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肿瘤细胞通过自分泌促生长因子进行恶性增殖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因此,研究天然阻抑系统中肿瘤自分泌生长抑制物在肿瘤治疗方面显得极为重要.1987年,Wakefield等人报导A549细胞分泌相当高水平的非活性态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而生长良好,但激活的TCF-β是这种细胞很强的生长抑制因子.已知A549细胞为一种高分泌型细胞,采用~3H-TdR掺入法,本室发现A549细胞无血清萃取培养液(T1)能在体外不同程度地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其中对人肺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70%);对脑胶质瘤细胞及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37%和32%;对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及红白血病细胞的抑制率则分别为23%和8%;但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TILIL-2对荷瘤小鼠进行瘤体内注射,使肿瘤生长受到抑制。方法将荷瘤小鼠分为两组,腹腔注射组和瘤内注射组,每鼠给药量TIL0.5×107+IL-2500U/次,每隔3~4天注射一次,共6次。测量肿瘤大小,病理切片进行分析。结果瘤内注射者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在病理切片中可见肿瘤周围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而全身给药者治疗结果不及前者。结论瘤体内给药提高了肿瘤局部的免疫力,同时可以合理的安排杀伤细胞到达肿瘤部位的有效浓度,从而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也避免了全身用药所产生的毒副作用,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自身肿瘤激活诱导产生高活性的胶质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G-S-CTL)。方法 应用淋巴细胞、肿瘤细胞混合培养(MLTC)方法,诱导产生G-S-CTL,采用3H-TdR释放法及免疫荧光法检测G-S-CTL的细胞毒活性及免疫表型。结果 G-S-CTL与自身LAK相比,抗肿瘤活性大为提高,CD3 、CD4 、CD8 和CD25 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G-S-CTL抗肿瘤活性及免疫表型类似于胶质瘤浸润的淋巴细胞(GIL),对脑胶质瘤过继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在动物肿瘤模型和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都获得了肯定疗效,与其它恶性肿瘤相比,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GIL)数量较少,为了获取GIL类似的抗肿瘤活性淋巴细胞,我们将经丝裂霉素C处理过的胶质瘤细胞与自体血淋巴细胞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培养5天后,收集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可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研究的基因表达载体pCEPmB7,并研究该质粒转染小鼠宫颈癌U14细胞后的体内致瘤性变化。方法:(1)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dⅢ和XhoⅠ分别对质粒pCEP4和pLXSNmB7进行双酶切,分别回收10.4kb的线性pCEP4  相似文献   
6.
章红  江全  袁铿 《肿瘤》1999,19(6):327-330
目的 研究转染B7-1基因后的小鼠宫颈癌U14细胞在体内的免疫原性变化。方法 (1)分别用病毒感染法和电穿孔法将LNSmB7和pCEPmB7导入U14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阳性混合克隆细胞U14/LNSmB7和U14/pCEPMB7的B7-1分子表达率;(2)取不同数量的U14,U14/LNSmB7和U14/pCEPmB7细胞分别下皮接种昆明种小鼠,4周后观察各组小鼠肿瘤大小和病理结果;(3)取1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研究发展迅速,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在动物肿瘤模型和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研究报道,与其它恶性肿瘤相比,胶质瘤浸润的淋巴细胞(GIL)数量较少[1],为了获取GIL类似的抗肿瘤活性淋巴细胞,我们将经丝裂霉素C处理过的胶质瘤细胞与自体淋巴细胞进行混合培养,诱导产生胶质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G-S-CTL),并对G-S-CTL的细胞表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自体胶质瘤细胞无菌取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组织,剔除表面血块,浸于含青霉素10OP/ml、链…  相似文献   
8.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 ,手术治疗往往是治疗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有部分患者首次手术后仍出现或再出现脑移位 ,被迫再次手术。 1994年 1月~1999年 6月笔者共治 2 7例此类患者 ,现对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临床处理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 19例 ,女 8例 ,年龄 13~ 5 8岁 ,平均年龄 38.1岁。车祸伤 2 2例 ,坠落、打击伤各 2例 ,损伤原因不明 1例。 2 1例首次手术在外院进行 ,术前格斯拉哥 (GCS)评分、临床资料等欠详 ;6例在本院首次手术 ,术前GCS评分 :5~7分 4例 ,8~ 12分 2例。首次、再次手术血肿类型分别为 :硬膜…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可有于肿瘤基因治疗研究的基因表达载体pCEPmB7,并研究该质粒转染小鼠宫颈癌U14细胞后的体内致瘤性变化。方法:(1)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dⅢ和XboⅠ分别对质粒pCEP4和pLXSNmB7进行双酶切,分别回收10.4kb的线性pCEP4DNA片断和0.9kb的mB7cDNA片断,将上述两片断混合,在T4-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连接液转化受体菌TG-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连接是否正确;(2)用电穿孔法将pCEPmB7转染U14细胞,转染后的细胞经HygromycinB(200μg/ml)选择培养2周后得到选择阳性混合克隆细胞U14/pCEPmB7,用流式细胞仪检测U14/pCEPmB7细胞中B7表达阳性细胞的百分率;(3)将U14和U14/pCEPmB7细胞分别以不同的剂量皮下接种昆明鼠,找出两种细胞的最小成瘤剂量(minimal tumorigenic doses,MiTD)。结果:(1)连接后的新质粒经双酶切和单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连接正确,该质粒即为pCEPmB7;(2)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U14细胞的B7表达阳性率为5.24%,U14/pCEPmB7细胞的B7表达阳性率为48.52%;(3)最小成瘤剂量结果显示U14细胞的MiTD为4×14^4细胞,U14/pCEPmB7细胞的MiTD为4×10^5细胞。结论:U14细胞被转染了pCEPmB7后,其细胞表面有共刺激分子B7阳性表达的百分率显提高,其在小鼠体内的最小成瘤剂量也明显增大,显示U14/pCEPmB7细胞在小鼠体内的致瘤性下降,免疫原性有增强。提示穿梭质粒pCEPmB7可用于肿瘤基因瘤苗的制备。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在普通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PHA(植物凝集素)改善TIL细胞的培养体系,延长其培养时间,使TIL细胞在体外大量扩增,这种扩增后的TIL细胞与常规培养的TIL细胞在小鼠体内具有相同的抗肿瘤作用。这项研究为临床上更多获取TIL细胞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