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究芒针深刺秩边穴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er大鼠81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芒针组(正常组9只,其余两组各36只),采用改良Allen's造模法制备大鼠脊髓中度损伤模型,模型组不做特殊处理,芒针组采用芒针深刺秩边穴,每日1次,每次30 min。分别于术后1 d、3 d、5 d、7 d行BBB(Basso-Beattie-Bresnahan)运动功能评分;术后1 d、3 d、5 d、7 d取受损段脊髓组织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结果术后5 d和7 d,芒针组大鼠BBB评分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损伤后,模型组和芒针组大鼠脊髓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核转录因子kB(NF-kB)、白介素-6(IL-6)含量及HMGB1mRNA、NF-kBmRNA、IL-6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受损的脊髓组织松散,灰质中有许多空洞形成,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芒针治疗后,芒针组大鼠脊髓组织中HMGB1、NF-kB、IL-6含量及HMGB1mRNA、NF-kBmRNA、IL-6mRNA水平较模型组降低,且在3 d、5 d、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损部位的空洞及炎性细胞逐渐减少。结论脊髓损伤后,炎症因子的大量聚集引起级联性炎症反应,影响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芒针的抗炎机制可能包括抑制HMGB1的表达,降低NF-kB信号通路的传导,下调促炎因子IL-6的分泌。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1例身材矮小、特殊面容、智力低下的患儿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探究其临床表现与遗传学因素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患儿进行外周血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芯片检测。结果 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6,XX,r(18)(p11.3q23)[70]/46,XX,der(18)r(18;18)(p11.3q23;p11.3q23)[14]/45,XX,-18[6],染色体微阵列芯片检测结果显示18q22.3q23存在大小约7.799 Mb的拷贝数缺失。结论 本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与18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缺失及环状染色体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以慢性炎症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可发展为脊柱关节炎,慢性炎症和病理性骨形成是它的两个主要病理特点。进行性的脊柱关节僵硬引起的脊柱活动障碍是患者最常见的主诉,因此对脊柱关节的异常骨增生的病理机制得到广泛的关注。但随着对AS研究的深入,发现在脊柱局部过度骨化的同时伴有系统性的骨丢失,表明AS发病过程不仅仅是单一的成骨或破骨异常,而是处于兼有两者的骨代谢失衡环境中。目前研究发现AS疾病中Wnt、BMP信号通路和炎症反应在AS疾病中既促进成骨,又能影响破骨细胞形成;而破骨细胞在发挥骨吸收作用的同时,它的产物又参与了新生骨形成。但大多数研究均是着重于描述单独的成骨或破骨机制,未能明确地阐明它们是如何在引起脊柱周围骨质增生的同时导致全身骨量丢失的具体作用机制。AS病理过程中炎症因子是否在不同的部位发挥不同的作用,如何在控制新生骨形成的同时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这些问题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修鹏  柴乐  姜波 《新中医》2020,52(8):122-124
目的:观察冲击波联合蜡疗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SIS患者,随机抽签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冲击波联合蜡疗治疗,对照组给予推拿联合蜡疗治疗,持续治疗4周。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Constant肩关节评分,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73.33%,对照组愈显率5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onstant肩关节评分中各项细则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onstant肩关节评分中各项细则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冲击波联合蜡疗治疗SIS,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5.
柴乐  全仁夫  黄小龙 《中医正骨》2018,(1):44-46,50
组织工程骨支架作为组织工程骨研究的关键点之一,是目前骨科及创伤外科研究的热点。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是骨组织的主要无机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性。单纯的HA存在机械强度和韧性差等问题,不能满足人体承重部分骨代替的要求,因此人们开始转向HA复合材料支架的研究。目前已研制出了HA复合金属镁、HA复合胶原蛋白、HA复合丝素蛋白、HA复合乳酸、HA复合二氧化锆、HA复合聚己内酯等多种具有良好生物特性的HA复合材料组织工程骨支架,同时已开始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更加复杂、具有更优异生物特性的HA组织工程骨支架。虽然HA复合材料组织工程骨支架在实验研究中已获得了成功,但要将其应用于临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一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家系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筛选该家系的易感基因,为其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1组AS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例,年龄分别为48岁和18岁,病程分别为23年和4年。提取相关家系成员外周血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测序结果与人类数据库比对,过滤掉同义突变及高频突变,整合家系成员单核苷酸非同义突变,寻找致病基因。结果: 家系成员共得原始数据80 G,数据具有较高质量值,通过对家系患者与正常人测序结果比对分析,同时经过多个生物数据库数据过滤,发现JAK2基因12号外显子上存在的杂合突变c.1709A>G(p.Tyr570Cys)为该家系的可能致病基因突变。另外,该家系MUC3A基因c.1151T>C突变可能是该家系患病成员肠道症状的原因之一。结论: 运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寻找AS易感基因是可行的,JAK2基因c.1709A>G突变可能是导致该家系AS的致病突变及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抑制高迁移率组蛋白1(HMGB1)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er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甘草酸(Gly)组,每组8只。正常组大鼠不予任何刺激,假手术组大鼠只咬除T10椎板,不损伤脊髓,模型组和甘草酸组大鼠采用改良Allen’s法制备T10不完全性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甘草酸组给予200mg/kg甘草酸灌胃处理,每天1次,连用3天。术后3天取各组大鼠T10段脊髓,应用ELISA法检测脊髓组织HMGB1、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水平,qRT-PCR法检测脊髓组织HMGB1、NF-κB、TNF-α、IL-6、IL-1βmRNA表达量。结果ELISA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HMGB1、NF-κB、TNF-α、IL-6、IL-1β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3139.33±68.89)pg/mL比(1977.42±19.08)pg/mL、(2420.16±30.45)pg/mL比(1390.88±15.32)pg/mL;(244.61±5.49)pg/mL比(103.35±2.20)pg/mL、(271.91±3.24)pg/mL比(138.90±3.34)pg/mL、(109.89±3.33)pg/mL比(47.44±1.94)pg/mL,P均<0.01];甘草酸组大鼠脊髓组织HMGB1、NF-κB、TNF-α、IL-6、IL-1β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2566.91±23.75)pg/mL比(3139.33±68.89)pg/mL、(1728.55±24.27)pg/mL比(2420.16±30.45)pg/mL、(177.50±4.86)pg/mL比(244.61±5.49)pg/mL、(190.77±1.95)pg/mL比(271.91±3.24)pg/mL、(66.38±3.62)pg/mL比(109.89±3.33)pg/mL,P均<0.01]。RT-qPCR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HMGB1、NF-κB、TNF-α、IL-6、IL-1βmRNA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1.25±0.08)比(0.57±0.02)、(1.66±0.04)比(0.76±0.02)、(1.26±0.06)比(0.53±0.03)、(1.73±0.08)比(0.94±0.07)、(1.82±0.07)比(1.01±0.06),P均<0.01];甘草酸组大鼠脊髓组织HMGB1、NF-κB、TNF-α、IL-6、IL-1βmRNA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0.79±0.03)比(1.25±0.08)、(1.14±0.04)比(1.66±0.04)、(0.75±0.03)比(1.26±0.06)、(1.37±0.04)比(1.73±0.08)、(1.31±0.04)比(1.82±0.07),P均<0.01]。结论 HMGB1至少部分参与介导ASCI炎性反应,并与HMGB1依赖的NF-κB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甘草酸可能通过抑制HMGB1/NF-κB通路减轻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背景:随着现代工业、现代国防以及现代医疗康复产业的发展,仿生设计与制造技术蓬勃兴起,该技术常以各类生物体及其组织为研究对象,模仿其几何外形、力学性能等指标,进而得以逆向设计与制造各类人工合成产品,其中几何外形特别是曲面建模技术的有效仿生是其中的关键一环。目的:以人体膝关节为例探讨曲面建模实践应用技术,建立人体膝关节几何解剖数字化模型,为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提供支持,同时为仿生设计的复杂曲面建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与研究模式。方法:利用膝关节CT扫描图像和MRI图像,通过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分别获取骨组织及软组织轮廓的点云数据及其逼近曲线,并分别重建骨组织及软组织的膝关节实体模型。最后基于三维图像配准技术,将各软组织组装配于骨组织实体模型上,形成整体膝关节三维模型。结果与结论:通过3D医学影像技术构建了同时包含各骨组织和韧带、半月板、肌腱等主要软组织在内的膝关节复杂几何曲面解剖数字化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与传统L型接骨板进行比较,探讨新型Pilon钢板治疗C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1月手术治疗且符合选择标准的57例C型Pilon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骨折采用新型Pilon钢板固定32例(试验组),L型接骨板固定25例(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侧别及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X线片复查,根据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观察骨折复位质量及骨折愈合情况;根据Johner-Wruhs评分标准以及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t=–3.025,P=0.005)。术后对照组2例出现切口坏死,两组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0.1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3,P=0.667)。X线片复查示试验组踝关节复位达优28例、良4例,优良率100%;对照组达优15例、良5例、可5例,优良率8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