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Roy-Camille 腰椎、腰骶椎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14例。采用特制的钢板,一般固定3~4个脊椎。若合并神经根刺激症状可同时作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侧隐窝松解术,同时进行丰富的侧后方植骨。经随访平均19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无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等手术并发症。作者认为此手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14例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临床资料,探讨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诊断分型与治疗方法的选择。按Pipkin创伤病理分型:I型2例,Ⅱ型4例,Ⅲ型2例,Ⅳ型6例。结果1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7个月至7年,平均3.4年;优4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0%。认为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脱位在诊断上须重视理学检查并结合平片和X—CT检查;在治疗上争取早期复位髋关节脱位,根据Pipkin创伤病理分型和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4.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临床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腰痛是困惑人类的常见疾病,能做出正确诊断及治疗的仅占15%〔1〕,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 iscogen ic low back pain)首先由Crock描述,是指单纯椎间盘的病变刺激椎间盘疼痛感受器引起的功能丧失性下腰痛。2002年Cohen等〔2〕研究结果显示,有慢性腰背疼痛症状的人群中,椎间盘源性疼痛占65%。随着椎间盘造影术及腰椎磁共振(MR I)技术的不断发展,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诊断率不断提高,而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1保守治疗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患者至少3~6个月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锻炼、推拿按摩、针灸、经皮电刺激、生物反馈、…  相似文献   
5.
四肢隐匿性骨折的MRI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四肢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检查方法,提高其检出率。方法前瞻性地对362例夕临后常规x线片阴性而高度怀疑四肢隐匿性骨折患,在伤后2小时一7天行四肢关节MRI检查。结果92例患120处显示隐匿性骨折,检出率25%。结论四肢关节MRI可引导诊断相关隐匿性骨折,减少误诊、漏诊和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ase ABC,ChABC)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髓鞘化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hABC治疗组(A组)、生理盐水治疗组(B组)和假手术组(C组),每组24只。A、B组采用改良Allen撞击法制作大鼠T9中度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伤后1 h和之后连续7 d每天1次经蛛网膜下腔注射6μL浓度为1 U/mL ChABC和生理盐水;C组仅打开椎管,不损伤脊髓。术后1、7、14、28 d,采用BBB评分评定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取出损伤段脊髓组织,行HE染色和Nissl染色,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点C组BBB评分均明显高于A、B组(P<0.05);术后随时间延长A、B组BBB评分逐渐增加,14、28 d时A组BBB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5)。HE和Nissl染色显示术后各时间点A组脊髓组织形态和神经元数量均优于B组。术后各时间点A、B组MBP和GAP-43的积分吸光度(IA)值及GFAP染色阳性面积均高于C组(P<0.05),术后7、14、28 d时A组MBP和GAP-43的IA值明显高于B组(P<0.05),GFAP染色阳性面积明显小于B组(P<0.05)。结论 ChABC能有效改善大鼠脊髓损伤区域微环境,提高MBP和GAP-43表达并抑制GFAP表达,促进轴突再生与髓鞘化,抑制胶质瘢痕形成,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注射硫酸钙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4月~2007年6月,采用经椎弓根注射硫酸钙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3例.观察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并且在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拍摄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折复位和稳定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其中38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22个月.术前椎体前缘、中央和后缘高度丢失率分别为51.4%、41.5%和3.5%,Cobb's角为16.3°;术后分别为11.7%、14.3%和1.7%,cobb's角为0.8°,两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椎体前缘、中央和后缘高度丢失率分别为13.6%、15.0%和2.0%,cobb's角为1.2°,与术后相比无显著性筹异(P>0.05),无断钉、内固定松动,VAs评分由术前8.5分降至1分.[结论]经椎弓根注射硫酸钙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它可重建稳定,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及预后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对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的疗效、并发症防治及预后判断。方法将38例ASCI患者根据影像学改变和脊髓功能丧失程度分轻、中、重三度。轻度10例,影像检查无明显异常、脊髓功能部分丧失;中度21例,影像检查轻至中度异常(椎管轻至中度占位,MRI脊髓有信号改变)、脊髓功能部分丧失;重度7例,影像检查重度异常(椎管中至重度占位,MRI显示脊髓断裂)、脊髓功能完全丧失。38例患者在受伤8 h内按NASCIS方案接受MP冲击治疗,分析其疗效和判断预后。结果经6周及6个月随访,MP对轻、中度组患者疗效显著,预后好;重度组疗效及预后差。38例患者住院治疗及随访过程中除1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余无伤口感染、延迟愈合、肺部感染、心率失常等并发症。结论大剂量MP冲击治疗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安全有效,对轻、中度患者疗效显著,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创伤性上颈椎损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颈椎损伤的分型以及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16例创伤性上颈椎损伤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24-75岁,平均44岁。其中齿状突骨折5例,寰椎骨折3例,Hangman骨折5例,寰枢椎脱位3例。颈椎MR检查:5例颈髓有不同程度受压和T2相高信号改变。根据其损伤机制、影像学表现、骨折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结果:非手术治疗7例,手术治疗9例,均获随访,时间7~34个月,平均10.5个月。骨折均愈合或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未发生神经根椎动脉或脊髓损伤。结论:X线片、CT扫描及MR检查是上颈椎损伤必要的诊断措施,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牢固固定上颈椎,同时又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细胞移植是脊髓损伤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嗅鞘细胞被认为是最适合的种子细胞之一,但目前对其培养纯化的方法尚无公认标准。 目的:运用改良差速贴壁法+含同源嗅鞘上清液的无血清条件培养液来纯化培养嗅鞘细胞,以期建立一种新颖、经济、简单、实用的纯化培养成年大鼠嗅鞘细胞的方法。 设计、时间和地点:观察性对照实验。实验于2008-02/06在苏州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 材料:健康成年SD大鼠6只,体质量150~180 g。 方法:①无菌条件取大鼠嗅球组织,消化、离心去除上清液后,用含体积分数为0.2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重悬,稀释的单细胞混悬液均分成3份,分别用于单纯改良差速贴壁、单纯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纯化和改良差速贴壁+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纯化的实验。②单纯改良差速贴壁:将单细胞混悬液以8 000个/cm²密度种植于无包被的25 cm²培养瓶中。经12 h+ 24 h两次差速培养后,吸出细胞上悬液,计数板计算浓度后,按1×109 L-1浓度重新种植于载有多聚赖氨酸包被盖玻片的35 mm培养皿中继续培养3周。③单纯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纯化:将单细胞混悬液用预先收集并制备的含同源嗅鞘培养上清液的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直接种植于载有多聚赖氨酸包被盖玻片的35 mm培养皿中,孵育两三天后再换成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基继续培养3周。④改良差速贴壁+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纯化:经12 h +24 h两次差速纯化,吸出上悬液接种于培养皿中继续培养2.0~3.0 d后,改换成无血清条件培养液,孵育36~48 h后再换成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基继续培养。以后视情况每3~5 d半量换液1次,培养3周。 主要观察指标:运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的嗅鞘细胞生长状况和形态学特征。采用GFAP、NGFRp75和Hoechst33258等抗体,于分离培养14 d后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并检测嗅鞘细胞的纯度。 结果:①倒置显微镜观察:差速后3 d内有大量细胞贴壁生长,细胞形态较混杂,辨认嗅鞘细胞较困难。差速后再运用无血清条件培养液2 d后,可见纯度较高的典型嗅鞘细胞形态,以双极梭形和多极为主,细胞突起细长。伴少量扁平状“油煎蛋样”细胞。继续培养至14 d可见细胞立体感及折光性最佳,数量和纯度最高。培养3周后3组细胞开始老化,活力明显下降,成纤维等杂细胞开始挤占原嗅鞘细胞生长空间。②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嗅鞘细胞特异性表达GFAP和NGFRp75,单纯差速后嗅鞘细胞纯度仅有72%~75%,单纯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纯化后仅为48%~52%,改良差速贴壁+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纯化组纯度可达88%~92%。 结论:实验建立了完善的成年大鼠嗅鞘细胞培养纯化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