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芬  吴荷玉  杨英 《全科护理》2020,18(9):1091-1093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脑外伤术后食管异物的急诊处理,包括立即启用应急处理流程,安排病人在负压手术间进行手术,使用传染性病人专用通道,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各进去1人参与手术,参与手术人员均采用三级防护。最终手术顺利进行,病人成功取出食管异物,无并发症发生。医护人员由于防护得当,没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交叉传染,手术结束后对手术间进行终末消毒处理,防止病毒扩散。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指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它具有人传染人的能力,感染初期病人有发热、乏力、干咳的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可增加进入重症监护室(ICU)的概率和病死率[1],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从中国疾控中心了解到,首次从华南海鲜市场的585份环境样本中,检测到33份样品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提示该病毒来源于华南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对实验样本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检验科标本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对整改前后检验样本的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应用PDCA循环进行整改前后比较,标本不合格率、标本采集登记率、标本送检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实验室标本质量,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红细胞血型抗体(即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试验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1627例新生儿进行ABO、Rh血型定型、直接抗人球白试验、游离抗体测定、放散试验,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试验,检测出6例有ABO以外的抗体,进一步用盐水、聚凝胺法、抗球蛋白试验进行抗体鉴定。结果6例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阳性,进一步抗体鉴定,检测出抗-D4例,抗-E1例,抗-c1例。结论根据红细胞血型抗体的特性,可为患儿选择无相应抗原的血液进行换血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高亲合力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中的分布情况以及与性别、年龄、狼疮肾炎等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广东省中医院抗dsDNA抗体阳性的血清标本共155例,其中SLE组116例,非SLE组39例,分别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同时测定血清样本的总抗dsDNA抗体和高亲合力抗dsDNA抗体水平;采用Kappa分析探讨不同检测方法间结果的一致性;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高亲合力dsDNA抗体与性别、年龄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在非SLE组中IIF法总抗dsDNA抗体(dsDNA-IIF)阴性,ELISA法总抗dsDNA抗体(dsDNA-ELISA)阳性的例数为15例,说明dsDNA-ELISA检测结果对SLE的特异性不高。dsDNA-IIF与dsDNA-ELISA的总体符合率为58.7%(91/155),Kappa=0.172 < 0.4,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较低(P < 0.01);而dsDNA-IIF与高亲合力抗dsDNA抗体的总体符合率为61.9%(96/155),Kappa=0.514,0.4 < Kappa < 7.5,两种方法的一致性一般(P < 0.01)。高亲合力抗dsDNA水平与dsDNA-IIF和dsDNA-ELISA水平呈正相关(P < 0.01),与性别、年龄、是否是狼疮肾炎无相关性(P>0.05);dsDNA-IIF和高亲合力抗dsDNA抗体联合诊断敏感率为90.5%(105/116),特异性为100%(39/39)。结论dsDNA-IIF和高亲合力抗dsDNA抗体水平的联合检测更有助于对SLE的诊断。高亲合力抗dsDNA抗体与年龄、性别和是否为狼疮性肾炎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甲流)患儿血常规特点及C反应蛋白水平特点,为初步诊断儿童甲流提供帮助。方法选择205例甲流患儿、135例普通流感患儿和60名健康对照儿童,统计分析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和全血CRP水平。三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甲流组、普通流感组和健康对照组WBC均值分别为(6.83±2.80)×109、(8.61±4.07)×109、(8.13±1.99)×109,PLT总数均值分别为(242.44±85.70)×109、(326.74±116.03)×109、(248.67±42.16)×109,MPV均值分别为(8.62±0.95)fl、(8.40±0.78)fl、(9.41±0.61)fl。三组间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P0.05),PLT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50,P0.05),M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81,P0.05)。甲流组患者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0.57、2.06,P值均0.05),但单核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普通流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8.17、5.39,P值均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感染早期儿童血常规WBC无显著变化,单核细胞比例和CRP水平增高,而PLT总数低于普通流感患儿,可为鉴别普通流感和甲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建立1~8岁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参考范围。方法应用Beckman-coulter Immage 800特种蛋白分析仪,采用免疫比浊法对968例1~8岁健康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分成7个年龄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实验男女性各年龄阶段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参考范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同时与全国操作规程以及与厂家提供的参考范围相比较都差别较大。结论1~8岁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旧的参考范围已不适用于当今人群,各地、各实验室应测定一批健康人的标本,统计出本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广州地区1~8岁儿童血清补体C3,C4含量的参考范围。方法应用Beckman—coulter Immage800特种蛋白分析仪,采用免疫比浊法对968例1~8岁健康儿童血清补体C3,C4含量进行检测,分成7个年龄段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地区1~8岁健康儿童血清补体C3,C4含量在性别和各年龄段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参考范围(g/L)为C3:0.59~1.81,C4:0.19~0.22。同时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以及厂家提供的参考范围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岁儿童血清补体C3,C4旧的参考范围已不适用于当今人群,各地、各实验室应测定一批健康人的标本,统计出各自实验室的参考范围,若存在性别差异,应分别制定两性的参考范围,若存在年龄组间差异,还应进一步制定两性间各个年龄组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