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那度胺是新型免疫调节药物。国外研究显示来那度胺单药或联合其他抗骨髓瘤药物对初治或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均有较好的疗效。可以通过剂量调整用于治疗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的骨髓瘤患者,并能使部分患者肾功能得到改善。继发性髓外病变通常提示预后较差,初步研究也提示来那度胺对这部分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以来那度胺为基础的治疗同样也可以作为自体干细胞移植前的诱导治疗。  相似文献   
2.
军医大学八年制医学生临床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和制约因素,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依据。利用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对2009-2012级81名八年制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平均总分231.10±26.68分,表明批判性思维倾向均处于矛盾范围,各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7个特质中认知成熟度表现为正性特质(〉40分),其余均特质偏弱(〈40分),自信心最弱(28.62±6.12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缺乏批判性思维培训可能是制约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关于骨髓瘤的最新分类可以将多发性骨髓瘤(MM)大致分为两类:无症状骨髓瘤(冒烟型骨髓瘤)和有症状的MM。前者相当于Durie-Salmon(DS)I期,此类患者不需要治疗,只需定期复查和观察;后者相当于DSⅡ、Ⅲ期,需要立即进行治疗。2007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协会(NCCN)建议Ⅱ期或Ⅲ期、机体状态良好的MM患者行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因此应根据是否适合行ASCT对新诊断MM患者选择不同的诱导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体检人群连续观察10年,了解在未经药物干预下IFG的糖尿病转化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08-2018年连续11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年龄>18岁的3个功能社区人群557名。收集每次体检时受检者的空腹血糖、血压、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资料,分析2008年体检时确诊IFG患者与空腹血糖正常进展为IFG患者的糖尿病转化率。糖尿病定义为空腹血糖浓度≥7.0 mmol/L,或有糖尿病病史,或已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IFG定义是无糖尿病病史、未接受降糖治疗,空腹血糖浓度在5.6~6.9 ?mmol/L;空腹血糖正常定义为无糖尿病病史、未接受降糖治疗,空腹血糖浓度<5.6 mmol/L。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IFG向糖尿病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557例受检者中男283例,女274例,中位年龄为39岁(19~69岁),2008年体检时确诊糖尿病患者25例(4.5%),IFG患者30例(5.4%),空腹血糖正常者502例。30例2008年体检时确诊IFG患者中14例(46.5%)10年内转化为糖尿病,11例(36.7%)5年内转化为糖尿病,其中5年内IFG转化为糖尿病组的脂肪肝(FL)患者比例和三酰甘油水平均高于未转化为糖尿病组(P均<0.05)。502例2008年体检时空腹血糖正常人群有177例在10年内转化为IFG,其中20例在之后随访中转化为糖尿病,转化为糖尿病组FL患者比例和三酰甘油水平均高于未转化为糖尿病组(P均<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酰甘油是首次诊断IFG向糖尿病转化和初始空腹血糖正常人群进展为IFG并进一步向糖尿病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3,95% CI 1.03~5.7,P<0.05;OR=1.50,95% CI 1.12~2.01,P<0.05)。结论 IFG是空腹血糖正常向糖尿病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三酰甘油是IFG向糖尿病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外的一种成体干细胞,一方面能自我更新,一方面能分化成各种间质细胞:如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等。体外研究表明,MSCs能逃避免疫反应,并具有免疫调节效应,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抑制T细胞增殖;动物实验发现,MSCs能延长异基因皮肤移植物的存活率;I期临床实验显示,MSCs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可以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促进自体或异基因造血细胞的植入。因此,有望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近10年来,我们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生物学特性有了深入的认识,并在治疗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OS)得到显著延长,甚至使一小部分患者得到治愈.免疫调节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已经成为目前治疗MM的主要方法,但是仍然无法克服耐药、复发的结局.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制新的药物或开发新的治疗策略.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提出及推广是最终实现改善MM患者预后,甚至治愈目标的重要方法.如何将MM生物学信息用于新药的开发、指导个体化治疗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自体干细胞移植(ASC T)在传统化疗时代已成为65岁以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的标准一线治疗。随着新型靶向药物为基础的化疗在诱导、巩固和维持治疗阶段的广泛应用,MM的缓解率得到显著提高,因此是否需要ASCT成为了新药时代关注的焦点。目前现有的资料仍然支持ASCT是符合条件的初诊MM患者的一线治疗,新药作为ASCT前诱导治疗以及ASCT后巩固、维持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缓解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但今后仍需要开展更多前瞻性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ASCT在MM中的作用、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以期实现MM治愈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恶性浆细胞及其产生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球蛋白)可累及骨髓及其他组织和器官,引起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异常等。160年前,尿本-周蛋白即尿游离轻链(FLC)首次被发现,并成为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的一个重要标志物。随后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