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45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溴甲酚紫指示剂对ELISA法加样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使检验质量有了充分的保证 ,但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实验中样品漏加现象时有发生 ,既有人为因素 (责任心不强 ) ,也有仪器设备因素 (全自动或手工加样器故障 )。目前某些国产试剂使用了样品加注指示剂 ,但一些进口试剂不具备指示剂 ,为此笔者尝试在Dia Sorin-HCV ELISA丙肝测定试剂盒样品稀释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溴甲酚紫作为样品加注与否的指示 ,并进行对比实验 ,取得较好的效果。材料与方法1 材料1 .1 设备 :ML-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瑞士 ,Hamilton ) ,ML-STAR全自动加样仪 (瑞士 ,Hamilton) …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NPHS1两种新突变编码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与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构建野生型和两种突变型NPHS1克隆,并转染至COS7细胞内,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的方法,分别进行细胞内及细胞表面的荧光标记,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对裂隙膜分子Nephrin在细胞内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野生型Nephrin表现为细胞内和细胞膜染色模式;V822M和C265R则主要为细胞内内质网染色模式,细胞膜着色几乎缺失。结论:突变的Nephrin蛋白由于错误折叠,不能由内质网被输送至细胞表面,这可能是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调研日本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对日本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及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日本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具有法系层次清晰、职业安全卫生建设一体化、按职业危害因素分类建设突出、责权部门设置法制化及法规标准体系具有专门门户网站的特点,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 CC 族趋化因子受体9( C-C chemokine receptor 9, CCR9)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的表达及其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两步法检测119例NSCLC及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CR9蛋白的表达,并分析CCR9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CCR9在NSCLC中的阳性率(54.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10.1%)( P <0.05);CCR9表达与 NSCLC 病理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p-TNM 分期有关( P <0.05)。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肺癌中CCR9蛋白表达与患者术后总生存率呈负相关(Log-rank=9.917,P=0.002)。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CCR9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术后总生存率有关( 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CR9是NSCLC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RR=0.447,95%CI:0.201~0.993,P<0.05)。结论 CCR9阳性患者预后较差,其可作为NSCLC患者预后判断的新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C族趋化因子受体9( CCR9)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肿瘤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NSCLC患者和30名健康人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以及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表面CCR9的表达情况,计数各组细胞表达的百分率。免疫磁珠分选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并分析CCL25/CCR9对CD4+T淋巴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均降低,术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术前[(49.11±8.32) vs (46.17±8.71),P=0.031和(1.66±0.09) vs (1.44±0.06),P=0.001];术前CD4+CCR9+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低于术后[(3.33±1.11) vs (6.57±1.92),P<0.05]和健康对照组[(3.33±1.11) vs (11.06±1.37),P<0.05]。在CCL25诱导下,NSCLC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趋化指数(CI)为3.14,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3.83( P<0.05)。经过anti-CCR9单抗处理后,CD4+T淋巴细胞的CI为0.62,与未经anti-CCR9 mAb处理者相比明显降低( P<0.05)。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调节机制紊乱,CL25/CCR9相互作用可介导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迁移,NSC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CR9低表达,影响淋巴细胞迁移,可能与肿瘤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有关。手术可以逆转CD4+T淋巴细胞表面CCR9的表达变化, CCR9可能作为评价肺癌治疗后免疫重建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miR-142-5p的表达及其对H1650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e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行肿瘤切 除并经病理证实的107例肺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以及人肺腺癌细胞系H1650、HCC827、 A549、 H1975、PC9和人 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 用qPCR实验检测肺腺癌组织及细胞中miR-142-5p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分别用 miR-142-5p模拟物(mimics)、miR-阴性对照质粒(miR-NC)转染H1650细胞后, 用CCK8、细胞划痕愈合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 别检测H1650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使用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miR-142-5p的靶基因,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 证miR-142-5p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及EMT 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肺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miR-142-5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及BEAS-2B细胞(均P<0.01);107 例肺腺癌组织中, 61例(57.01%)低表达miR-142-5p,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1)。转染 miR-142-5p模拟物后, H1650细胞中miR-142-5p高表达,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均P<0.05或P<0.01)。生物信息 学工具预测CDK5是miR-142-5p的靶基因,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42-5p可显著降低H1650细胞中CDK5的表达水 平,显著提高E-cadherin表达,降低N-cadherin和Snail的表达水平(均P<0.01)。结论:miR-142-5p在肺腺癌组织和细胞中呈低表 达状态,其通过下调CDK5表达影响EMT抑制H1650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金荞麦MYB转录因子基因FdMYBP1进行克隆和序列特征分析.方法:采用RACE结合cDNA文库筛选的方法,从金荞麦cDNA文库中克隆MYBP1基因(FdMYBP1);生物信息学分析,Southern杂交.结果:克隆到1个MYBP1转录因子基因(FdMYBP1),通过Southern杂交分析,推测FdMYBP1基因是1~2个拷贝基因;FdMYBP1基因编码1个长25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在N端存在1个保守结构域,属于MYB转录因子家族.结论:首次从金荞麦中克隆到转录因子基因FdMYBP1,它具有MYB同源基因的典型特征,可能在金荞麦类黄酮代谢途径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麦粒灸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及下丘脑辣椒素受体1(VR1)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加局部刺激制备实验性U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并与正常组作对照,治疗组施以麦粒灸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结肠及下丘脑VR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及下丘脑VR1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结肠及下丘脑VR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实验性UC模型大鼠结肠及下丘脑VR1增加,麦粒灸可以降低UC大鼠结肠及下丘脑VR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高通量测序在脓毒症患者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影响测序结果的因素。方法 纳入59例脓毒症患者,收集其病原体检测结果,比较高通量测序和血培养的检测结果。比较高通量测序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高通量测序结果的因素。结果 高通量测序检出30种病原菌,血培养仅检出4种细菌和2种真菌。高通量测序检出阳性率为50.8%(30/59),高于血培养的13.6%(8/59)(P<0.05)。与高通量测序阴性的患者相比,高通量测序阳性的患者中,女性比例更高,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更少(均P<0.05)。中性粒细胞比例是高通量测序阳性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时高通量测序阳性的概率增加。结论 相比于传统血培养,高通量测序更有助于有效识别脓毒症患者的致病菌。当患者机体对感染存在一定反应、循环功能稳定或组织灌注较好时,阳性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