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缓释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治疗晚期肺癌中重度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提出合理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肺癌晚期中重度癌痛患者120例,按照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判断疼痛缓解程度,按生活质量评分标准(QOL)评定生活质量等指标,每24小时评定一次,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患者疼痛缓解率为93.75%,其中完全缓解59例(49%),明显缓解46例(38%),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便秘、嗜睡、头晕。结论缓释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肺癌晚期中重度疼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应用方便;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可提高疗效,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沈曼玲 《海南医学》2007,18(9):59-59,116
目的 探讨呼吸功能锻炼对缓解期COPD老年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Ⅰ、Ⅱ级).分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给予呼吸肌功能锻炼、氧疗、宣教、行为干预措施等,对照组按常规治疗.观察期为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QOL)评分、肺通气功能,以及6分钟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FEV1%)EFV1/FVC亦有改善,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呼吸功能锻炼能改善缓解期COPD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气流受限为特征.该病的进展是一个慢性进行性的过程,导致患者活动耐力下降,随着日常活动的减少,日渐脱离社会活动,造成包括心理障碍在内的生活质量的显著下降.2004年2-11月,本研究对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呼吸肌锻炼、氧疗、宣教、中医养生保健等综合干预措施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病情及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性肺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收集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引起的医院感染性肺炎病例27例,并随机选择同时期非PDRPA感染的医院感染病例27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或x^2检验。结果在27例PDRPA引起的医院感染肺炎和27例对照病例中单因素分析发现感染前住院时间、感染前入住ICU、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尿管、胃管、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使用抗菌素数量与PDRPA感染有关。结论感染前住院时间、感染前入住ICU、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包括尿管、胃管、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使用抗菌素数量是PDRPA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加强无菌意识教育、患者气道护理、呼吸机管理和及早营养支持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呼吸功能锻炼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沈曼玲 《护理学报》2007,14(5):54-55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生存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呼吸肌功能锻炼和宣教,观察期6个月。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6min步行距离和体质量指数的变化。结果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前后有改善(P〈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以及体质量指数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能明显改善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实施中,护士要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方法,及时督促,使患者有较好的医嘱依从性,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情况,以期指导临床预防其暴发。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1月住院患者的1 358份送检标本及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呼吸内科206份送检标本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K-B方法)进行检测,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结果 2005~2007年全院MRSA的检出率为79.17%,脑外科二区分离率最高占97.89%,其次是ICU 93.75%,老年神经科85.71%,呼吸内科的检出率为80.85%。2008年呼吸内科送检的标本MRSA的检出率为37.50%,与2005~2007年逐年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内科提倡合理、科学使用抗生素,在护理方面加强消毒隔离观念,做好相关专科护理,使MRSA的检出率明显下降,预防MRSA的暴发流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负压病房是救治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的重要医疗设置,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负压病房的相关配置是考验护理组快速反应能力和有效组织能力。我院2014年收治了第一例人感染性H7N9禽流感合并ARD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人,呼吸内科护理组在2小时内完成了负压病房的相关配置,包括抢救隔离设施、人员调配、医护协调、心理辅导等一系列工作,探索出一套应对爆发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