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胶囊(TGP)为主治疗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方法:将84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关洛昔康,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白芍总苷胶囊。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及主要观察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白芍总苷胶囊为主治疗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吸入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15)吸入噻托溴铵粉雾剂。对照组(n=15)吸入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观察两组用药后10d的临床症状、1s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的比值(FEV1%)及1s用力呼气量(FEVI)/用力呼气肺活量(FVC)。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FEV1占FEVI%及FEV1/用力呼气肺活量(FVC)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1)。结论吸入噻托溴铵治疗CDPD急性加重期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FEV1%、FEV1/FVC,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伴肺间质病变(ILP)(UCTD—ILD)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UCTD,ILD患者随机分为环磷酰胺大剂量组、环磷酰胺常规剂量组和硫唑嘌呤组各25例,三组均同时应用泼尼松作为UCTD.ILD的基础治疗,硫唑嘌呤组应用硫唑瞟呤50—100mg/次;常规剂量组应用环磷酰胺2mg·kg^-1·d^-1,不超过200mg/d;大剂量组应用环磷酰胺600—800nag/次,每月静脉滴注1次,6个月后改为800mg每2个月1次维持治疗。于治疗后6、12个月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大剂量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症状消失率为59%;常规剂量组和硫唑嘌呤组症状消失率分别为35%和34%。结论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UCTD-ILD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脱敏疗法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用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 80例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和脱敏疗法,对照组按需给予糖皮质激素,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比较两组肺功能、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并评价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 (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x2=4.76,P<0.05).两组治疗后1秒钟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呼气峰流速值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7.92、6.98、5.56、4.42、4.10、4.03,均P<0.05),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t=4.83、4.23、4.60,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 (6/4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5.0% (14/40)(x2=4.20,P<0.05).结论 脱敏疗法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具有很好的改善哮喘症状和肺功能作用,可使更多患者达到并维持哮喘临床控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水跃翔 《实用全科医学》2014,(8):1278-1279,1360
目的研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不同时期的白介素-8(IL-8)、中性粒细胞在其中的作用,以及与COPD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在医院收集临床诊断为急性发作期COPD的患者共120例,并在新入院时和经过治疗后测定血清中1L.8、中性粒细胞数的水平,同时测定此时正常对照组的水平,并通过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血清IL-8、中性粒细胞数在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发现治疗好转组和治疗恶化组患者血清IL-8、中性粒细胞数的水平比健康对照组的水平高(P〈0.05)。结论血清中的IL-8、中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IL-8、中性粒细胞在COPD急性加重期有明显升高,是判断感染的重要指标,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6.
恙虫病皮肤损害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有发热、焦痂、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及皮疹等,常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由于特征性的焦痂、溃疡常隐藏在湿润、身体隐蔽的部位,且临床医师对本病典型皮肤损害认识不足,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通过对浙江衢州、金华地区三家医院2004-2007年83例恙虫病出现皮肤损害的住院患者进行皮肤损害特征的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象与方法1对象83例恙虫病出现皮肤损害者,男性46例,女性37例;年龄15~74岁,<20岁8例,20~40岁28例,40~60岁37例,>60岁10例;农民51例,学生7例,其他25例。2诊断标准(1)野外活动史;(2)突发性高热并出现特异性焦痂或溃疡;(3)淋巴结肿大、皮疹;(4)神经系统症状;(5)外裴反映(OXK)≥1:80;(6)采用氯霉素进行诊断性治疗在24h内退热。具备上述3项即可确症。结果1一般资料本组发病前均有草地等野外活动史,病程3~25d。发病月份:5月8例,6月21例,7月27例,8月15例,9月6例,10月5例,11月1例。2皮肤损害的特征2·1溃疡与焦痂105例恙虫病患者中出现焦痂和溃疡75例(71·4%),单发者...  相似文献   
7.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有发热、焦痂、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及皮疹等,常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由于特征性的焦痂、溃疡常隐藏在湿润、身体隐蔽的部位,且临床医师对本病典型皮肤损害认识不足,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我们对浙江衢州、金华地区3家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105例恙虫病患者中出现皮肤损害的83例住院患者进行了皮肤损害特征的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正>鲍曼不动杆菌(Ab)已成为21世纪临床重要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快速获得和传播耐药性的能力,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已呈世界性流行[1-3],成为全球抗感染领域的挑战,更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超级细菌",已成为我国院内获得性肺炎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4-6]。本研究拟以头孢哌酮/舒巴坦作为对照,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异帕米星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TNF-α、VEGF及IL-10在老年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58例病患被诊断为老年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为观察组,收集同期58例仅患有肺气肿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同时分别测定血清中TNF-α、VEGF、IL-10、血氧分压量(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结果 观察组中TNF-α、VEGF及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PaO2及PaC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清TNF-α、VEGF、IL-10在老年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体内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其表达可以对老年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的治疗给予一定的帮助,值得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