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上肢骨科术后疼痛原因复杂,手术切口本身的疼痛刺激是主要原因,手术后患肢肿胀、肌筋膜紧张和骨膜的刺激等皆可造成术后疼痛。此外术后对患肢常行包扎或石膏固定,更加重患肢缺血胀痛不适。近年来,随着上肢骨科术式的进步如采用交锁髓内钉、LPHP、肱骨头置换等,其创伤程度也有所加重,同时也加重了疼痛的发生。因此,寻找较好的镇痛方法是术后镇痛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在臂丛神经麻醉下行上肢骨科手术的20例患者,在术后分别采用盐酸布比卡因、芬太尼及氟哌啶混合液进行臂丛自控镇痛与芬太尼、氟哌啶静脉镇痛,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效果。方法:120例LC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D组、L组和C组。麻醉诱导前15 min,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2 mg/kg+地塞米松10 mg,L组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D、L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缓慢静脉注射。记录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拔管后即刻(T4)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5 min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观察术后4、8、12、24 h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术后24 h嗜睡、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T3、T4时D组、L组MAP、HR明显低于C组(P〈0.05),而D组显著低于L组(P〈0.05)。 D组、L组拔管后5 min S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而D组显著低于L组(P〈0.05)。术后8、12、24 h D组、L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12、24 h D组VAS评分低于L组(P〈0.05)。术后24 h D组恶心发生率低于L组和C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地塞米松用于老年LC具有显著的超前镇痛作用,效果优于氯诺昔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高能量激光联合痛点阻滞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肩周炎病人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给予痛点阻滞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能量激光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CMS)以及肩关节活动度,并评价综合治疗效果。 结果 2组治疗后CMS评分、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 < 0.01),且观察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2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提升(P < 0.01),且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内旋、外旋、前屈、外展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痛点阻滞基础上给予高能量激光治疗能显著改善肩周炎病人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症状,有助于增加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行肌间沟臂丛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60例上肢骨折在肌间沟臂丛阻滞下行切开复位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地佐辛5 mg行肌间沟臂丛阻滞,研究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地佐辛5 mg+地塞米松10 mg行肌间沟臂丛阻滞。记录2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维持时间,记录阻滞前(t1)、阻滞后15 min(t2)和阻滞后30 min(t3)MAP、HR变化。观察2组麻醉效果,记录术后24 h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而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均〈0.05)。2组t1、t2时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3时研究组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恶心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明显改善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行肌间沟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u mbar disc herniation,LDH)诱导疼痛大鼠脊髓中CXC趋化因子配体1[chemokine(C-X-C motif)ligand 1,CXCL1]m 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6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LDH模型组(LDH组,32只)和假手术组(Sham组,32只)。LDH组在左L5神经根近背根神经节附近自体移植尾部髓核,建立大鼠非压迫性LDH模型,Sham组手术方法同LDH组,但不植入髓核。分别测定两组大鼠术前1 d及术后1、3、5、7、10、14、21 d左后爪机械性缩爪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爪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Sham及LDH组手术前,术后1、3、5、10 d大鼠各6只取L5节段脊髓,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XCL1 m RNA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LDH组MWT在术后1 d即显著降低(P<0.001),持续21 d以上(P<0.001);PWL在术后5 d开始下降(P<0.01),21 d部分恢复正常。与Sham组相比,LDH组大鼠脊髓CXCL1 m RNA表达水平在术后有不同程度的上调(P<0.01或P<0.001)。结论:大鼠脊髓中CXCL1 m RNA的表达上调可能与自体髓核移植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