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左金丸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获得左金丸所含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对应作用靶点基因,检索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得疾病胃癌相关靶点基因,然后取两者的交集,得到左金丸作用于胃癌的预测靶基因;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左金丸化合物-作用靶点-疾病三者相互关系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对左金丸作用于胃癌的预测靶基因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利用Cytoscape3.7.1软件的插件cytohubba筛选出关键靶基因,并利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关键靶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在线工具DAVID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并利用Cytoscape3.7.1软件的ClueGO插件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左金丸作用于胃癌的预测靶基因68个,关键靶基因15个,这些关键基因在ONCOMINE数据库的胃癌样本和正常样本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左金丸作用于胃癌的预测靶基因主要涉及对有机物质的反应、细胞凋亡的负调控、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负调控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癌症通路、p53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左金丸治疗胃癌的主要作用靶点及多靶点、多维调控、协同作用、整体调节的作用机制,可为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严重的广泛的精神疾患,影响到全世界约17%的人,其特征是普遍或持续的精神障碍,导致情绪、认知和记忆缺陷。桂郁金的主要成分姜黄素通过多种机制治疗抑郁症,主要在抑郁症动物模型、神经递质、神经保护和抗氧化,免疫以及炎症等途径在各种动物和人类研究中都有体现。对姜黄素的抗抑郁作用的几种机制进行简要综述,为指导临床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抑郁症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产生机制主要有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单胺受体假说、神经内 分泌假说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假说。目前,多数的抑郁症模型既能模拟临床中抑郁症患者的行为特 征,还能模拟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相关变化。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对机体的影响跨越神经、内 分泌、免疫等系统并与抑郁症的发病具有相关性,抑郁症与肠道菌群关系的发现为抑郁症治疗提供新 的途径,现就抑郁症动物模型及其与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小容量浓氯化钠溶液对创伤病人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创伤性休克病人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I组)和浓氯化钠溶液组(II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前5分钟:I组快速滴注生理盐水8ml/kg,II组静注7.5%氯化钠溶液1ml/kg;诱导时依次静注咪唑安定0.15mg/kg、芬太尼4μg/kg、罗库溴铵0.8mg/kg,同时监测EKG、BP、CVP。结果与基础值相比,在各时点,I组HR、SBP均显著下降(P<0.05=;而II组的HR显著增快(P<0.05=,SBP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间的DBP、CVP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小容量浓氯化钠溶液有利于保持创伤病人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虫类中药治疗胃癌的用药规律,并探讨最高频药物的分子机制。方法 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筛选含虫类药中药处方治疗胃癌的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用药规律,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最高频药物的分子机制。结果 筛选出109首治疗胃癌的含虫类药处方,涉及中药232味;其中虫类药26味;高频虫类药为蜈蚣、壁虎、地鳖虫、露蜂房、全蝎等;虫类中药多与补虚类药、解毒类药、化瘀类药、化痰类药、化湿类药配伍使用。最高频药物蜈蚣潜在治疗作用靶点包括PPARγ、PPARα、INS等99个,这些靶点共富集到27条信号通路,包括PPAR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癌症转录失调等。结论 运用含虫类处方治疗胃癌常用蜈蚣、壁虎、地鳖虫、露蜂房、全蝎等虫类药,多与益气健脾、利湿化痰、解毒化淤之品配伍使用。最高频药物蜈蚣可能通过作用于PPARγ、PPARα、INS等靶点,通过干预PPAR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癌症转录失调等信号通路多途径发挥抗胃癌效应。  相似文献   
8.
梨状肌综合征误诊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建  梁明坤 《颈腰痛杂志》2006,27(3):218-218
目的 分析梨状肌综合征误诊病例并总结误诊教训。方法 对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盆腔炎、附件炎、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结核、糖尿病等被误诊为梨状肌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病种归类,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思维方法、临床经验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1例误诊病例中腰椎间突出症9例占42.8%,炎症感染8例占38.1%,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感染是造成梨状肌综合征误诊的主要因素。结论 误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接诊不仔细、经验不足、思维方法偏差是主要原因。疼痛科医生应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