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5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8—2018年广州市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08—2018年广州市登记治疗的125201例结核病患者的信息,包括户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患者来源、患者分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08—2018年广州市结核病患者从出现症状至就诊的天数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3(2,38)d,就诊延迟率为49.25%(61656/1252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65岁、少数民族、职业为儿童、患者来源为追踪、患者分类为肺外结核、存在并发症者的就诊延迟率分别为49.98%(19951/39919)、53.60%(8323/15528)、52.05%(1128/2167)、64.66%(161/249)、53.06%(5347/10078)、56.27%(3465/6158)、63.80%(1202/1884),明显高于男性(48.90%,41705/85282)、年龄<25岁(43.99%,11493/26129)、汉族(49.20%,60528/123034)、教师/医务人员/干部(46.49%,1848/3975)、患者来源为健康检查(23.94%,643/2686)、患者分类为肺结核(48.88%,58191/119043)、无并发症者(49.02%,60454/1233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60、664.34、6.96、878.51、940.21、127.79、162.12,P值分别为<0.001、<0.001、0.008、<0.001、<0.001、<0.001、<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下特征的结核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就诊延迟:女性[以男性为参照,OR(95%CI)=1.11(1.08~1.13)],年龄组为25~、45~、≥65岁[以<25岁年龄组为参照,OR(95%CI)值分别为1.13(1.09~1.16)、1.37(1.32~1.42)、1.40(1.33~1.47)],少数民族[以汉族为参照,OR(95%CI)=1.22(1.12~1.33)];职业为儿童、工人/民工、农民、其他[以教师/医务人员/干部为参照,OR(95%CI)值分别为2.38(1.80~3.15)、1.17(1.10~1.26)、1.38(1.28~1.48)、1.17(1.10~1.25)],患者来源为因症就诊、因症推荐、转诊、追踪[以健康检查来源为参照,OR(95%CI)值分别为3.06(2.79~3.35)、3.27(2.83~3.77)、2.78(2.54~3.05)、3.35(3.04~3.70)],肺外结核[以肺结核为参照,OR(95%CI)=1.41(1.33~1.49)],有并发症[以无并发症为参照,OR(95%CI)=1.62(1.47~1.78)]。 结论 2008—2018年广州市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现象较为普遍,对上述各类就诊延迟的高危因素,需要重点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广东省近10年麻风病新发病例的流行特征,探讨防治策略。方法:对2004~2013年广东省麻风病新发现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13年全省共新发现麻风病1201例,年均发现率0.13/10万,发现率最高年份为2004年(0.17/10万),最低年份为2013年(0.08/10万);年均患病率0.39/10万,患病率最高年份为2004年(0.41/10万),最低年份为2013年(0.34/10万)。新发病例在21个地市均有分布,但地区分布不均,其中户籍病例主要集中在粤东、粤西地区,非户籍病例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新发病例中男性病例占65.3%,儿童病例占2.2%,多菌型病例占87.3%,2级畸残病例占13.7%,非户籍病例占25.0%。结论:近10年广东省的麻风病疫情处于较平稳的低流行状态,但仍存在病例早期发现力度不足、非户籍病例比重逐年上升等问题,因此防治工作不容松懈,应加强早期发现力度,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东省2013年性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广东省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等5种性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全省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0.26/10万、19.63/10万、21.55/10万、7.95/10万和49.95/10万,较2012年增减幅度分别为-0.47%、14.45%、6.48%、3.87%和13.77%。高发地区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其中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5种性病报告数均在1万例以上。男性5种性病发病率分别为49.90/10万、32.90/10万、20.06/10万、8.88/10万和26.95/10万,女性分别为50.65/10万、4.88/10万、23.19/10万、6.91/10万和75.49/10万,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09∶1、7.49∶1、0.96∶1、1.43∶1和0.40∶1。高发年龄段为20~45岁,占总报病数的73.5%。结论:广东省性病疫情仍在增长,梅毒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为本年度性病的主要发病病种,需根据疫情特点制定加强筛查等更具针对性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适用于我国男男性行为人群的性病风险评估工具。方法 利用广东省男男性行为人群性病主动监测数据结合相关文献,通过12位专家进行德尔菲咨询确定男男性行为病感染风险评估工具。结果 德尔菲法专家积极系数为100.0%,专家判断依据为0.975,熟悉程度为0.925,专家权威程度为0.950。进行Kendall’s W分析,发现指标熟悉程度(W = 0.244,P<0.001)、指标重要性(W = 0.370,P<0.001)和指标可行性(W = 0.194,P<0.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最终确定纳入9个指标。结论 通过德尔菲法系统全面的确定男男性行为人群性病感染风险指标,可以快速评估该人群性病艾滋病感染风险,有助于MSM人群高危性行为的改变,也为促进高危人群干预工作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genital Chlamydia trachomatis,GCT)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加强该人群GCT监测,为针对该人群开展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4-6月结合HIV监测哨点开展研究,选取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为调查对象,开展匿名问卷调查及检测。结果 本次共纳入就诊者1 749例,平均年龄(39.53±14.36)岁,多数为已婚(73.87%,1 292/1 749)、广东籍(92.28%,1 614/1 749)、汉族(99.49%,1 740/1 749);GCT阳性率、HIV阳性率、梅毒阳性率、HCV阳性率、淋球菌阳性率、尿常规白细胞阳性率分别为6.06%(106/1 749)、0.46%(8/1 749)、3.43%(60/1 749)、0.45%(7/1 550)、2.74%(48/1 749)、7.89%(138/1 749)。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GCT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注射吸毒(OR=13.98,95% CI:3.35~58.38)、与男性发生过肛交(OR=3.11,95% CI:1.45~6.71)、淋球菌阳性(OR=9.64,95% CI:5.09~18.24)、尿常规白细胞阳性(OR=1.96,95% CI:1.08~3.55)。结论 广东省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GCT感染率较高,该人群为性病艾滋病防控的高危人群,应针对不同地区的人群特点,实施精准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广州市耐药结核病患者的耐药特点,为广州市结核病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广州市登记的耐药结核病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治疗史、耐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共纳入900例结核病耐药患者,其中初治患者337例占37.44%,复治患者563例占62.56%。900例耐药结核病患者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氧氟沙星(OFX)、卡那霉素(KM)的耐药率分别为80.11%、99.89%、28.22%、36.11%、19.67%、5.44%。初治患者对INH、EMB、SM、KM 4种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复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1.462、6.854、24.749、6.421,P均<0.05)。2016-2020年INH、EMB、SM、KM的药物耐药率均有所下降,其中INH由100.00%下降至68.45%(χ趋势2=60.97...  相似文献   
7.
正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分为后天(获得性)梅毒和先天(胎传)梅毒两种。其中后天梅毒包括一、二、三期和隐性梅毒。由于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1],检测手段众多[2],病例报告涉及多个临床科室[3],加上报病责任人对梅毒诊断知识的掌握水平不一,不合理的诊断报病时常出现。为准确掌握近年来广东省梅毒诊断的正确率,对广东省6个国家级性病监测点2013-2016年后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性病感染的现状,分析影响其艾滋病知识的因素,为下一步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利用问卷调查来进行数据收集,问卷内容包括病人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性病感染状态等。结果:研究共纳入456名就诊者,平均年龄为(34.06±11.40)岁;HIV感染率为3.29%,尖锐湿疣感染率为16.23%,生殖器疱疹为6.80%,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为5.48%,淋病为4.17%,梅毒为3.95%;26.75%的就诊者仅感染1种性病,2.41%的就诊者同时感染2种,0.44%就诊者同时感染4种,0.66%同时感染5种,无就诊者同时感染3种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仅为37.94%,教育程度低、年龄较大、已婚、月收入低和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的就诊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结论:应加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各种性病的筛查,为其提供一整套规范化的诊疗服务,同时加强重点人群健康宣教,做好重点人群性病艾滋病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广东省梅毒综合防治示范区梅毒干预策略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为优化和制定梅毒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考虑两种梅毒干预策略:80%梅毒筛查覆盖率(策略1)和85%梅毒筛查覆盖率(策略2)。通过示范区现场调查和文献查阅获得相关参数,建立梅毒筛查的Markov模型,模拟1万名梅毒高危人群分别在两种策略下20年的社会总成本和期望健康结局,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策略2相比于策略1,增加成本3 998.88万元,但能够避免28例一期梅毒、34例二期梅毒、337例潜伏期梅毒以及8例三期梅毒病例的发生,挽救392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s),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0.195万元/DALYs。敏感性分析提示,当梅毒发病率和晚期梅毒进展到三期梅毒概率越高,二期梅毒和晚期潜伏梅毒的治疗率越低时,梅毒筛查会具有更多的成本效果。结论 示范区采取的梅毒干预策略具有成本效果,该项目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0.
正性病艾滋病的防控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青少年是在生理上正在进入或正处于性活跃年龄的人群,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青少年性观念开放程度逐年升高,正成为性病艾滋病高发人群[2]。但是青少年对于性病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不高,防控意识差[3]。本研究旨在了解广东省性病门诊青少年就诊者中性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青少年性病艾滋病的防控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