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建立广泛适用于三甲医院的科技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为三甲医院开展科技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文献研究法制定指标体系基本构架,采用德尔菲法开展咨询,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 本次研究专家组成员共25人,问卷回收率100%,权威系数Cr=0.82,协调系数w=0.146(P<0.01),克朗巴哈α=0.933,平均内容效度S-CVI/Ave=0.907,建立的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三级指标权重最高的是国家级科技奖励(0.090),最低的是实用新型专利、软著、外观设计(0.002)。层次分析法一致性检测结果:CR<0.1,权重分配合理。结论 采用德尔菲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科技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三甲医院,但仍需顺应国家科技评价政策导向,结合医院自身科技发展水平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 EHE) 亦称为组织细胞样血管内皮瘤,多见于成年女性,可发生于肝脏、皮肤、肺、淋巴结等全身多部位. 肿瘤由排列成巢的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内皮细胞构成,具有特殊的玻璃样或软骨样间质成分. EHE是1种以血管为中心的中间型肿瘤,具有转移潜能[1]. 因此我们搜集4 例 EHE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同讨论EHE临床表现预后及病理组织学特点.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儿科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患儿家属进行服务满意度的调查,了解患者的利益诉求,发现目前存在的服务缺陷,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服务能力提供建议和对策.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家属对治疗环境和治疗设施配置的满意度为60%左右,对治疗效果、医生的治疗能力、护士的护理能力、整体评价都超过70%,而对治疗费用的满意度仅有5.1%.结论 儿科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以及治疗效果满意度较高,治疗环境、治疗设备满意度一般,而对医疗费用的满意度很低.部分地区患者家属对改善住院环境,重视病房卫生,改善服务态度,提供单人病房等方面有较强烈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low 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LGF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LGF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8~61岁,平均51岁,临床以“无痛性软组织肿块”为首要症状,发生部位为臀部、下肢及胸壁。肿物直径较大(6.5~10 cm),均侵犯横纹肌,其中例1伴周围骨质破坏。镜下为丰富的胶原样区与黏液样区相间排列。肿瘤细胞梭形或短梭形,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少见。肿瘤细胞呈短束状或涡旋状排列,间质内可见曲线形小血管。肿瘤组织中可见散在的特征性巨菊形团结构。免疫表型:肿瘤细胞MUC-4和vimentin(+),SMA少量(+),Ki-67增殖指数为10%。结论LGFMS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的纤维肉瘤亚型,临床过程进展缓慢,局部易复发,熟悉并掌握LGFMS的病理学特点并与其他纤维黏液性肿瘤相鉴别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lasmablastic lymphoma,PBL)和间变性浆细胞瘤(anaplastic plasma cell myeloma,APCM)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结果镜下肿瘤细胞呈弥漫性生长伴星空现象。胞质丰富,嗜碱性;细胞核偏位,内含一个或多个核仁。肿瘤内有大量凋亡小体,核分裂象常见,有时可见成熟浆细胞。免疫表型:5例均表达一种或多种浆细胞标志物(CD38、CD138、MUM1),不表达CD20。例2、3表达CD79a。结论PBL多见于HIV感染或有免疫缺陷病的患者,EBER阳性,Ki-67增殖指数高( 80%)。APCM通常表现为多发性溶骨性破坏,血清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EBER阴性,Ki-67增殖指数低。PBL与APCM治疗原则及预后亦不相同,因此鉴别两者需充分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门诊处方差错率,确保门诊处方质量。笔者采用6管理法改进模型,即D(定义)、M(评估)、A(分析)、I(改进)、C(控制)对门诊处方差错进行"诊断"和干预。通过对6δ管理法实施前后2月的处方差错率进行比较,其差错率分别为0.1348%、0.1013%、0.0253%,而6δ管理法实施后2月改进效果明显。因此,应用6δ管理法对门诊处方差错原因进行分析和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门诊处方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