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运用大黄煎剂小鼠腹腔注射造成脾虚模型后,给予不同剂量的豆豉姜煎剂,观察其对脾虚小鼠体重,毛发,外观,脾指数及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影响,显示,豆豉姜煎剂具健脾益气作用,与民间用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中医认为老年人骨质疏松与肾虚有密切关系 ,其病理机制颇为复杂。本文通过对 2 0 9例肾阳虚证型骨质疏松症病人进行血E2 、睾酮、皮质醇、硷性磷酸酶、钙离子、无机磷及尿羟脯氨酸含量测定 ,拟对中医这一证型病理生理特点进行探讨。现将实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 0 9例肾阳虚证骨质疏松症患者选自我院药理基地和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门诊病人。其中男5 0例 ,平均年龄 6 4 5± 7 8岁 ;女 15 9例 ,平均年龄6 0 1± 6 3岁 ,均为绝经期后妇女。所有病人均经双能X线 (DEXA)检查 ,骨密度测定出现阳性征象 ,按中国老年学学会…  相似文献   
3.
红外热像图诊断乳腺癌的探讨汪培清①张其忠②阮景绰①吴作干汪碧萍1资料与方法乳腺疾病患者由肿瘤医院和肿瘤专科提供,接受红外热像仪检查者,袒露上身15分钟,双手抱头。红外热像仪探头对着乳房正面,左斜侧面,右斜侧面三面不同方向扫描,室温控制26±1℃。患者...  相似文献   
4.
实验表明香菇、木耳、银耳具有显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性的作用;灵芝、冬虫夏草、茯芩、猪芩、蘑菇仅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性的作用;香菇、茯苓、木耳具有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红外热像图诊断甲状腺癌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外热像图诊断甲状腺癌的探讨汪培清①张其忠②阮景绰①吴作干汪碧萍1临床资料和方法甲状腺疾病患者由肿瘤医院和肿瘤专科提供,接受红外热像仪检查者,在室温22±1℃,无明显空气对流的检测室中,显露颈部20分钟后,红外热像仪探头分别对准患者颈前区,左右颈侧区...  相似文献   
6.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红细胞膜Na+K+-ATPase与血清DBHase关系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变化相关因素.方法测定68例慢性胃炎病人和32例正常人红细胞膜Na+K+-ATPase活力、红细胞ATP含量和血清多巴胺β-羟化酶(DBHase)活力.结果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Na+K+-ATPase活力、ATP含量和DBHase活力均明显增加,脾胃气虚证患者3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交感神经中枢→交感神经→组织细胞代谢呈代谢性亢进特征,脾胃气虚证这种特征已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不同中医证型红细胞Ins-RTPK活性变化机理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病人不同中医证型红细胞 Ins- RTPK活性变化。方法 :对 2型糖尿病 1 0 8例分别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另设正常对照 3 0例 ,分别测定红细胞 Ins- RTPK活性及 2 4 h尿1 7- OHCS排出量。结果 :中医各证型红细胞 Ins- RTPK活性下降 ,其变化规律呈气滞血瘀型≌阴虚热盛型 >气阴两虚型 >阴阳两虚型 ;各证型 2 4 h尿 1 7- OHCS也有一定改变。结论 :不同中医证型的实验室变化说明 2型糖尿病病理机制与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红外热像仪检测糖尿病患者足背温度反应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糖尿病(DM)患者手背受冷刺激后,用红外热像仪检测足背温度,探讨与患者年龄、病程、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用红外热像仪检测手背受冷刺激前,后20例健康成年人和55例DM患者的足背温度。结果:健康对照组表现正常图型,DM组中异常图型45例(81.8%),DM组中温度振幅正异常型与患者年龄、病程有显著性差异,而与血糖、血脂、高密度脂蛋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红外热像仪检查DM患者的足背温度反应,是一种准确而无创伤检测肢体循环状态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420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结果表明,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的高脂血症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5分钟解聚率与血脂正常者比较,除红细胞压积差异显著(P<0.05)外,其余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青中年高脂血症患者与血脂正常者比较,低切变全血粘度、红细胞电泳、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差异显著(P<0.01)。说明高脂血症造成血液高粘、高凝、高聚状态,尤其是高血脂老年,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的指标改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栓相关疾病如缺血性中风、冠心、糖尿病并发症等与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液流变学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连续多年对部分退休职工定期检测,将因血栓相关疾病发病住院患者当年发病前资料与随机抽取的同期其他检测者资料进行对照。[结果]发病组血小板聚集功能各项指标,血液流变学全血低切、中切、高切粘度,红细胞比容和聚集指数,甘油三酯等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与血栓相关疾病关系密切,血液流变学异常是血栓病发生的基础,血小板功能异常则为血栓病发生的先决条件,血液流变学异常、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增高可作为血栓病发病的标志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