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强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病人25例,全部做平扫加动态增强及延迟扫描。结果25例平扫均见肝内略低密度肿块(左叶15例,右叶10例),动态增强肿块内部分呈明显低密度,肿块周围不完全线样强化15例(60%)。低密度肿块影内无定型强化区13例(52%),线样分隔结构10例(40%)。延迟5~8分钟扫描,肿块强化较动态扫描明显18例(76%),等密5例,低密2例。结论CT延迟扫描肿块内强化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典型特征,应可作为与肝细胞肝癌的鉴别诊断之一。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共常侵犯多个脏器而致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稍有疏忽即导致误诊。现将我院收治一例SLE血性心包积液误诊为“结核性心包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79—82年间我院收治,经血培养证实的老年人大肠杆菌类败血症6例报告如下:一般情况一、年龄、性别:6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最小60岁,最大84岁,平均67岁。男女各3例。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颅底侵犯的MRI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咽癌颅底侵犯的MRI表现形式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鼻咽部病理证实,并有明确颅底或颅神经受损症状的鼻咽癌患者86例。经颅底及鼻咽部轴位T1WI,T2WI和冠位、矢位T1WI扫描。47例行增强后轴、冠、矢位T1WI扫描。结果 侵犯翼突者56例,斜坡54例,卵圆孔(包括蝶骨大翼)28例,岩尖27例,枕骨1例。71例有2个以上联合病变。表现形式有:①正常颅底骨皮质无信号带中断;②骨髓内T1高信号脂肪影被肿瘤信号代替;③骨内病灶强化;④穿过颅底神经孔的条状强化影。有颅内侵犯者44例。结论 MRI是诊断鼻咽癌颅底侵犯的首选技术。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实用的MR头颅轴面扫描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R头部轴面扫描的矢状面定位像里无明确骨性标志 ,作轴面扫描时一般采用自然头位 ,与扫描床垂直的零角度方向。但因病人头部和扫描床的相对位置易变 ,即使同一病人 ,在各次扫描时由于层面和肿瘤中轴间的角度不固定 ,易造成肿瘤增大或缩小的假象。近 4年 ,笔者采用前、后联合连线 (anteriorcommissureandposteriorcommissure,AC、PC)作头部轴面扫描的定位方法 ,现介绍如下。在轴面扫描的矢状正中定位像上 ,AC在Monro孔的前下方、终板和胼胝体喙的连接点。PC在第 3脑室后壁 ,四叠板顶…  相似文献   
6.
脑膜转移瘤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脑膜转移瘤的多种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形式,探讨MRI对脑膜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症状典型和(或)CSF细胞学检查阳性,有增强前后MRI扫描的脑膜转移瘤患者23例进行分析。结果22例于注射造影剂后发现异常;1例仅有脑室扩张,无强化。脑膜转移瘤有4种表现形式:(1)全脑膜强化。(2)光滑或结节样节段性脑膜强化。(3)室管膜下强化。(4)脑室扩张。结论MRI是诊断脑膜转移瘤的重要辅助方法,增强扫描是该病的MRI检查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李敏  周进  汪若弟 《重庆医学》2005,34(4):589-591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长TE场回波在骨转移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病史、临床症状、随访、ECT或穿刺等证实的骨转移肿瘤患者84例.用安科ASM-0.15P,0.15T永磁型磁共振扫描仪对病变部位行T1和19msTE场回波(FE,field echo)扫描,19例加T2,根据不同部位按需要分别采用轴、矢、冠位.结果发现骨转移肿瘤病灶共295个.所有病灶T1均为低信号,FE高信号281个,低信号14个.椎体压缩性骨折51个,有椎间盘嵌入征者27个.结论有脂肪抑制功能的长TEFE和T1结合诊断骨转移肿瘤较T1和T2更敏感.椎间盘嵌入征不是椎体转移性肿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