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8篇
综合类   7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作者用McNee的方法测定了两组人(龋失补牙面指数高者和低者)原位牙菌斑中乳酸、蔗糖、葡萄糖、果糖的扩散常数(D),同时测定了原位菌斑密度,并分析了它与蔗糖的扩散常数(Ds)的关系。结果:在人牙原位菌斑中,蔗糖与乳酸的扩散常数无显著差异;两组人原位菌斑的D_L/D_S 无显著差异;三种糖在原位菌斑中的扩散常数无显著差异。我们认为菌斑中酸滞留不是由糖、酸的差速扩散引起的,龋病的发生也与此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菌斑细胞外液中的化学耗氧量、糖类及IgG和IgA的测定,发现菌斑细胞外液中存在一个容量较大的还原态体系,它是影响菌斑的低氧还原电势的重要因素;在休息状态,菌斑细胞外液不存在明显的游离葡萄糖、果糖、蔗糖,而在龋活跃与无龋组间IgG和IgA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作者利用离子色谱仪对12名青少年的龈上集合菌斑细胞外液有机酸在漱糖前后的种类和含量以及非刺激性唾液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休息状态时,菌斑细胞外液中有机酸含量明显地高于非刺激性唾液中的含量;无论漱糖前后,菌斑细胞外液中高pKa酸(乙、丙酸)的浓度都高于低pKa酸(乳、甲酸)的浓度;漱糖后,菌斑细胞外液中高、低pKa酸的时间依赖性变化与其pH的变化存在相互关系。漱糖后30~35分钟时,龋活跃组与无龋组间,乳酸浓度变化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任何时候,菌斑细胞外液中的乙酸浓度都高。提示乙酸与龋损过程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5.
脑电图反应性定量分析对重症脑血管病预后评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急性脑血管病昏迷病人脑电图(EEG)反应性进行目测和定量分析,探讨定量分析是否较目测分析能更准确地评估预后。方法:56例急性脑血管病昏迷病人在入院、入院1周、出院时分别作EEG检查。采用目测和定量分析EEG反应性,观察EEG的变化及外源性刺激引起的绝对功率变化百分比。结果:EEG反应性目测分析:EEG反应性阳性病例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增加病例的比例高于反应性阴性病例组。EEG反应性定量分析:EEG各频段绝对功率变化百分比在GCS评分增加的病例组显著高于GCS评分减少的病例组;EEG各频段绝对功率变化百分比与GC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绝对功率变化百分比及EEG反应性目测结果与GCS评分都有线形回归关系,绝对功率变化的百分比对GCS评分的回归作用较目测反应性大。结论:EEG反应性目测分析和定量分析都能评估脑血管病昏迷病人的预后;EEG反应性定量分析较目测分析与预后关系更密切,能更准确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用木瓜蛋白酶、胶原酶和胰蛋白酶,处理活体人牙,用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处理离体人牙,结果这些酶对有机酸对牙釉质的脱矿作用无明显的影响,但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人牙釉质内的蛋白质有溶解作用。作者认为,即使牙菌斑内有溶解牙釉质内蛋白质的物质存在,但对牙釉质的脱矿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由于牙本质在结构、组成上的独特性,使发生在牙本质中的龋损在病变方式、破坏速度上均有独自的特点,而临床上遇见需治疗的龋齿大多数均累及牙本质。因而关于牙本质龋损时的超微结构改变以及龋损方式引起了人们的  相似文献   
8.
菌斑细胞外液对牙釉质脱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用人菌斑细胞外液(下称菌斑液)处理人牙釉质粉后,再在混合有机酸内脱矿,观察菌斑液对牙釉质脱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所用的人牙菌斑液对牙釉质的脱矿无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它还可能具有保护牙釉质免于受酸侵蚀的效力。  相似文献   
9.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any substance in dental plaque which might affect the demineralization of enamel. Plaque fluid was prepared by centrifugation of pooled plaque from 56 young adults without periodontal diseases. Enamel was separated from healthy teeth of adolescents and crushed into powder. The enamel powder was treated separately by plaque fluid and synthetic plaque fluid (as a control, with similar calcium, fluoride content and pH as the natural). After this, the enamel powder was washed with PBS. Both the plaque fluid-treated and synthetic plaque fluid-treated enamel powder were demineralized by mixed organic acid (pH 4.5). The calcium content in both plaque fluids, PBS and organic acid after treatment with enamel powder was analysed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promoting effect in plaque fluid on demineralization of enamel, but, on the other hand, some protecting action was observed which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presence of proteins in plaque fluid.  相似文献   
10.
根据Stephan的研究,随着含漱糖水,菌斑pH会迅速下降,然后缓慢回升。显然,这种酸的滞留堆积会引起菌斑基质中沉积的矿物、结合的无机盐类和牙釉质的溶解。一些学者已就给糖前后菌斑液中钙、磷浓度变化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本文旨在进一步地测定分析在同样条件下,人牙菌斑细胞外液中钙、磷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外液中pH变化的关系,并探讨龋损发生的液相环境中钙、磷移动方向,现将其报导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样品的收集选12名住校中学生(男、女各半,年龄14—16岁),根据其各自的DMF值分为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