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温胆汤及其类方治疗情志病证治疗规律。方法:检索1984年1月~2014年12月温胆汤及其类方,治疗以神志症状为主的情志病证临床文献,提取治法、方药等信息,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并结合中医学理论,对结果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结果:温胆汤及其类方治疗情志病证以化痰法为主;药物分类以化痰药为主;药物四性以温性药物为主;药物五味以甘味为主;药物归经以脾经为主;单味药物以半夏使用频次最高。结论:温胆汤及其类方治疗情志病证的治法与方药使用具有一定的规律与特点,与相关研究中的病机规律相契合,体现了中医辨证与论治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加味温胆汤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中药组30例给予加味温胆汤,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4周后、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中医症候量表进行评分;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心理学测验评价执行功能变化以及6周末采用抗抑郁药副反应评定量表(rating scale for side effects,SERS)评价不良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当,可明显改善治疗前HAMD评分,两组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从治疗4周后开始对中医证候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末两组的基本执行功能总分值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总正确数、汉诺塔测验(tower of Hanoi,TOH)平均计划时间、连线测试(trail making test-B,TMT-B)错误数方面中药组得分高于对照组;6周末中药组的(SERS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13.4%)明显低于对照组(30.4%)。结论加味温胆汤对抑郁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芪杀白汤为主联合化疗治疗白血病伴发脾周围炎患者临床疗效及患者脾肿大范围、疼痛程度、局部皮温及彩超脾周围炎相关表现的治疗前后改善情况。方法:在DA方案或VDCP±L-Asp方案化疗基础上,采用益气养阴,化瘀消癥中药,自拟参芪杀白汤内服、丹香解毒消癥散外敷治疗伴脾周围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结果: 白血病疗效表明,观察组CR率69.0%,观察组46.3%; 总有效率观察组88.1%,明显优于对照组(68.3%,P<0.05); 脾周围炎治疗效果观察组痊愈率59.5%,对照组39.0%; 总有效率观察组92.9%,优于对照组(82.9%,P<0.05)。结论:益气养阴、化瘀消癥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急性白血病伴发脾周围炎可提高完全缓解率,既可清热解毒通络以止痛,又可软坚消癥治疗辅助治疗白血病,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现代文献的研究,进一步总结温胆汤及其类方治疗情志病证的证候分布特征,并探讨其病机特点。方法:收集近30年温胆汤及其类方治疗以神志症状为主的情志病证的临床文献中病种、症状、证候类型等信息,采用频数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并结合中医学理论,对结果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结果:纳入文献的共涉及6个病种,出现频率最高的为不寐,其次为癫狂、郁证;共涉及115个主要临床症状,出现频率最高的为入睡困难、其次为烦躁、食欲不振、口苦、胸闷、头晕、多梦、心悸、泛恶欲吐等;舌象共涉及10种舌质、12种舌苔、4种舌形,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舌苔腻,其次是舌苔黄、舌质红;脉象以脉滑为主,其次是脉弦、脉数;证候类型共涉及12个,其中以痰热内扰证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痰火扰神证。结论:温胆汤及其类方治疗情志病证的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与特征,病机为气机失调、痰热内阻,兼有心神被扰,与相关研究中的治疗规律相契合,体现了中医辨证与论治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言语疏导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言语疏导,两组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每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测评,疗效评价以HAMD减分率为标准.结果:两组患者HAMD评分从第4周末开始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第8周末两组临床疗效、HAMD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中药配合言语疏导法治疗抑郁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调和肝脾法治疗恶性血液病伴抑郁状态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门诊及住院辨证为正气虚弱、邪毒内蕴、肝郁脾虚型的恶性血液病伴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口服帕罗西汀20 mg/d,1次/d,早餐时顿服,药片完整吞服。观察组30例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参芪杀白汤合四逆散加减,水煎400 m L,早晚饭后口服。连续治疗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和6周后观察临床症状及HAMD评分,以及于治疗前后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有效8例,显效13例,痊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10例,显效9例,痊愈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4周和6周后,2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且从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2组CD3~+、CD4~+、CD4~+/CD8~+均显著降低,CD8~+显著升高,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6周后,2组CD3~+、CD4~+、CD4~+/CD8~+均显著升高(P均0.05),CD8~+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益气解毒调和肝脾法治疗恶性血液病伴抑郁状态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并且可以显著提高本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菊池病(KFD)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可表现为发热、淋巴结炎及白细胞减少。该病相对罕见,年轻女性多发。对于初诊年轻患者,在考虑感染、恶性肿瘤及免疫疾病的同时要想到KFD的可能。K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自身免疫性疾病与KFD合并发生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26岁的年轻女性患者,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KFD,该患者确诊后给予地塞米松联合中药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KFD可能由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导致,中药辨证论治可以作为一种不错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汤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内Ca2+浓度干预作用。方法:19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48只。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造模抑郁模型大鼠,从造模第1天开始中药组给予加味温胆汤12 g·kg-1·d-1,西药组予氟西汀1.8 mg·kg-1·d-1,模型组、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kg-1·d-1,各组均灌胃给药,连续28日。在实验第7,14,21,28天,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2+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在抑郁形成过程中,抑郁大鼠海马Ca2+浓度不断上升,21,28 d时,模型组Ca2+荧光强度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经治疗干预,抑郁大鼠海马Ca2+荧光强度上升趋势得到抑制,21,28 d时,中、西药组Ca2+荧光强度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在抑郁形成过程中,海马神经元游离Ca2+浓度明显升高,加味温胆汤可能通过抑制海马神经细胞Ca2+大量内流,阻止其超载,改善神经可塑性而发挥其抗抑郁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汤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再生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第7、14、21、28 d,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增殖与分化的再生变化情况。结果:在抑郁形成过程中,大鼠海马神经元NeuN/BrdU、β-tubulinⅢ/BrdU双标细胞数逐渐降低,至21、28 d时模型组NeuN/BrdU、β-tubulinⅢ/BrdU双标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经中、西药治疗后,大鼠海马神经元NeuN/BrdU、β-tubulinⅢ/BrdU双标阳性细胞数下降趋势得到抑制,与模型组比较增加明显(P<0.05或P<0.01)。结论:抑郁形成过程中海马神经元增殖与分化减少的再生障碍渐次加重,加味温胆汤可逆转此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抗抑郁实验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目前中医药抗抑郁动物实验的研究水平和不足之处。方法:通过搜集文献,整理分析近10a从动物模型、治法、机制等不同角度开展的一系列中医药抗抑郁动物实验研究。结果:目前中医药抗抑郁动物实验建立了多种动物模型,包括一般实验动物抑郁模型、合并相关性疾病的动物抑郁模型、模拟中医证候的动物抑郁模型,符合中医辨证的要求;治疗抑郁的方法有:中药复方、单味中药、电针等;抗抑郁实验机制研究有:干预神经递质研究、整体影响神经内分泌轴、调节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细胞因子等。结论:中医药抗抑郁动物实验研究水平不一,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存在一些值得思考、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