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MUC-1和CD44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93例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中MUC-1和CD44V6的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UC-1、CD44V6在93例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0 %(66/93)和63.4 %(59/93)。MUC-1的表达在不同类型、临床分期及体积的乳腺癌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不同组织学分级(14.3 %、69.4 %、100.0 %)、有无淋巴结转移(22.9 %、100.0 %)的乳腺癌中,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6.147、63.047,均P<0.0001);CD44V6的表达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体积及组织学分级的乳腺癌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不同临床分期(6.3 %、64.6 %、93.1 %)、有无淋巴结转移(20.0 %、89.7 %)的乳腺癌中,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507、45.662,均P<0.05)。结论 MUC-1和CD44V6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MUC-1和CD44V6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乳头溢液17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溢液特点、诊断方法与手术结果。方法对174例乳头溢液病例的溢液性质、术前检查方法、手术术式以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4例乳头溢液中,单孔的血性溢液(或浆液性溢液)118例(67.82%)。术前造影显示乳导管内占位性病变160例,乳导管造影诊断符合率85.00%。结论在乳头溢液中,单孔的血性溢液(或浆液性溢液)最有临床价值。选择性乳导管造影仍然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原位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方法及治疗.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间治疗的15例乳腺原位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乳腺钼钯摄片14例,其中10例阳性;乳导管造影2例,全部阳性;术前X线摄片阳性率85.71%.术后15例全部由病理检验确诊,其中乳腺导管内癌13例、小叶原位癌2例.15例中13例行根治术,2例行象限切除术,术后14例行化疗.结论:乳腺原位癌的诊断需要在普查、临床和乳腺辅助检查(钼靶、乳导管造影、彩超、溢液涂片)的基础上,最后经活检或术后病理检验确诊.  相似文献   
5.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发病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7例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头状瘤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27例,其中22例首发症状为乳头溢液,占81.48%。其中20例行乳导管造影,18例示乳头状瘤病,2例示乳头状瘤,2例行乳导管内窥镜,1例示单发乳头状瘤,1例示乳头状瘤病。5例首发症状为肿块。术后病理诊断乳头状瘤病24例,乳头状瘤病伴恶变3例。乳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恶变率是11.11%。结论乳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最常见症状为乳头溢液。术前行乳导管造影有较高的确诊率。乳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存在一定的恶变率。  相似文献   
6.
<正>纤维胆道镜(纤胆镜)具有直视和可弯曲的特点以及直接在胆道狭窄部位进行取石和胆道扩张治疗等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我院1990~1997年临床应用纤胆镜168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168例中,男64例,女104例,年龄20~73岁,平均56.8岁。术中应用纤胆镜123例;其中胆总管切开探查117例,经扩张胆囊管进入胆管5例,空肠切口进入胆肠狭窄吻合口1例。经T管瘘道或FICD窦道应用纤胆镜43例。在右肋缘下小切口胆囊切开取石保留胆囊术中应用纤胆镜2例。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介绍了饮水后十二指肠降部的动态声象图特征及其在胆总管下段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重要价值。结果显示:在57例确诊为胆总管下段梗阻中,胆管下段显示率为93%。(53/57),病因诊断率89.5%(51/57)。在小于1.0cm结石梗阻中,病因诊断率70.6%(12/17);在肿瘤造成的梗阻中,诊断率100%(21/2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46例经病理复诊明确诊断的乳腺分叶状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E1/AE3、VIM、平滑肌肌动蛋白(Act)和Ki-67表达。结果46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术前临床诊断相符者24例,其余术前诊断分别为:乳腺纤维腺瘤15例,乳腺增生或混合性囊肿4例,乳腺癌或疑似乳腺癌3例。术前临床诊断误诊率为47.83%(22/46)。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为乳腺分叶状肿瘤40例,漏诊率为13.04%(6/46)。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46例乳腺分叶状肿瘤中良性35例,交界性7例,恶性4例。免疫组化表达结果:VIM表达均为阳性,表达在肿瘤问质细胞;Act在部分病例(36.96%,17/46)表达于间质细胞;AEl/AE3均无间质细胞表达(用于排除梭形细胞癌);Ki-67平均阳性细胞指数在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中分别为13%、28%和69%,Ki-67表达在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分叶状肿瘤存在较高的临床误诊率和冰冻病理漏诊率,而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与病理分型密切相关;免疫组化对判断其良、恶性有重要意义;肿瘤的及时确诊和手术方式选择是决定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早期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60例临床诊断为Ⅰ期与Ⅱ期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内镜辅助组与传统组,每组30例,分别行小切口内镜辅助前哨淋巴结活检与传统手术。对比分析两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与准确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美容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准确率及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辅助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内镜辅助组疼痛评分低于传统组(P<0.001),术后第3天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辅助组美观满意度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皮瓣坏死、皮下积液、腋窝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内镜辅助前哨淋巴结清扫术后疼痛轻、美容效果好,安全可行,手术效果与传统手术相当,是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清扫的有益选择。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