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 掌握2009-2013年普陀区流感样病例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09-2013年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监测数据,分析各周次和月次的就诊百分比和病原学分型阳性率、构成比等变化趋势.结果 2009-2013年普陀区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分别为2.50%、2.46%、2.11%、3.27%、7.15%,每年有两个季节高峰;2009-2013年,共检测标本3 656份,阳性率为27.13%,以A型为主;聚集性流感样病例共接报41起,发生地主要在中小学校.2、3、9、1 1和12月份发生起数较高,占全部事件的78%.结论 近五年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在波动中逐渐走高,每年有两个就诊高峰,尤其冬春季,需警惕学校和幼托机构的聚集性病例的发生;流行毒株每年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对这些冠脉疾病的病因分析,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原因。动脉壁脂质沉积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异常迁移与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两个关键步骤。目前抗动脉粥样硬化以调脂药物如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即他汀类药物)为主,临床实验和基础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调控血浆胆固醇的主要作用,而且还涉及其非调脂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如抗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和改善内皮功能等。本文主要就他汀类药物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5—2020年上海市普陀区猩红热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上海市普陀区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猩红热病例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上海市普陀区猩红热病例在时间、人群和地区分布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5—2020年上海市普陀区共报告猩红热病例58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39/10万,平均发病年龄为(6.2±1.8)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6∶1。2020年猩红热发病率出现明显的下降,比2015—2020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低5.44/10万。发病高峰在每年的4—6月、11—次年1月,呈春、冬两季高发特点;病例的年龄集中分布在4~9岁,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报告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为万里街道、长征镇、桃浦镇和长风新村街道。【结论】上海市普陀区猩红热发病高峰在每年的4—6月、11—次年1月,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发病的重点人群。应在猩红热高发季节前,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应疫情监测和防控指导,以有效预防疾病流行。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凉山州在校学生先天性心脏病患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四川省凉山州在校学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病情况并分析其患病影响因素.方法 分层整群抽样,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用心脏听诊进行先心病初筛,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先心病确诊.结果 共调查10 021名在校学生,心脏听诊共发现19.74%有心脏杂音.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的先心病共68例,患病率为0.68%.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室间隔缺损位居前3位.先心病患者家庭收入低于非先心病家庭(350元比500元,P =0.005),彝族先心病患病率为0.82%(59/7202),高于非彝族在校学生患病率0.33%(9/2751).未发现不同类型先心病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头围、腰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凉山州在校学生先心病患病率仍处于全国较高水平,先心病筛查仍需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儿童腹泻流行特征、病原谱及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在监测点医院就诊的初诊儿童腹泻病例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同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病毒核酸检测,对分离的DEC进行耐药分析。结果共收集儿童腹泻病例880例,以<5岁幼儿为主(92.95%)。 儿童腹泻病例病原检出率为47.50%,且男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8,P=0.182);0 ~ 1岁组病原检出率显著低于其他各年龄组(χ2=90.929,P<0.001);非母乳喂养儿、混合喂养儿的病原检出率均高于纯母乳喂养儿(χ2=31.384、14.746,均P<0.001);托幼儿童病原检出率高于散居儿童(χ2=11.158,P=0.001)。 单一病原体的检出,细菌以沙门菌(5.11%)、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4.55%)、空肠弯曲菌(4.43%)、肠集聚性黏附大肠埃希菌(3.07%)为主;病毒以诺如病毒GⅡ型(7.95%)和轮状病毒A组(4.66%)为主。 单纯细菌在≥5岁组检出率最高(35.48%);单纯病毒在3 ~ 4岁组检出率最高(28.30%);细菌混合病毒在≥5岁组检出率最高(9.68%)。 夏季以细菌为优势病原菌;秋季呈现细菌向病毒过渡状态,细菌混合病毒感染检出率处于全年高峰;冬季以病毒为优势病原。 DEC对二、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分别为15.44%、20.59%、5.88%;对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5.15%。结论托幼儿童病原检出率较高,需引起重视。 细菌性腹泻及病毒性腹泻呈现一定的年龄特征及季节性变化。 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率低于全国水平,但仍需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上海市普陀区≥60岁户籍居民的自杀死亡特征,为预防和减少老年人自杀事件发生、促进老年群体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2021年普陀区≥60岁户籍居民根本死因为自杀的死亡记录,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等指标,并分析其变化趋势以及死亡时间、死亡方式、生前患病情况等特征。结果 2016—2021年上海市普陀区≥60岁户籍居民自杀死亡累计130人,占该人群死亡总数的0.28%。老年人口自杀粗死亡率为6.36/105、标化死亡率为0.87/105,两者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高,老年人的自杀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男性在85岁以下各年龄组的死亡率略高于女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方式以自缢和高坠为主,分别占自杀总死亡数的43.85%和37.69%。自杀死亡数在4—6月略多。有49.23%的死者生前患慢性疾病,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有12.31%的死者伴随有精神类疾病。结论 上海市普陀区户籍老年人口自杀死亡风险有增加趋势,对患有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的老年人群应加强心理干预,以降低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7.
陈莉  桑灏  李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32(11):1181-1185
目的探讨3′-羟基染料木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3T3-L1细胞,用3′-羟基染料木素干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细胞计数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5-溴脱氧尿嘧啶(bromodeoxyuridine,BrdU)掺入法检测其对前脂肪细胞内DNA合成的影响;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其对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质的堆积的影响;采用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和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C/EBPα)的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用10~50μmol/L 3′-羟基染料木素分别处理前脂肪细胞24、48和72h,能促进前脂肪细胞增殖(P<0.05或P<0.01),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3′-羟基染料木素能浓度依赖性地促进前脂肪细胞内DNA合成(P<0.05);3′-羟基染料木素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Z)相似,在10和50μmol/L浓度下能使前脂肪细胞的胞浆中出现较大量的脂滴(P<0.05或P<0.01);3′-羟基染料木素处理组中PPARγ和C/EBPα的mRNA与蛋白的表达增加(P<0.01)。结论 3′-羟基染料木素能够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增加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质的堆积,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PPARγ、和C/EBPα的mRNA与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羟基染料木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3T3-L1细胞,用3 '-羟基染料木素干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细胞计数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5-溴脱氧尿嘧啶(bromodeoxyuridine,BrdU)掺入法检测其对前脂肪细胞内DNA合成的影响;用油红O染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