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皮肤病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卡西醇软膏治疗白癜风的自身对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他卡西醇外用治疗白癜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单盲、自身对照的方法,对34例白癜风患者的自身对称或相邻皮损分别外用他卡西醇或安慰剂.1个月观察1次疗效。结果:对30例患者进行评价,他卡西醇外用耐受性好,治疗侧皮损有效率为73.3%,对照侧为36.7%,治疗侧最初色素再生时间早于对照侧,临床特征与疗效无相关性。结论:他卡西醇治疗白癜风有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rimaiy cutaneous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C-ALCL)是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中的一个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华东地区汉族HLA-Ⅱ类基因与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P)方法检测华东地区汉族白癜风患者HIA-DRB1、DQA1和DQB1位点的等位基因。结果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患者DQA1^*03基因频率显著增高(Pc=0.008).而DQA1^*05基因频率显著降低(Pc=0.016)。结论在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HLA-DQA1^*03、DQA1^*05可能与白癜风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卡泊三醇对黑素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酶学方法及NaOH法,观察卡泊三醇对黑素细胞增殖及色素合成的作用;RT-PCR和蛋白印迹分别检测卡泊三醇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10~(-9)~10~(-5) mol/L浓度范围的卡泊三醇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增殖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同样浓度范围下,10~(-9)、10~(-8)mol/L浓度的卡泊三醇能明显增强黑素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和促进黑素细胞的黑素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酪氨酸酶活性可分别升高137%、123%(P<0.05),黑素含量分别增加40.63%、18.75%(P<0.05).其中10~(-9) mol/L浓度的卡泊三醇增强黑素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及促进黑素细胞的黑素含量最明显.与高浓度组、空白对照组比较,10~(-9) mol/L浓度的卡泊三醇使酪氨酸酶蛋白表达增高也最明显.较空白对照组增高270.4%(P<0.05).结论 卡泊三醇对黑素细胞增殖无影响,可增加黑素细胞酪氨酸酶蛋白表达水平,提高酪氨酸酶活性,从而促进黑素细胞的黑素合成.  相似文献   
5.
钙离子在白癜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发现白癜风患者存在Ca^2 平衡的缺陷。Ca^2 作为重要的第二信使,对表皮细胞的生存和功能发挥重要作用,其跨膜流动和细胞内、外浓度的异常在许多环节中与白癜风发病机制有关联,并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的新药物通过与Ca^2 相互作用,调节Ca^2 平衡,增加黑素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和对比他卡西醇联合单频准分子光(MEL)308nm和单用单频准分子光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单盲、自身对照的方法对38例白癜风患者的自身对称或相邻的皮损分别外用他卡西醇和安慰剂,两侧皮损每周照射1次MEL 308 nm,1月观察1次,拍照对比疗效。计算最初色素再生和显效时的照光次数和光的累积量。结果 对35例患者进行评价,联合治疗侧最初色素再生时的照光次数和光的累积量分别为(4.89±3.16)次和(4.27±3.59)J/cm2,单照光侧分别为(5.69±3.29)次和(5.36±4.12)J/cm2(P<0.05),显效的患者联合治疗侧为(7.79±4.70)次和(7.72±5.64)J/cm2,单照光侧为(8.4±3.92)次和(8.18±4.87)J/cm2(P>0.05)。联合治疗侧的显效率为45.7%,总有效率71.4%,单照光侧分别为25.7%和54.3%(P<0.05)。结论 单频准分子光治疗白癜风有效而且安全,联合他卡西醇外用可增强MEL 308 nm的疗效,提早色素再生的时间和减少照光的能量。  相似文献   
7.
华东地区汉族HLA-Ⅱ类基因与白癜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华东地区汉族HLA-Ⅱ类基因与白癜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P)方法检测华东地区汉族白癜风患者HLA-DRBl、DQAl和DQBl位点的等位基因,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HLA-DQAl ^*0103与伴发内分泌疾病的患者有显著正相关,DRB l^*09与C4降低的患者明显负相关。按临床类型分析,发现局限型与DRBI*09和DQAl*03正相关,非节段型与DQAl*03正相关。结论:在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白癜风的临床特征与HIA-Ⅱ类基因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31例药疹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2004年我院皮肤科共收治药疹患者1673例,其中重症药疹131例(占住院药疹患者的7.8%),死亡31例(占住院药疹患者的1.9%),占此期间住院总死亡人数的29.8%(31/104)。现将31例药疹死亡病例的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1例死亡药疹患者中男19例,女12例,平均发病年龄63.4岁(19~85岁),其中65岁以上22例(71%),平均病程33.3d(5~145d)。1.2致敏药物种类及潜伏期31例死亡患者致敏药物以及潜伏期见表1。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10例(32.3%),为首次使用致敏药者20例(64.5%)。18例别嘌醇引起的药疹中17例为初次用药,潜伏期为7~…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HLA-DRB1、DQA1、DQB1基因单倍型与华东地区汉族人群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P)方法检测华东地区汉族白癜风患者HLA-DRB1、DQA1、DQB1位点的等位基因,运用遗传学群体与家系资料计算机分析系统3.0筛选并分析单倍型。结果 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HLA-DRB1*09-DQA1*03-DQB1*0303单倍型频率显著增高(Pc=0.02,OR=2.542)。结论 在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HLA-DRB1*09-DQA1*03-DQB1*0303单倍型可能是白癜风的易感单倍型。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1岁,因躯干起皮疹,破溃,伴疼痛20个月,加重3个月,于2003年4月17日收住我院,2001年8月患者无明显诱因上胸部出现散在黄豆大红色斑丘疹,触之质地硬,有疼痛感,未予特殊治疗。数月后部分皮损中央破溃,覆有黄色脓液,伴有臭味,溃疡面逐渐扩大,并不断有新皮疹出现,曾外用鱼肝油软膏,中华汤伤油膏涂于溃疡处,无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