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7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测量膝关节伸直位(0°)及屈曲位(30°)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距离(TT-TG)、胫骨结节-股骨滑车垂直距离(TT-TE),探究不同屈膝角度下TT-TG/TT-TE对髌骨不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髌骨不稳患者40例(观察组)及同期无髌骨不稳患者40例(对照组),通过MRI分别测量两组患者膝关节伸直位(0°)及屈曲...  相似文献   
2.
硫酸镁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硫酸镁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27 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A组(硫酸镁处理组)、B组(生理盐水组)和C组(假手术),每组9只。夹闭腹主动脉肾下段30 min后恢复血流再灌注 48 h,建立兔脊髓腰骶段缺血模型。A组给予静脉硫酸镁灌注(0.25 ml//kg/h);B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C组仅行中线剖腹术,不结扎动脉。在缺血前、缺血30 min及再灌注后60 min对动物行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再灌注24 h及48 h后对A、B组动物行运动功能评分;再灌注后48 h处死动物,对脊髓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C组SEP无明显变化,动物均完全康复。缺血 30 min时,B组 SEP波形消失,A组波幅降为基线的29%;再灌注60 min后A组、B组SEP波幅分别渐升至基线的74%和49%。再灌注60 min时,A组 SEP的 N1、P1波峰潜伏期分别为(28.9±1.9)ms和(57.3±3.2)ms,与缺血前及B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05);再灌注24 h和48 h,A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B组( P <0.05);再灌注48 hA组的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计数明显高于B组( P <0.01)。结论 硫酸镁具有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硫酸镁和抑肽酶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影响的差异。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2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造模分组及干预方法:27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腹主动脉肾下段夹闭造成兔脊髓缺血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硫酸镁组实验全程持续给予150g/L硫酸镁0.25mL/(kg·h)静脉灌注,抑肽酶组于缺血前10min静注抑肽酶509.1kat/kg,缺血开始后持续注入169.7kat/mL抑肽酶1mL/(kg·h)直至实验结束,对照组给予同硫酸镁组等量的生理盐水静注。②定量定性评估:监测缺血前、缺血30min、再灌注1,2,8,16,24h后的潜伏期变化,使用丹麦PANTEC公司生产的Kepoy型四导联诱发电位仪;再灌注24,48h后对动物后肢运动神经功能评分(5分制法:后肢完全瘫痪为0分;后肢严重不完全瘫痪为1分;后肢可运动,但不能跳跃为2分;后肢可跳跃,但有明显不稳为3分;后肢可跳跃,但有轻微不稳为4分;后肢运动功能完全正常为5分);缺血再灌注48h后,观察并计数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单克隆神经微丝抗体染色后切片。结果:进入结果分析实验兔3组27只。①各组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硫酸镁组和抑肽酶组再灌注1,2,8,16,24h均短于对照组(P<0.05);硫酸镁组再灌注8,16,24h短于抑肽酶组犤(33.9±1.5),(38.4±1.8),(39.3±1.9)ms和(35.6±1.4),(40.5±1.9),(41.7±1.6)ms,P<0.05犦。②各组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24和48h硫酸镁组、抑肽酶组高于对照组犤(3.94±0.37)和(3.73±0.95)分,(3.98±0.44)和(3.02±0.22)分,(2.81±0.56)和(2.31±0.35)分,P<0.01犦,再灌注48h硫酸镁组高于抑肽酶组(P<0.05)。③各组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计数:再灌注后48h,硫酸镁组,抑肽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④各组组织病理学改变:硫酸镁组缺血再灌注后48h,前角运动神经元轮廓清楚,胞质均匀。大部分细胞核居中,轮廓清晰可见,神经微丝抗体染色呈丝网状均匀分布于胞浆中,前索轴突分布均匀。抑肽酶组缺血再灌注后48h,前角运动神经元轮廓清楚,多极形,细胞核大多位于中央,核仁清晰可见,尼氏体呈网状均匀排列于核周,胞浆均匀深染前索分布均匀。对照组前角运动神经元空泡变性,中央尼氏体溶解消失。核固缩变小,呈三角形,胞核结构大多萎缩消失,神经微丝抗体染色阳性,神经丝紊乱,稀疏结构大多萎缩消失,数量明显减少。结论:硫酸镁与抑肽酶均能改善脊髓缺血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减轻病理损伤。虽然两者的脊髓保护作用在缺血期及再灌注早期无明显差异,但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前者的保护作用较后者有显著增强的趋势。但两者合用可否有协同增强效应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研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后血清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不同时间点含量变化,探讨其在继发性SCI中的作用机制及其时程变化规律. 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90只,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完全损伤(完全损伤组,30只)和不全损伤(不完全损伤组,30只)动物模型,另30只大鼠仅行椎板切除作为假手术组.分别于造模成功后12 h、24 h、3d、7d、14d采集股静脉血,ELISA检测不同程度SCI大鼠伤后血清β-APP和hs-CRP含量变化. 结果 β-APP于急性SCI后24h达到最高水平,hs-CRP第3天达到高峰.完全损伤组各时间点β-APP和hs-CRP水平分别与不全损伤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全损伤组与假手术组除14 dβ-APP和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的β-APP、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SCI大鼠血清β-APP、hs-CRP水平的变化反应了SCI的严重程度,β-APP较hs-CRP的变化敏感,在一定时限内可敏感地反映SCI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大鼠血清β-APP、hs-CRP的动态变化提示二者共同参与了急性继发性SCI.  相似文献   
5.
土壤施硒肥增加粮食硒含量防治大骨节病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介绍了一种防治大骨节病的新方法,即:对土壤施硒肥可使小麦硒含量提高到非病区水平,并增加麦粒中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同时使病区居民的膳食硒日摄入量由6.7微克增加到21.2微克,从而在短期内即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在翻译调控过程中参与多种细胞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等。eIF4E在病毒mRNAs的翻译机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不仅影响病毒蛋白合成,还可促进已感染细胞增殖以及病毒活性再激活。针对eIF4E的靶向治疗,将为以病毒感染为主的恶性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早中期临床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54例60髋,男28例32髋,女26例28髋,年龄22~62岁,平均(42.3±12.5)岁。术后患者均进行定期临床与影像学随访16~45个月,平均随访32个月。采用Harris,UCLA,VA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Harris评分由术前38.3分增加到术后95.4分;UCLA评分由术前3.6分增加到术后7.9分;VAS评分由术前8.8分降低到术后1.8分。患者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及明显骨溶解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能有效改善髋关节疾病患者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早中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在初次单侧全髋置换术(THA)中应用效果。 方法纳入标准:年龄≥60岁、初次单侧THA、无利伐沙班和氨甲环酸过敏史。排除标准:发生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或术前血管彩超异常;血常规异常及凝血功能紊乱;心脑血管意外史;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行初次单侧THA的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146例,分为利伐沙班联合氨甲环酸组(实验组73例)和利伐沙班组(对照组73例),对以下计量指标进行t检验: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和凝血指标、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对以下计数指标进行卡方检验:性别构成、疾病类型、输血例数。 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t=0.657,P> 0.05)、性别(χ2=0.068,P>0.05)、体重指数(t=1.026,P>0.05)、疾病类型(χ2=0.383,P>0.05)及手术时间(t=0.193,P>0.05)之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失血总量(t=16.876,P<0.05)、术后引流量(t=15.203,P<0.05)、输血例数(χ2=6.032,P<0.05)、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值(t=4.874,P<0.05)、红细胞比容(t=5.768,P<0.05)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失血总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值、红细胞比容均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血栓事件发生。 结论局部使用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在老年初次单侧THA术中不仅不影响患者全身的凝血系统,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而且还可以明显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9.
To study the effect of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补阳还五汤BYHWD) on sp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d explore the possible mechanism involved. Method: 27 model rabbits with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sham operation group, a model group and a BYHWD-pre-treated group. 24 and 48 hours after the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he motor functions of hind limbs were observed, the expressions of 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 bcl-2 and Bax in the spinal tissue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and apoptosis of nervous cells with TUNEL straining; and the malondialdehyde (MDA) level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in the spinal cord were then determined. Results: BYHWD can improve significantly the motor function of hind limbs, increase SOD activity and decrease the level of MDA, up-regulate expression of Bcl-2 and down-regulated expression of Bax, and depress apoptosis of nervous ceils in the spinal cord caused by the ischemia reperfusion in the rabbits. Conclusion: BYHWD has a protective action on the sp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d the mechanisms may be related to the decrease of lipid peroxidation and inhibition of apoptosis of nervous cells.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