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评估分析成分血制备环节全血暴露的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以降低成分血制备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和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在广州血液中心信息管理系统中统计2014—2017年成分血制备部每年需制备的全血袋数和全血暴露袋数,通过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和线性趋势检验。结果 2014—2017年成分血制备的全血暴露率为0.081%,热合口漏、血袋漏和离心破袋引起的全血暴露率分别为0.038%,0.027%和0.016%。各年间全血暴露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热合口漏引起的全血暴露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0.023%0.026%0.044%0.059%,P0.05)。结论热合口漏引起的成分血制备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有上升的趋势,需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同时不断加强血站工作人员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严格遵守和执行中心制定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推动医院自体输血开展,探索建立有效的自体输血发展策略。方法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依据广州市临床用血实际,选取90家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广州市医院自体输血开展率为44.78%,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自体输血开展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未开展的主要原因为:医院输血患者较少,对自体输血技术未深入了解;人员紧张,技术力量薄弱等。2015年整体贮存式自体输血应用率为0.5%,稀释式自体输血应用率为2.7%,回收式自体输血应用率为15.4%。结论建议将自体输血开展工作纳入医院考核范围,设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者自然转归与HLA多态性的相关性,为HCV治疗策略的制定、预后的评估及疫苗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广州献血人群中373例HCV感染者,分为两组:自发清除组(133例)和慢性感染者(240例),利用HLA-SBT方法对373份感染者进行HLA-Ⅱ类等位基因分型,用χ2检验分析每个HLA等位基因频率在自发清除组和慢性感染组的分布是否存在差异,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可能影响HCV自然转归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自发清除组与慢性感染组相比年龄较小[(28.2±9.9)岁vs(31.3±9.0)岁,t=-2.998,P=0.003],HCV自发清除组女性比例较高(34.6% vs 17.9%,χ2=13.090,P<0.01)。 DQB1*05:02(P=0.002,OR=0.411,95%CI=0.232~0.727)和DRB1*14:54(P=0.027, OR=0.350,95%CI=0.132~0.926)在慢性感染组中更为多见,DRB1*11:01在自发清除组较为常见( P=0.007, OR=2.169,95%CI=1.223~3.8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 P<0.01,OR=1.035,95%CI=1.018~1.053)、性别(P<0.01,OR=0.423,95%CI=0.297~0.603)和DQB1*05:02(P=0.016,OR=0.480,95%CI=0.264~0.873)、DRB1*11:01(P=0.016,OR=2.072,95%CI=1.142~3.758)等位基因是HCV感染自然转归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女性、较年轻的HCV感染者比较容易发生自发清除,携带DQB1*05:02等位基因的人群在感染HCV后更易发生慢性化,携带DRB1*11:01基因则容易发生自发清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的对广州地区临床洗涤红细胞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洗涤红细胞的合理、有效应用提供依据,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方法调查占广州血液中心血液供应量约70%的10家三级甲等医院,统计分析2008~2010年洗涤红细胞的使用增长情况;调查洗涤红细胞用量增幅最大的医院2008~2010年输注洗涤红细胞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结果广州地区10家三级甲等医院洗涤红细胞用量2009年比2008年增长了26.4%,2010年比2009年增长了22.4%,呈逐年增长趋势;洗涤红细胞用量增幅最大的医院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地中海贫血患者洗涤红细胞的用量所占百分比由2008年的3.7%和8.6%,上升到2010年的19.8%和27.3%。结论随着成份输血的普及,洗涤红细胞的优点已被临床充分了解和应用,但其存在的缺点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际应用中造成血液用量的不必要增加;建议各级血站加大对临床医生血液制品相关知识的培训,使有限的血液资源发挥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