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制作猪心肺复苏动物模型,于复苏后应用乌司他丁(UTI),评价其对心肺复苏后脑保护的作用.方法 雌性家猪20头,通过程控刺激法制作心室颤动动物模型,室颤8min后开始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的家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①UTI组,复苏后立即开始给予UTI,每次10万U溶于生理盐水5 ml,缓慢注射,每3h1次,直到复苏后24 h(第24小时不给药);②对照组,复苏后应用生理盐水5 ml作为对照,给药时间和次数同实验组.分别于基础状态、复苏后即刻、复苏后3、12及24 h抽取家猪静脉血备用测定TNF-α和IL-1β水平.复苏后24 h行神经功能评分(CPC评分),然后处死家猪,留取脑组织进行普通光镜病理及超微结构检查.结果 20头家猪经过8 min心室颤动后复苏成功15头.复苏后UTI组(n=8)和对照组(n=7)实验猪均存活24 h.复苏后3、12和24 h UTI组的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UTI组家猪24 h CPC评分好于对照组(P<0.05).24 h UTI组脑组织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复苏后应用UTI可以减轻脑组织损伤,改善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心肺复苏的质量、药物选择与溶栓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5心肺复苏指南颁布以来至今3年已过,期间有许多研究者做了一些卓有建树的工作,取得的了一些新进展.本文仪就心肺复苏的质量,复苏时药物的选择和溶栓对复苏的作用进行总结,与广大急诊界同仁讨论.  相似文献   
3.
应用程控刺激的心脏骤停模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评价应用S1S2程控刺激诱发猪室颤制作心脏骤停模型的效果. 方法 18头家猪经麻醉,气管插管,心电监测,左颈外静脉置管放置电极导管,左股动脉置管测动脉压后,应用程控刺激仪经右心室内膜给与40 V S1S2(300/200 ms,步长-10 ms)程控刺激诱发心室颤动. 结果 16头家猪应用S1S2程控刺激致颤成功,致颤间期范围在110~190 ms,均数±标准差为(168±23)ms.2头家猪在应用S1S1(350 ms)固频刺激判断电极位置时就诱发室颤.所有18头家猪室颤3 min后除颤均能成功. 结论 该致颤方法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对心脏刺激较小,是制作心脏骤停动物模型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结合首都医科大学2007年以来进行的全英语留学生培训模式,探讨医学留学生急诊科实习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融合病例导入式教学与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设立“一加一”的同伴教学模式,模拟高仿真教学,以及互联网辅助教学.医学留学生教学必须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同时,加强临床带教老师教学方法培训,提高带教医师队伍的英文带教能力,使更多的急诊医师能胜任留学生带教也是目前留学生急诊实习教学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乌司他丁(UTI)对猪心肺复苏(CPR)后炎症反应和心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雌性家猪20只,通过程控刺激法复制心室纤颤(室颤)动物模型,室颤8 min后开始CPR,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家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UTI组复苏后即刻给予UTI 100 kU溶于生理盐水5 ml,缓慢注射,3h1次,直到复苏后24 h;对照组复苏后应用生理盐水5 ml作为对照.分别于室颤前基础状态及ROSC后即刻、3、12、24 h抽取家猪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 β (IL-1 β)、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水平.ROSC后24h处死家猪,留取心、肺组织进行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20只家猪经过8 min室颤后复苏成功15只.UTI组8只和对照组7只存活24 h.复苏后两组炎症因子均逐渐回升,两组间室颤前和ROSC后即刻TNF-α、IL-1 β、ICAM-1和VCAM-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TI组3h起TNF-α (ng/L)、IL-1 β (ng/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NF-α:28.79±9.49比44.01±17.01,IL-1β:153.50±67.47比252.09±80.41,均P<0.05),12h起ICAM-1(μg/L)、VCAM-1(μg/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CAM-1:11.05±5.11比17.09±5.69,VCAM-1:11.17±4.75比16.62±4.63,均P< 0.05).ROSC后24 h时UTI组心、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复苏后应用UTI可以明显减轻炎症反应和心肺组织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新疆地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状况及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当地戊型肝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新疆地区不同公共场所从业人群,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采集血清样品1720份,应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样本中抗HEV-IgG抗体,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人群间戊型肝炎感染率的差异。结果:受试对象1720人中有440例抗HEV-IgG抗体阳性,阳性率为25.58%,其中男性阳性率为27.99%,女性阳性率为23.3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抗体阳性率逐渐增高,不同年龄段人群抗HEV-IgG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262,P=0.000);不同类别从业人员戊型肝炎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62,P=0.000),抗HEV-IgG抗体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家畜屠宰工人81.53%,家畜及肉品销售人员79.37%,餐饮服务人员30.00%,超市服务人员11.21%,其他人群9.03%。结论:新疆地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戊型肝炎感染率相对较高,职业、年龄和性别是影响戊型肝炎感染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相关促炎症因子和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52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与血必净治疗组(B组).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B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100 ml加入0.9%氯化钠1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持续7 d.A组则给予同等量的0.9%氯化钠作为对照.A、B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天分别抽血检测血清内血管内皮细胞(VEC)相关促炎症因子和凝血因子水平.促炎症因子包括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凝血因子包括一氧化氮(NO)、抗凝血酶Ⅲ(AT-Ⅲ)、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VWF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并统计两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结果 B组患者28 d的病死率为32.1%(9/28),低于A组的62.5%(1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B组患者VEC诱导的促炎症因子VCAM-1和ICAM-1明显低于A组;VEC诱导的抗凝(NO、AT-Ⅲ、TM)和促纤溶物质(TPA)、促凝(VWF)和纤溶抑制因子(PAI-1)都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其机制可能与其稳定血管内皮细胞,改善严重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8.
叹息样呼吸与猪心肺复苏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CPR的病理生理过程,探讨叹息样呼吸对CPR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2头北京长白猪,体质量(30±1)kg,麻醉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连续记录实时呼吸参数.股动脉置管测量主动脉压(AOP),并抽取动脉血;肺动脉漂浮导管置测最右心房压(RAP)及心输出量(CO).以程控电刺激制作室颤(VF)模型.VF4 min后进行标准30:2 CPR 12 min,记录相关参数.结果 CPR过程中pH,PaCO2及乳酸逐渐升高,而PaO2逐渐降低,但PaO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大于50mmHg.10只动物出现叹息样呼吸,但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未出现叹息样乎吸的2只动物均未复苏成功.标准心外按压在多数动物均可产生大干死腔量(VD)的被动通气,但其潮气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因此人工通气在总分钟通气量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CO、冠脉灌注压(CPP)与叹息样呼吸分钟通气量(MVg)呈正相关(r分别等于0.736,0.721,P<0.01);RAP与MVg呈负相关(r=-0.744,P<0.01).结论 标准CPR能够维持机体12min的氧合;心外按压能够产生大于VD的被动通气;叹息样呼吸可以通过增加CO、CPP及降低RAP产生对自主循环的恢复产生有益的生理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Gasp was defined as a pathology respiration during cardiac arrest.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its effect on hemodynamics during CPR. Method Twelve domestic pigs, weighening (30 ± 1) kg,were anaesthetized. After tracheal intubation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ontinuous respiratory variables were recorded. An artery catheter was inserted for reference blood samples and measuring aortic artery pressure (AOP).Right atrial pressure (RAP) and cardiac output (CO) were detected by Swan-Ganz catheter.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 was induced by programme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struments. After 4 minutes untreated VF, standard 30:2 CPR was done for 12 minutes and the parameters were recorded. Results pH, PaCO2 and lactic acid increased and PaO2 decreased progressively during CPR, whereas PaO2 was up to 50mmHg during the whole protocol. Gasps were observed in 10 animals, but weaken gradually; the left 2 animals with no gasp did not restore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 Standard CPR could produce passive ventilation more than dead space (VD), but its tidal volume decreased gradually, which led to the percentage of rescue ventilation increased progressive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CO, coronary perfusion pressure (CPP) and minute ventilation of gasps (MVg) (r was 0.736 and 0.721 respectively, both P <0.01); negative correlation were found between RAP and MVg (r= -0. 744, P < 0.01). Conclusions Standard CPR could maintain 12 minutes oxygenation of body; compressions could produce enough passive ventilation more than VD; gasps were benefit to ROSC by increasing CO, CPP and decreasing RAP.  相似文献   
9.
2008年拯救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004年发表的第一版《拯救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进行修订。设计:55位国际专家通过分组、远程电话、电子邮件以及全体大会等方式进行讨论,最后统一意见对Delphi方法进行了修改。这个过程是在没有任何企业资助的前提下进行的。方法:应用等级分级系统对证据进行评价,分从高级别的A级到低级别的D级共四个等级,并且以此决定建议的力度。给出的强烈建议表示该项治疗干预措施产生的作用效果显著的超过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比如风险,负担,费用),或者就根本没有这些副作用。给出的次强建议表示该项治疗干预措施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二者比较尚不明确。强级或者次强级的等级划分更重要的是考虑临床的重要性而不是简单的不同等级字母代表的证据质量。在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方面,有一个正式解决该问题的途径。建议分为三个部分,包括:直接针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建议;适用高度怀疑为严重脓毒症的危重病患者建议;小儿脓毒症患者建议。结果:重要的建议包括:患者确诊感染性休克后第一个6小时内的早期目标复苏(1C);应用抗生素之前应该进行血培养(1C);快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潜在的感染病灶(1C);在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后的1小时之内应用广谱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