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