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加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方法:对13例HMD中2例PS与机械通气治疗,11例患儿PS联合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辅助通气及常规治疗5~17h内给予PS,观察治疗后的临床表现、X线胸片及血气的变化。结果:13例患儿用PS后1~2h内呼吸困难、呻吟、三凹征、发绀明显改善;复查血气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p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改善;24h后复查胸片肺透亮度明显增强。13例中死亡1例,治愈率92.3%,死亡率7.7%。结论:PS加辅助通气能迅速有效地治疗HMD,尤其是PS加N-CPAP治疗HMD,疗效好,并发症少,经济、实用、操作方便、无创、安全,适合广大基层医院使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态分析研究本地区新生儿死亡的相关因素,以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治水平,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1994年1月-2005年12月间4098例住院新生儿中的67例死亡新生儿进行分析,对新生儿的死亡情况、主要疾病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住院新生儿4098例中死亡67例,病死率为1.63%。前6年新生儿病死率为2.73%。后6年新生儿病死率为0.90%。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前6年病死率为68.18%,后6年病死率为30%。新生儿疾病死因构成比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及先天畸形的发生率已由前6年的最后一位上升为后6年的第1位。结论:由于围产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本地区新生儿死亡率近年有了明显下降,死亡原因和构成也发生了变化。要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必须认识当前新生儿死因动态变化,进一步提高产儿科质量。加强围产期及孕期的保健,以降低先天性畸形和疾病的发生率及其产生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析新生儿呼吸衰竭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 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82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根据患儿不同情况采取个体化方案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情况.结果 呼吸衰竭病因以NRDS、胎粪吸入综合征、羊水吸入性肺炎为主;82例患儿中,12例应用cpap+ps无效,其余70例经过治疗治愈或者好转,占85.37%;治疗后,pH值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差异不大,患儿的PaO2、PaCO2、SaO2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起新生儿呼衰的因素很多,应根据患儿不同情况采取个体化方案进行治疗,及时改善患儿呼吸通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庄骏  毛旭琴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4):3073+3114
<正>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孕母患早期梅毒未经治疗,其胎儿大多会受到感染。近几年,我国先天性梅毒发病率有持续增高的趋势。现将我科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25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文献报告较多,但均基于新生儿病房的资料。近年来我国普遍创建爱婴医院,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母婴同室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有了明显变化,有关文献报告甚少。为了解母婴同室中新生儿高服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及原因,寻找降低该病发生的措施,现就我院产科1997年1月~12月母婴同室中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进行分析讨论如下。1对象及方法1.1对象1997年1月~12月间我院产科母婴同室病区1319例新生儿中,共检出新生儿高脸红素血症162例t不包括特护婴儿室中的危重新生儿)。母婴同室条件:…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89例新生儿HIE分为GM1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根据生后开始应用GM1的时间分为GM1 A、GM1 B及GM1 C共3组,其开始应用GM1的时间分别为生后6h、6-24h及24-72h。比较各组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时间、治疗前后行为神经评分(NBNA)及头颅CT恢复正常比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M1 A及GM1 B组在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治疗结束后的NBNA评分及头颅CT恢复正常比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以GM1 A组效果最明显;随开始治疗时间的延迟,GM1疗效明显下降。结论GM1治疗新生儿HIE有效,其时间窗可能在缺氧缺血后6h,但可持续到损伤后24h,以后疗效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低出生体重儿 (LBWI)系指不论胎龄如何 ,凡出生体重不到 2 50 0g的新生儿。近年来 ,随着卫生事业和围产医学的发展 ,LBWI的成活率已有了明显增高 ,但仍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解近几年本院LBWI发生率、病因及各因素的关系 ,现将我院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 3年间我院出生的LB WI140例作初步临床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 3年间在我院产科出生活产新生儿 4 682例 ,LBWI 140例占总数的 3.0 % ,其中早产儿 92例 ,占 65.7% ,双胎 39例次 ,占 2 7.9% ,体重最低为 110 0…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实际应用中免疫预防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能否减少HBV母婴感染。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镇江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24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以及250例儿童,结合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记录母亲孕期HBIG使用情况、子女出生后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资料,并采血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及谷丙转氨酶(ALT)。其中69例儿童出生后免疫预防前采外周血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结果:250例HBsAg阳性孕妇的子女随访时年龄(3.3±1.6)岁,出生时检测HBV标志物的69例中,4例HB-sAg阳性,其中2例随访时HBsAg仍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也阳性,说明慢性感染,另外2例HBsAg转阴;1例出生时HBsAg阴性,但随访时转为阳性。另1例出生时未检测,随访时HBsAg阳性。因此共4例(1.6%)慢性感染HBV,其母亲均为HBeAg阳性。4例感染儿童中,2例出生时未注射HBIG,且未正规接种疫苗。随访的224例母亲中,215例明确孕期使用HBIG的情况;76例子女的母亲孕期注射了HBIG,1例(1.3%)HBsAg阳性,142例子女的139例母亲孕期未使用HBIG,3例(2.1%)HBsAg阳性(P>0.05)。结论:HBsAg阳性孕妇的子女经正规免疫预防后,HBV母婴阻断效果良好,部分预防失败是由于未实施正规预防。新生儿出生时HBV血清标志物不能作为诊断是否感染HBV的指标。孕晚期使用HBIG对阻断母婴感染无效。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