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1次/d地特胰岛素(诺和平)或诺和灵N(NPH)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体质量的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就诊的60例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保持原有口服药方案不变,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加用1次/d睡前地特胰岛素注射,对照组加用NPH,起始剂量均为0.2 U/(kg·d),然后根据2~3次平均空腹血糖每周调整1次胰岛素剂量,直至空腹血糖达到4.4~6.1 mmol/L.治疗期为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FPG、HbA1c、体质量的变化及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HbA1c和FPG同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体质量增加少[分别为(1.6±0.3)kg和(0.6±0.1)kg,P<0.01].治疗组发生1例轻度低血糖(3.3%),对照组发生5例轻度低血糖(16.5%),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低(P<0.01).2组均无严重低血糖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口服药治疗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1次/d睡前地特胰岛素治疗同NPH相比,有效性相似,但低血糖发生风险小、体质量增加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提高患者血糖达标率及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的依从性为品管圈活动主题,对2型糖尿病患者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的依从性情况进行调查,经过头脑风暴、原因分析及拟定对策,制订胰岛素皮下注射技术操作指引,加强护士2型糖尿病相关专科知识和胰岛素皮下注射操作技术培训,制订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健康教育路径及健康教育手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对策实施前、后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换胰岛素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的依从性及血糖达标率。结果对策实施后2型糖尿病患者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依从率分别由40.00%提高至79.00%,更换注射部位依从率由41.00%提高至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0,P0.05);同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制订的对策能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及胰岛素皮下注射更换注射针头、注射部位的依从性,提升患者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1天1次地特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使用2种或2种以上口服药物治疗至少3个月,每种药物剂量达到最大剂量的一半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仍大于7.0%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保持原有口服药方案不变,加用每天睡前1次地特胰岛素注射,起始剂量每天0.2U/kg,然后根据2~3次平均空腹血糖(FPG)值每周调整一次地特胰岛素剂量,直至FPG达到4.4~6.1mmol/L。治疗期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FPG、HbA1c、体质量的变化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HbA1c下降2.6%,FPG下降4.4mmol/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体质量较治疗前增加0.6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出现1例轻度低血糖,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口服药物治疗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1天1次地特胰岛素治疗,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血糖,而且低血糖发生风险小、体质量增加少。  相似文献   
4.
梁泽容  田晶 《重庆医学》2016,(35):4959-4962
目的 探讨协同糖尿病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该院起始基础胰岛素(INS)治疗的366例2型糖尿病(T2 DM)患者,给予医生-护士-患者三者相互协同管理,以糖尿病治疗的5项基本措施为指导,结合饮食、运动、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行自我血糖监测及糖尿病教育,共312例患者完成3个月随访,比较接受协同糖尿病管理前后各项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312例完成随访的患者接受协同糖尿病管理后其空腹血耱(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收缩压均低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协同管理,74.8%的患者FPG水平达到医生设定目标,70.2%的患者FPG≤7.0 mmol/L;随访3个月后完成管理组FPG迭标率与未完成管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完成管理的患者FPG水平低于未完成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医生-护士-患者三者协同的规范化糖尿病管理模式能够较好地控制患者的各项代谢指标,促进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对稳定血糖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1天1次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体重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保持原有口服药方案不变,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加用1天1次睡前地特胰岛素注射(治疗组),一组加用甘精胰岛素(对照组),治疗期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结果两组的HbA1c和FBG同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体重增加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各发生1例低血糖,发生率均为3.3%。结论口服药治疗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1天1次地特胰岛素治疗同甘精胰岛素相比,有效性、安全性相似,但体重增加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PDPN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各30例。A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B组给予常规西医+中药治疗,C组给予常规西医+中医综合疗法治疗,D组给予常规西医+中医综合疗法+神经阻滞治疗,4组均连续治疗14 d。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疗效评估,并观察各种治疗措施的不良反应。结果 4组治疗后VAS和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4组VAS和TCSS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A组、B组、C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后PSQI均较治疗前下降,两两比较,A、B组大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D组有1例患者在进行神经阻滞后出现下肢麻木感,观察12 h后自行缓解。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PDPN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R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N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R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N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PG)、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FPG、2h-PPG同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P<0.05),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少(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P<0.01)。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R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N治疗相比,有效性相似,但血糖达标快,低血糖风险低,且胰岛素用量少。  相似文献   
8.
梁泽容  杨刚毅  李伶 《医学综述》2003,9(11):641-643
以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2型糖尿病正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比例超过80%,这说明胰岛素抵抗与肥胖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2型糖尿病患者首次住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2型糖尿病首次住院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路径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健康教育模式。结果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在糖尿病基本知识、运动疗法、饮食控制、心理调节、自我管理、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和患者的满意度、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可提高2型糖尿病首次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质量,有利于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钠与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从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重庆大坪医院招募98例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经体检合格的47名正常受试者和51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临床指标;检测血小板测胞浆钠离子水平,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小板钠离子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耗竭血小板钙库后,予NaCl刺激能显著升高2型糖尿病的血小板钠离子水平(P<0.01)。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钠离子浓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对于血糖控制较好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血小板钠离子水平明显增加(P=0.03)。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钠离子浓度异常,且与血糖和血压控制水平密切相关,控制血糖对改善血小板钠离子及防止相关血栓事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