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0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14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5例,女50例;中位年龄57岁;术前肿瘤位于胸上段10例,胸中段126例,胸下段9例;肿瘤中位长度4.0 cm(2.0~12.0cm).术后病理鳞癌136例,腺癌6例,小细胞癌3例;残端阴性134例,阳性11例.术后TNM分期Ⅰ期4例,Ⅱa期66例,Ⅱ b期27例,Ⅲ期45例,Ⅳ期3例.确诊术后淋巴结转移中位时间12个月(1~121个月),纵隔淋巴结转移115例,纵隔伴锁上淋巴结转移30例.转移淋巴结长径中位长度5cm(1.0~10.7cm).其中≤5cm 92例,>5cm 53例.常规放疗47例,三维适形放疗67例,前程常规加后程适形放疗31例.合并化疗72例,单纯放疗73例.结果:145例患者放疗结束后总有效率(CR+PR)78.6%;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7.1%、20.5%、13.2%.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肿瘤部位、术后分期、术后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时间及术后纵隔转移淋巴结长径对预后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术后病理、术后残端阳性、合并锁上淋巴结转移、放疗方式、放疗剂量及化疗对预后无关.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分期、术后纵隔转移淋巴结长径为独立预后影响因子(P<0.05).放疗后1级放射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6.6%(24/145),2级反应发生率为51.0%(74/145),3级反应发生率为32.4%(47/145).结论:食管癌术后临床分期较早的患者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行放射治疗的预后较好,而纵隔转移淋巴结长径较短者放射治疗后的预后优于较长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放疗前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所得临床N0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肿瘤局部因素与其局部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01-01-2015-12-3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单研究中心136例ESCC肿瘤局部因素与患者临床分期的关系,随访截至2018-12-31或死亡日期,中位随访28.2个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核磁共振氢谱法测定西他沙星标准物质的绝对含量。方法采用Bruker AVANCE-500型和AVANCE-300型仪器,分别以盐酸吉西他滨和齐多夫定为内标,西他沙星中质子信号在δ8.69,δ7.76,δ3.43和δ3.14,盐酸吉西他滨质子信号在δ8.12,δ6.21和δ6.02,齐多夫定中质子信号在δ7.61和δ6.01作为定量峰,0.5 mL DMSO-d6∶氚代盐酸(DCl,44.8mg·L-1)=4∶1为溶剂,测定条件为:探头温度303K,谱宽11.0,中心频率4.9,脉冲序列为zg 30°,延迟时间20s,采样次数32次,窗函数0.3Hz。结果在此条件下,样品与内标盐酸吉西他滨及齐多夫定的定量峰分离良好,进样精密度及重复性较好,线性范围宽,样品与内标盐酸吉西他滨和齐多夫定质量比分别在0.354 9~1.343 9和0.312 4~1.189 2范围内,其线性拟合方程分别为:Y=1.440 9X+0.017 8(r=1.000 0,n=5),Y=1.634 6X+0.008 5(r=0.999 9,n=5)。结果西他沙星的含量分别为99.26%(RSD为0.06%)和99.22%(RSD为0.17%)。结论该方法准确、专属、简便、快速,适用于该药物标准物质的绝对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可能影响临床无转移食管鳞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化)疗后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接受治疗的263 例食管鳞癌患者,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肿瘤局部因素中可能影响患者治疗后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全组263 例食管癌患者治疗后出现淋巴结转移31例(11.8%),其中18例为单纯淋巴结转移,余13例淋巴结转移患者伴有其他脏器转移和(或)食管复发。胸上段、胸中段及胸下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1例(13.3%)、13例(10.1%)及7 例(13.7%)。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近期疗效、食管病变造影长度、病变最大横径及病变体积为影响患者治疗后出现淋巴结失败的因素(χ2= 7.597、9.717、5.361、4.815;P = 0.006、0.002、0.021、0.028);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病变造影长度及近期疗效为患者治疗后出现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04、0.026)。 结论:食管病变造影长度及即时疗效为影响临床无转移食管鳞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化)疗后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图像融合技术分析胸段食管鳞癌同步放化疗后食管病变局部复发部位的分布特点, 并探讨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剂量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至2019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209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资料。将确诊为食管病变局部复发患者的CT图像与原计划CT图像通过图像配准软件进行融合比对, 明确复发部位。对食管复发组(81例)及局部无复发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1∶1倾向评分匹配, 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各62例)治疗计划中各剂量、体积参数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对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局部无复发生存(RFS)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1、3、5年OS率分别为80.9%、42.6%、33.0%, PFS率分别为67.9%、34.0%、27.9%, RFS率分别为71.3%、39.2%、30.5%。T分期、N分期、放疗剂量为食管癌患者OS、PFS及RFS的独立影响因素(HR=1.42~1.87, P<0.05)。68例放疗后食管病变局部复发的患者中, 62例(91.2%)复发位于GTV...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ARL5B在食管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 收集2021-03-01-2022-03-0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行手术且经病理确诊的30例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3~5 cm)。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食管癌组织,食管癌细胞系TE-1、ECA-109、EC-9706及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系HEEC中ARL5B mRNA和蛋白表达。体外培养食管癌细胞株,转染ARL5B干扰慢病毒载体(ARL5B-siRNA)和ARL5B过表达慢病毒载体(oeARL5B),建立ARL5B抑制(分为ARL5B-siRNA组、NC-siRNA组和TE-1空白组)及过表达模型(分为oeARL5B组、NC-Vector组和EC-9706空白组)。给予4 Gy剂量X射线照射细胞建立放疗模型,分为ARL5B-siRNA放疗组、oeARL5B放疗组和TE-1空白放疗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qRT-PCR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N0期胸段食管鳞癌(TESCC)患者单纯手术治疗后失败模式及失败原因,并据此讨论患者术后放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且符合入组条件的473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分析患者术后治疗的失败模式及其原因,探讨pN0期TESCC患者单纯手术治疗后辅助性放疗的可行性及意义。结果 全组患者出现胸腔内-区域性复发57例(12.1%),其中多数出现在胸腔内(52例);远处转移42例(8.9%)。复发合并远处转移13例。总失败率为20.9%。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率显著高于胸中段和胸下段患者(χ2=7.469,P<0.05),而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分期越晚的食管癌患者其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显著高于T分期早者(χ2=10.247、7.886,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变部位、食管瘤床与周边组织器官的黏连程度和术后残端情况为影响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率的显著性因素(χ2=14.232、9.486、7.546,P<0.05);患者性别、吸烟史和术前体重减轻≥ 5 kg为影响患者远处转移率的显著性因素(χ2=10.823、10.275、6.065,P<0.05);而T分期对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有显著性影响(χ2=15.994、12.88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和术后残端为影响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的独立性因素(P<0.05),既往吸烟史为影响远处转移的独立性因素(P<0.05)。结论 pN0期TESCC患者单纯术后仍有较高的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率,对于胸上段食管癌患者、T分期较晚、食管瘤床与周边组织器官的黏连程度较重和术后残端阳性患者建议术后辅助性放疗。男性患者、有吸烟史和术前体重减轻≥ 5 kg者远处转移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食管癌术后调强放疗剂量学与胸腔胃放射性损伤的关系。方法 通过入组104例食管癌根治术后行调强放疗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放疗计划中胸腔胃剂量-体积参数与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ROC曲线分析与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可能相关的物理学指标,logistic法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104例患者出现≥ 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者29例(27.88%)。与≥ 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相关的剂量-体积指标包括:胸腔胃DmaxDmeanL5~L45V5~V50。单因素分析显示,胸腔胃位置、胸腔胃DmaxDmean、胸腔胃L5~L45V5~V50均与≥ 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胸腔胃位置、L5V35与≥ 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均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所得L5V35的最佳界值分别为14.00 cm和44.00%,胸腔胃L5 ≥ 14.00 cm和L5<14.00 cm发生≥ 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概率分别为38.64%和20.00%(χ2=4.473,P<0.05);V35 ≥ 44.00%和V35<44.00%发生≥ 2级急性放射胸腔胃炎的概率分别为57.58%和14.08%(χ2=7.263,P<0.05)。后纵隔胃患者≥ 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χ2=12.881,P<0.05)。结论 胸腔胃剂量-体积参数对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建议对术后需行放疗的食管癌患者慎重选择后纵隔胸腔胃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接受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的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和失败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79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鳞癌患者,分析肿瘤局部相关因素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分析影响患者近期疗效、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患者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和复发的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1、3、5年OS和PFS分别为77.1%、40.1%、26.0%和62.6%、30.6%、20.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声音嘶哑、cN分期、cTNM分期、GTV-横径(GTV-D)和GTV-体积/长度(GTV-V/L)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声音嘶哑、cTNM分期和近期疗效为影响患者PFS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全组有75例(41.9%)患者出现复发,61例(34.1%)远处转移,其中19例(10.6%)为合并复发和远处转移。75例复发患者中64例(85.3%)患者为单纯食管复发,4例(5.3%)为单纯淋巴结复发,另7例(9.3%)患者为食管合并淋巴结复发。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的63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出现复发,其中仅有2例患者出现淋巴结复发;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周边组织/器官受侵、GTV-D和近期疗效为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接受ENI确实可行,其失败主要模式仍为食管复发;治疗前声音嘶哑、GTV-D和GTV-V/L较大、临床分期较晚和近期疗效不佳为患者预后较差的指标;肿瘤周边组织受侵、GTV-D和近期疗效是影响患者失败的独立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对食管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LODDS对接受不同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患者疗效评估的作用。方法 收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1 546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回顾性分析LODDS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LODDS对术后患者选择不同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意义。结果 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5%、61.7%和52.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1.354 1为LODDS最佳截点值。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变粘连程度、术后辅助治疗方式、pTNM分期和LODDS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因素(P<0.05)。不同治疗模式的3组患者进行1:1:1的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PSM)后,每组205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病变粘连程度、术后辅助治疗方式、pTNM分期和LODDS为影响患者独立性预后因素(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LODDS数值较小组患者接受术后辅助性治疗的OS优于单纯手术组患者(χ2=81.470、5.182,P<0.05),但术后化疗(POCT)与术后放化疗(POCRT)对患者预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LODDS数值较大组显示POCRT组患者的OS优于其他两组(χ2=4.151、24.020,P<0.05),且POCT与POCRT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8,P<0.05)。结论 LODDS为食管鳞癌术后患者的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方式的选择。这一结论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