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单纯C3沉积的感染后肾小球肾炎(C3-PIGN)的临床、病理和肾脏预后特点,并和C3肾小球肾炎(C3GN)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5行肾活检诊断为感染后肾小球肾炎(PIGN)和C3肾小球肾炎(C3GN)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分别对C3-PIGN和免疫球蛋白合并补体沉积的感染后肾小球肾炎(Ig+C3-PIGN)、C3-PIGN和C3肾小球肾炎(C3GN)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共纳入89例PIGN和52例C3GN,PIGN患者中43例(48.3%)为C3-PIGN,46例(51.7%)Ig+C3-PIGN。(2)与Ig+C3-PIGN相比,C3-PIGN肾病范围的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症比例、新月体比例、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IFTA)的比例及系膜区和内皮下的电子致密物沉积的比例较低。(3)与C3GN比较,C3-PIGN患者未成年人比例更高,病程更短,尿红细胞计数更多,肾病范围蛋白尿比例和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更低;C3-PIGN患者球性硬化、IFTA、动脉透明变性、肾小球系膜区和内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的比例更低,而驼峰比例更高。C3-PIGN和C3GN患者肾小球均存在C3b、C3c和C3g沉积。(4)C3-PIGN患者的临床转归总体预后良好,39例患者随访1年,其中32例患者1年内尿检转阴,7例患者尿检持续阳性1年,其中5例患者尿检逐渐转阴,而2例患者尿检持续不缓解,提示可能存在补体旁路途径活化失衡,符合C3GN的诊断。结论:与Ig+C3-PIGN和C3GN相比,C3-PIGN的临床和组织形态学病变较轻,但是C3-PIGN和C3GN肾小球内有相同的补体片段沉积,提示两者肾小球局部的补体活化和裂解失活过程有相似之处。对C3-PIGN患者要进行长期追踪随访,以便发现这些以感染为诱因,临床诊断为"C3-PIGN",而实际是C3GN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系膜溶解病变的疾病谱分布特点,比较以系膜溶解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05年1月到2020年12月除糖尿病肾病和狼疮性肾炎外自体肾活检合并系膜溶解的患者资料,分析疾病谱并比较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本研究纳入385例患者,系膜溶解病变发生率约为0.76%(385/50 488),其中局灶性、弥漫性系膜溶解分别占比87.27%、12.73%;急性期、慢性期和急慢性合并期分别占比8.83%、47.27%和43.90%。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系膜溶解发生率分别为0.59%和1.85%。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POEMS综合征(POEMS组,100%)、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药物相关肾损害(aVEGF组,87.5%)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相关肾损害(HSCT组,80.95%)系膜溶解发生率较高。aVEGF组尿蛋白(2.14 g/d)高于POEMS组和HSCT组(0.91 g/d、0.82 g/d)。aVEGF组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气球样变(100%)和基膜内皮下渗出样病变(85.7%)发生率高;POEMS组弥...  相似文献   
3.
霉酚酸酯分散片治疗狼疮性肾炎的血药浓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霉酚酸酯(MMF)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狼疮性肾炎(LN)和其它重症。肾小球肾炎,监测其血药浓度有助于减少并发症。近年国内研制的MMF分散片,其药代动力学和血药浓度有何特点尚缺乏研究,本文就此作初步探索。方法:10例[女7例,男3例,平均年龄[(25.0±8.4)岁]活动性Ⅳ型LN患者,采用激素联合MMF分散片(赛可平,0.75g2/d)治疗。MMF分散片服用方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例:一组先空腹服药,1周后改进餐时服药;另一组先进餐时服药,1周后改空腹服药。两组均在服药1周时采集12个点血样(0、15min、30min、45min.1h、1.5h.2h、4h、6h、8h、10h、12h)。HPLC法测定血浆霉酚酸(MPA),采用直接法和三点法(C0,C0.5h,C2h)计算MPA-AUC0-12h。结果:(1)MMF分散片空腹服药Tmax、Cmax、AUC0-12h分别为(0.57±0.26)h、(16.06±5.30)mg/L和(34.53±8.89)mg·h/L;餐时服药时分别为(0.87±0.42)h、(11.00±4.41)mg/L和(32.05±9.82)mg·h/L。(2)与空腹服药相比,餐时服药时Cmax平均值下降31.5%(P〈0.05),AUC0-12h平均值下降7.2%(P〉0.05)。(3)20例次血药浓度AUC,三点法平均值为(34.06±8.39)mg·h/L,直接法为(33.29±9.21)mg·h/L。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三点法与直接法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94,P〈0.05)。(4)2例患者在空腹服药时出现胃肠道反应,在餐时服药时症状减轻。结论:LN患者服用1.5g/d MMF分散片能获得满意的血药浓度。餐时服药明显降低峰值Cmax减轻胃肠道反应,但对AUC0-12h影响较小。三点法仍可用于计算MMF分散片MPA AUC0-12h。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黑素瘤抑制性活性蛋白(MI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以及作用。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38例恶性黑素瘤石蜡标本以及32例色素痣石蜡标本检测MIA及MMP-9表达水平。结果:MIA在所有色素痣中表达阴性,而在原位黑素瘤、侵袭性黑素瘤、有淋巴结转移恶性黑素瘤、无淋巴结转移恶性黑素瘤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91.6%、94.1%、42.8%,MMP-9在恶性黑素瘤阳性表达率为71.1%,MIA的表达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MIA在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MMP-9的表达来实现的。MIA有可能成为临床诊断、治疗恶性黑素瘤的有力靶点。  相似文献   
5.
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为水肿,大量蛋白尿、大量镜下血尿,低蛋白血症,血清肌酐升高,血压偏高。肾活检组织形态学改变为肾小球系膜区及血管袢较多PAS弱阳性、不嗜银的异常物质沉积,免疫荧光肾小球IgG多克隆及κ、λ轻链阳性,电镜下观察到肾小球系膜区大量、基膜内皮下和上皮侧少量直径为14~27 nm纤维丝状物质沉积,刚果红染色肾小球弱阳性,DNAJB9染色肾小球强阳性,最终诊断为刚果红阳性的纤维性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本中心中国人群IgG4相关性肾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行肾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肾组织中有大量浆细胞浸润的患者,重新测定肾活检时血清IgG4水平及肾组织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数目,结合肾外表现,筛选出确诊为IgG4相关性肾病的病例,并分析IgG4相关性肾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肾脏预后。 结果44 784例肾活检患者中有22例确诊为IgG4相关性肾病。IgG4相关性肾病最常表现为蛋白尿(86.4%)及肾功能不全(81.8%),约68.2%患者存在肾外累及。高IgG血症、高IgG4血症、低补体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86.4%、84.2%、45.5%。肾脏组织学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IgG4相关间质性肾炎(90.9%),其次为膜性肾病(13.6%)。肾间质席纹状纤维化、鸟眼样改变分别占40.9%、54.5%。22例患者中,21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失访,余20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9例肾功能好转,10例肾功能平稳,1例肾功能减退并进展至终末期肾病。 结论IgG4相关性肾病发病率低,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最常表现为肾功能不全及蛋白尿。半数以上的患者有肾外表现。高IgG血症、高IgG4血症和低补体血症是其血清学特征。最常见的肾脏病理类型为间质性肾炎;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肾间质席纹状纤维化或鸟眼样改变是其典型的病理特征。糖皮质激素仍是IgG4相关性肾病治疗首选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7.
青年男性患者,临床表现急进性肾炎综合征伴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清抗肾小球基膜(GBM)抗体阳性,肾活检组织学呈新月体肾炎合并膜性肾病,免疫病理IgG呈线状及颗粒状沉积于血管袢,电镜下见GBM上皮侧电子致密物沉积,最终诊断为抗GBM肾炎合并膜性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患者M蛋白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M蛋白浓度,收集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M蛋白浓度与疾病类型及预后特征的关系.结果:142例M蛋白阳性患者男女比1.49:1,中位年龄为60.0岁.其中IgG型88例(62.0%),IgA型35例(24.7%),IgM型9例(6.3%),单纯轻链型7...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IgA肾病(IgAN)患者重复肾活检与首次肾活检肾组织病变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治疗及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91例接受重复肾活检的IgAN患者两次肾活检肾组织病变变化,并结合临床和治疗反应进行分析。病理评分采用IgAN牛津分类标准,包括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性病变(M)、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E)、节段硬化或黏连性病变(S)、肾小管间质病变(T)、肾小球新月体形成(C)、毛细血管袢坏死性病变(N)。根据患者肾组织病理的病变特点分为增生性病变组(伴E、C、N病变)和非增生性病变组;根据两次肾活检临床指标变化分为:病情好转组、病情平稳组和病情进展组。分别从病理和临床两个层面动态地对首次肾活检和重复肾活检肾组织病理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增生性病变组患者免疫抑制剂使用率明显高于非增生性病变组(77%vs 23.3%,P<0.01)。经免疫抑制治疗,重复肾活检时患者增生性病变明显改善,肾小球N、E和C病变逆转比例分别达100%、85%和75.6%。但T病变持续进展,肾小球M、S病变无明显变化。(2)病情好转组患者的免疫抑制剂使用率明显高于病情进展组(72.2%vs 39.3%,P<0.01)。重复肾活检时,病情好转组的患者E、N病变消失,C病变明显改善(72.2%vs 16.7%,P<0.01);病情进展组的患者C、N病变无明显变化,但其比例明显高于病情好转组(C:57.1%vs 16.7%,P<0.01;N:25%vs 0,P<0.01)。肾小球M病变比例随临床病情好转而下降,随病情进展呈增加趋势,重复肾活检时病情进展组M病变比例显著高于病情好转者组(46.4%vs 13.9%,P<0.01)。无论患者临床病情好转还是进展,T病变均有加重而S病变则无变化。结论:IgAN患者肾小球增生性病变(E、C、N)经免疫抑制治疗后大多数可逆转或改善,同时伴随临床病情好转。IgAN患者肾组织M和T病变与预后关系密切,S病变与预后无关。上述结果为指导IgAN患者基于肾脏病变特点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临床疗效确切的“多靶点”疗法(MT)及其前期疗效机制研究,探究白杨素(CHR)对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其对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传导蛋白和转录激活物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12只10周龄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疾病组及CHR治疗组,正常对照组采用C57BL/6小鼠,每组6只。CHR治疗组给予CHR 160 mg/(kg·d)灌胃,MRL/lpr组和NC组给予等量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灌胃,持续给药8周后处死小鼠,称量脾脏重量,评估脾脏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实验检测尿蛋白/肌酐水平,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评估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ELISA检测IL-6的表达和分泌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IHC)评估肾组织中STAT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CHR治疗可下调MRL/lpr狼疮小鼠脾重及脾脏指数、抑制尿蛋白/肌酐水平并缓解肾脏病理损伤。此外CHR能够显著抑制IL-6分泌、表达水平及肾组织p-STAT3蛋白表达。结论:CHR对MRL/lpr狼疮小鼠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