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分析完带汤加味联合达克宁栓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用药经验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46例真菌性阴道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采取完带汤加味内服联合达克宁栓外用,对照组单用达克宁栓治疗,均为7d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5.6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1.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痊愈后第1、第2、第3个月经周期后随访比较,治疗组复发分别0、1、2例,复发率0%、5.56%、11.11%,对照组复发分别4、6、7例,复发率分别23.53%、35.29%、41.18%,两组复发率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完带汤加味联合达克宁栓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短期及长期有效性均较单使用达克宁栓更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治疗前后的内分泌代谢指标的变化,探讨达英-35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对PCOS患者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妇科门诊90例PCOS患者采用达英-35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与月经恢复情况,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孕酮(PRGE)、垂体泌乳素(PRL)、睾酮(T)、空腹胰岛素(FIN)的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用药治疗后有65例患者月经恢复规则,63例患者的多毛痤疮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LH降至(8.54±1.88)mU/mL,T降至(38.81±6.41)ng/dL,FIN降至(15.44±3.25)mU/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E2、FSH、PRGE、PRL的检测值治疗后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用药能有效降低PCOS患者LH、T及FIN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症状,显著改善患者内分泌环境,是治疗PCOS较为理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门诊常用静脉注射剂药品说明书,为门诊药师审核处方,控制输液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门诊静脉输液中心正在使用的76份注射剂药品说明书,对儿童剂量、儿童用药安全性、配伍禁忌、配制方法、输液浓度、输液速度、药品配制后的保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6份药品说明书中,对儿童剂量、儿童用药安全性、配伍禁忌、配制方法、输液浓度、输液速度、药品配制后的保存的标注率分别是55.26%、28.95%、60.52%、69.74%、32.89%、47.37%、21.05%。结论静脉注射剂药品说明书仍需进一步完善,以满足临床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4.
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院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妇产科病区2008年1-7月的剖宫产和子宫肌瘤患者的出院病历,随机各抽取80例,对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全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100%使用了抗菌药物,应用频率最高是头孢菌素,以三代头孢为主,80%为二联用药,37.5%术前2h内给药,术后用药时间均〉4d。结论本院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是用药品种起点偏高,联合用药较多,给药时机不当,使用时间过长,应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益生菌对婴儿湿疹的作用.方法 选择2~3个月间的婴儿93例纳入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益生菌组48例,对照组45例.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比较两组婴儿出现湿疹的比例及严重程度,并检测血清中IFN-γ及IgE水平的改变.结果 益生菌组与对照组比较,益生菌组婴儿在实验观察期间发生湿疹的比例(20.83%)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0.05); SPT阳性率在益生菌组(22.92%)较对照组低;在发生湿疹的病例中,益生菌组婴儿出现轻度湿疹比例高(12.50%),出现重度湿疹比例(4.17%)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益生菌组婴儿血清中IgE水平为(135.35 ±44.10)U,较对照组低;而IFN-γ水平为(44.17±3.16) ng/L,较对照组高.结论 婴儿预防性给予益生菌制剂可减少婴儿湿疹的发病率,减轻皮疹发生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止痒作用。方法:小鼠面颊刮毛部位皮内注射10μl二盐酸组胺或二磷酸氯喹以复制组胺依赖性或非依赖性面颊瘙痒模型。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含0.2%CMC-Na溶液)组、模型(等容含0.2%CMC-Na溶液)组、阳性对照[特非拉定(1.2 mg/kg)/醋酸地塞米松(0.08 mg/kg)]组与蛇床子素高、中、低剂量(40、20、10 mg/kg)组。观察小鼠瘙抓行为,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鼠皮肤病理学。结果:与组胺依赖性模型组比较,蛇床子素高、中、低剂量组小鼠搔抓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组胺非依赖性模型组比较,蛇床子素高剂量组小鼠搔抓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在注射二盐酸组胺或二磷酸氯喹后的前5 min搔抓次数达到最多,随后逐渐减少。高、中、低剂量蛇床子素均不改变模型小鼠搔抓次数的时程变化趋势。各组小鼠面颊皮肤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蛇床子素对组胺依赖性和组胺非依赖性瘙痒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中对组胺依赖性瘙痒的止痒作用更好,可能与其抑制组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