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T(cTnT)和心肌酶CK、CK-MB、LDH、AST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检测158例急性突发性胸痛、胸闷患者及健康体检组51例血清cTnT和心肌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间分析结果有显著差异。cTnT阳性率高于心肌酶,随着cTnT的浓度增高,CK-MB的敏感性逐渐增高。结论:cTnT是诊断NSTEMI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对78例STEMI病人静脉滴注rtPA进行溶栓治疗。比较距发病时间2 h、2~4 h、4~6 h、6 h以上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结果分别为85.7%、80.9%、64.3%、26.7%,总再通率为65.4%。各时间段之间再通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rtPA静脉溶栓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与高血压轻重程度、血压节律异常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高血压组232例,对照组130例.高血压组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组分别89、78、65例;按血压节律性分为杓型与非杓型组分别109、123例.所有受试者进行NO、ET检测和动态血压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NO降低而ET升高,二者比值下降更明显,在两组间如上三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原发性高血压各组随高血压危险度上升,NO降低,ET升高,二者比值下降的幅度有加大趋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着正常血压节律性的丧失,NO降低,ET升高,二者比值下降的幅度有加大趋势.结论 血NO上升、ET下降及二者比值的相应明显变化不仅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有关,也与高血压的危险程度和血压正常节律的存在与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记录132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12周前后的各项超声指标[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及其与晚期运动速度Aa比(Ea/Aa)值,左心房结构参数(LAVI),左心房收缩功能参数(LAEF值)]及其SBP、DBP数值.结果 ①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总有效率为78%;②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12周治疗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及其与晚期运动速度Aa之比(Ea/Aa)值均明显升高,左心房结构参数(LAVI)及左心房收缩功能参数(LAEF)值均明显降低.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降压效果明显,同时能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心动过速心肌病( TCM)系长期慢性心动过速导致不规则或过高心室率,引起心脏扩大并最终引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综合征,但在心率或节律得到控制后,心功能可以部分或全部恢复.TCM最大特征就是心律失常治愈或控制后心功能可以改善.因此,尽早识别和治疗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和射频消融(RFCA)两种,药物治疗不能根治,长期应用还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包括致心律失常、负性肌力作用等.随着RFCA术的发展,其已成为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本研究旨在对本院收治的17例TCM患者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房纤颤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测定18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30例永久性心房纤颤患者和2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浆BNP浓度作对比分析。结果血浆BNP水平在阵发性心房纤颤期间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时,当阵发性心房纤颤转为窦性心律时可降至正常水平。阵发性心房纤颤发作期间及永久性心房纤颤血浆BN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阵发性心房纤颤发作期间及永久性心房纤颤两者之间血浆BNP值善鼻无统计学煮义(P〉0.05).结论心房纤颤可致血浆BNP值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心房纤颤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测定18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30例永久性心房纤颤患者和2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浆BNP浓度作对比分析.结果:血浆BNP水平在阵发性心房纤颤期间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时,当阵发性心房纤颤转为窦性心律时可降至正常水平.阵发性心房纤颤发作期间及永久性心房纤颤血浆BN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阵发性心房纤颤发作期间及永久性心房纤颤两者之间血浆BN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房纤颤可致血浆BNP值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失代偿期全心衰竭大鼠B型钠尿肽(BNP)与肝功能的关系,阐明肝功能的变化对评价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雄性健康SD大鼠60只,采用腹腔连续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失代偿期全心衰竭模型,成功造模后存活的大鼠中随机选取20 只作为心力衰竭组,另选取20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2组大鼠均行心彩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收缩末内径(LVESD),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2组大鼠血清BNP水平、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组大鼠LVEF值显著降低(P<0.01),BNP值明显增高(P<0.01);血清AST和γ-GT明显升高(P<0.01)。分别以LVEF和BNP为自变量,以AST及γ-GT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γ-GT和AST水平随LVEF的下降而升高,呈负相关关系(λ=-0.765,λ=-0.789,P<0.01);AST和γ-GT随BNP水平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关系(λ=0.793,λ=0.648,P<0.01)。结论:急性失代偿期全心衰竭大鼠的心功能与肝功能均异常,LVEF水平下降,BNP、AST和γ-GT 水平升高;BNP与AST、γ-GT呈正相关关系,LVEF与AST、γ-GT呈负相关关系,提示肝功能变化可作为评估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99 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 Tcm-sestamibi,99 Tcm-MIBI)/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 glu-cose,18F-FDG)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技术(DISA)检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导致心力衰竭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患者存活心肌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4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1支以上冠脉闭塞导致心力衰竭型冠心病的老年患者,PCI术前1周行99 Tcm-MI-BI/18F-FDG双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检查,根据DISA结果,分为有心肌存活组和无心肌存活组。分别比较PCI术前后2组患者血浆BNP值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结果有心肌存活组经PCI术后LVEF由41.12±5.97升至47.12±4.86,LVFS由16.79±5.64升至25.86±7.43,血NT-proBNP值由4287.25±401.56ng/L降至427.43±91.47ng/L;术前与术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无心肌存活组经PCI术后LVEF由40.03±3.48升至41.31±3.56,LVFS由16.35±5.86升至18.75±3.51,血NT-proBNP值由4495.32±347.72ng/L降至3827.53±97.28ng/L,术前与术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核素心肌显像能有效检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致心力衰竭型冠心病老年患者存活心肌,而有存活心肌者PCI术后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故双核素心肌显像对老年冠心病CTO病变行PCI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心衰大鼠儿茶酚抑素水平与心功能指标,阐明二者之间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Wist—ar大鼠40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心衰模型,造模成功后从存活的心衰大鼠中随机选取20只作为心衰组,另选2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心衰组和对照组大鼠均行心脏彩超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血浆儿茶酚抑素(CST)及脑钠肽(BN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大鼠LVEF值降低,BNP及CST值增大(P〈0.01);分别以LVEF和BNP为自变量,以CST为因变量进行线形回归分析,CST水平随BNP值的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关系(r=0.384,P〈0.01)。CST水平与EF值无相关。结论心衰大鼠CST值增高,CST水平与BNP值呈正相关,CST可能成为心力衰竭新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