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收治的32例胰管结石临床资料,总结不同类型胰管结石的处理方法。结果32例患者术前均通过超声、CT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明确诊断。其中超声诊断正确率81.3%(26/32),CT诊断正确率86.2%(25/29),MRCP诊断正确率90.4%(19/21),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正确率100%(8/8)。根据结石的位置及术中探查将胰管结石分为3型:I型17例,结石位于主胰管;Ⅱ型11例,结石位于主胰管和分支胰管;Ⅲ型4例,结石位于分支胰管。依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全组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共有并发症11例(34.3%),术后残石率为9.3%(3/32)。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不等,术后腹痛、脂肪泻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2例合并胰腺癌者于术后12~35个月后因胰腺癌复发转移死亡。结论胰管结石处理复杂,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胰管结石的主要方法。胰管结石分型对其个体化治疗方法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外科手术是治疗胰管结石常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腹膜管修复胆总管缺失的可行性。方法取健康雄性成年普通家兔20只,分为A、B两组,两组都建立胆总管缺损模型,切取壁层腹膜制成腹膜管,分别与胆管上、下断端行端端吻合,腹膜管外包带蒂大网膜。术后观察实验动物活动、饮食、巩膜有无黄染及二便等一般情况。A组和B组分别于修复术后4周和12周再次开腹,切取修复区胆管行HE光镜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观察局部组织的愈合、胆管上皮的爬行情况。结果动物存活情况:2只实验兔分别于修复术后第9 d和第15 d死亡,其余18只实验兔均健康存活至再次手术。大体标本观察:修复段胆管质地柔韧,管腔无狭窄。探查肝脏表面光滑,质韧。光镜观察:腹膜管大部分腔面覆盖着单层柱状上皮,中外层为增生纤维组织,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并见较完整的毛细血管。结论自体腹膜管修复缺损胆总管后,使用带蒂大网膜包裹,腹膜管的成活率高,胆管上皮可逐渐由两端向对侧移行覆盖腹膜管腔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胰化瘀解毒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胰化瘀解毒方。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血淀粉酶水平。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肠鸣音、排气、排便、发热缓解时间均显著性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CD4+/CD8+、Ig A、Ig M、Ig G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淀粉酶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胰化瘀解毒方可以显著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好,且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方法 1020例LC患者,选取其中36例中转开腹患者作为病例组,108例LC成功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istic回归模型分析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65岁(OR=3.234,95% CI:0.532~6.853),病程>72 h(OR=2.342,95% CI:0.568~5.656),上腹部手术史(OR=2.453,95% CI:0.345~7.453),胆囊壁厚度≥6 mm(OR=2.453,95% CI:0.453~6.343),白细胞计数≥15.0×109/L(OR=4.532,95% CI:0.535~8.329)是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综合评估患者具有的危险因素进而选择手术方案,对降低LC中转开腹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前饮食行为对减重手术效果的影响,为预测减重手术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荷兰饮食行为问卷(Dutch Eating Behavior Questionnaire, DEBQ)及相关评分标准,对85例肥胖症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的减重手术病人进行分组,分为限制性饮食组44例和非限制性饮食组41例,其中限制性饮食组再分为成功限制亚组27例与失败限制亚组17例。分别比较术前不同饮食行为组及亚组之间术后6、12个月的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及多余体重减少率(excess weight loss, %EWL)改变。结果: 85例病人均成功接受减重手术。限制饮食组术后6、12个月体重和BMI显著高于非限制组,%EWL显著低于非限制组。限制饮食组中,成功限制亚组术后6、12个月体重和BMI显著高于失败限制亚组,%EWL显著低于失败限制亚组。结论: 术前饮食行为显著影响减重手术结果,可作为预测减重手术效果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肝脏外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到2011年11月间45例严重肝脏外伤手术病例,其中按AAST分级Ⅲ级15例,Ⅳ级21例,Ⅴ级9例;合并其他器官损伤38例;行损伤控制性肝脏手术19例,一期确定性手术26例,对比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与一期确定性手术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损伤控制性手术组的死亡率较一期确定性手术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肝脏外伤治疗选择损伤控制性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情况及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对GERD的影响。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113例肥胖患者接受LSG,其中男21例,女92例;平均(30±8)岁。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进行评估,评分≥12则诊断为GERD。结果:术前符合GERD的患者共12例,患病率为10.6%(12/113)。随访12个月,9例RDQ评分12分,缓解率为75%(9/12)。LSG术后GERD新发率为29.7%(30/101),其中66.7%(20/30)口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50%(10/20)症状可缓解;未服用药物者,90%(9/10)症状明显改善。LSG术后12个月,新发GERD率为10.9%(11/101)。结论:肥胖患者GERD患病率显著增高,行LSG术后症状多可明显改善。LSG术后有新发GERD的风险,患者症状多可有效缓解,但仍有少部分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及降钙素原(PCT)测定在腹腔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病区收治的腹腔感染患者总计65例。所有患者根据疾病转归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死亡组23例,存活组42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共计30例。入院时、入院后12 h、24 h、48 h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乳酸及降钙素原指标。结果死亡组、存活组在各时间点血清乳酸、降钙素原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在各时间点血清乳酸、降钙素原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乳酸及降钙素原水平在腹腔感染的严重度和转归预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诊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和T管置入术;对照组予以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近期、远期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术后禁食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术后通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明显短或者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46例因肝外胆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观察同期48例腹腔镜下探查+T管引流。对比观察两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取石成功率)、术后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所有病例不含肝内胆管结石,术中经胆道镜或胆道造影排除胆道残石及狭窄,腔镜下一期缝合后小网膜孔常规放置多孔引流管。结果腹腔镜下一期缝合术后7例腹腔引流液含胆汁,均未特殊处理。术后平均住院日8.5d。所有病例术后门诊随访,3个月内复查B超和CT,未发现胆道残石,亦无一例发现肝外胆管狭窄。结论对经过严格选择的肝外胆管结石病例,经术中精细操作和术中胆道镜检查排除残石及下端狭窄后,腹腔镜下一期缝合可作为另一种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