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7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130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96篇
妇产科学   62篇
基础医学   167篇
口腔科学   75篇
临床医学   642篇
内科学   431篇
皮肤病学   65篇
神经病学   96篇
特种医学   1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352篇
综合类   1456篇
预防医学   50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75篇
  6篇
中国医学   600篇
肿瘤学   17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雷公藤红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周期、凋亡、迁移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将0,0.25,0.5,1,2,4μmol/L雷公藤红素处理Hela细胞12、24 h后,采用MTT试验考察细胞增殖情况;将0,0.25,0.5,1μmol/L雷公藤红素处理Hela细胞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迁移变化情况,采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Pin1及Cdk2、Cdk6、Cyclin D1、Akt、P65、Jnk表达情况。结果雷公藤红素在12、24 h抑制Hela细胞增殖、迁移,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雷公藤红素可显著降低G_1期细胞比例(P0.05),升高G_2期细胞比例(P0.05),降低S期细胞比率(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雷公藤红素可增加早期凋亡、晚期凋亡比例(P0.05)。雷公藤红素在mRNA、蛋白水平显著抑制Pin1及其下游Cdk2、Cdk6、Cyclin D1、Akt、P65、Jnk的表达(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可能通过下调Pin1发挥对Hela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17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输液后是否出现急性低血钾将患者分为低血钾组和对照组,观察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输液后急性低血钾的危险因素。高龄、钾流失、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抗感染药物种类、补钾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输液后发生急性低血钾症的高危因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钾摄入不足、抗感染药物种类等因素是导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输液后发生急性低血钾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经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输液后急性低血钾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其耐药情况。方法:抽取2017年11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82例资料,统计其临床采集标本中细菌培养、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不同标本中分离病原菌谱的特点分布及其对15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耐药情况。结果:82例患者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87株,主要来自痰液(49株)、尿液(17株)、伤口分泌物(13株)等标本中,导致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为最强,其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最弱;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性为最强,而其对美罗培南的耐药性为最弱。结论:四肢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发生感染致病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为最常见,多数致病菌为多重耐药菌,且对临床常使用的抗菌药物均由较高的耐药率;建议临床对术后感染患者尽早采集标本做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其用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患者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以及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医疗纠纷发生呈普遍上升趋势的情况下,护士作为医务人员面对着“病人”这一特殊的服务对象的时间最多,我们应如何去提高自身的防护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减少医疗纠纷,防患于未然呢?现从:高度的责任意识;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不断学习和掌握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精湛而娴熟的技术操作;写好临床护理记录;掌握原则;忠诚老实、实事求是;科学的工作态度;护士自我健康保护;护士自我法制观念的增强等十一方面来浅谈自我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7.
空肠弯曲菌是近年来国内外颇为重视的腹泻致病菌。空肠弯曲菌肠炎多为散发,从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率多在5—30%。但也可以引起爆发流行,国外因水源被污染、饮用消毒不完善的牛奶及其他食物而引起的大规模爆发屡见报导。1978—1980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共发生13起未经巴氏消毒的牛奶而引起的弯曲菌感染的爆发,约累及  相似文献   
8.
2002年是享誉医学界的泌尿外科“将才工程”启动的第一年。这项里程碑式的高级医学人才教育工程是如何发起的?一年来的实施情况如何?“将才工程”的创始人、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本刊编委郭应禄院士对此进行了精辟的阐述。郭院士讲道,为了培养知识面广、工作能力强和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骨干. “泌尿外科人才工程”于1987年启动,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基地——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培训中心于1995年正式成立。近20年来,我国的泌尿外科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肾移植和碎石等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要想实现“2020年中国 泌尿外科达到国际水平”的宏伟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要提高各地泌尿外科科室主任以及博士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水平.而现有的培训项目难以满足这一需要。如何对这些高级医学人才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成了横亘在“人才工程”进一步深化和提高道路上的一个难题。作为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的主任委员,郭院士高瞻远瞩, “将才工程”应运而生……请看第4版《特别策划》。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冠心病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支架植入中的作用。方法50例患者的52处病变在支架植入前后分别用血管内超声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根据血管内超声标准决定支架的直径以及植入的终点,分析CAG和IVUS对支架植入终点判断的差异和最终获得的管腔面积大小的差别以及支架后管腔面积增大的机制。结果IVUS比CAG判断的平均支架直径大[(3.48±0.29)mmvs(3.36±0.33)mm,P=0.011],支架囊的最终峰值压力明显增大[(17.7±2.9)atmvs(12.8±2.4)atm,P<0.001],QCA测得的支架面积狭窄百分比减小(13.2%±6.6%vs16.6%±9.1%,P=0.044);首次高压扩张后支架满意率CAG达96.2%,而IVUS只有37.7%。IVUS指导后最终的球囊压力更高[(16.13±1.87)atmvs(12.62±2.61)atm,P<0.001],获得的管腔直径更大[(3.64±0.53)mmvs(3.31±0.57)mm,P<0.001],管腔面积也更大[(9.90±2.05)mm2vs(8.84±1.67)mm2,P<0.001],面积狭窄百分比更小(49.15%±9.03%vs54.24%±10.05%,P<0.001];所有患者支架的近段和远段CAG均未发现明显的狭窄。而IVUS却发现支架近段血管有39例(75.0%),远段血管有23(44.2%)例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支架植入后非脂质斑块较脂质斑块获得的管腔面积更大[(4.50±1.67)mm2vs(3.68±0.97)mm2,P<0.001],其中脂质斑块血管面积增大较非脂质斑块小1.30mm2,斑块压缩程度却增加0.48mm2。结论IVUS较CAG能更好地判断病变的性质,指导支架更好地选择,可获得更大的管腔面积,更小的面积狭窄百分比。  相似文献   
10.
1994~2002年广西甲型副伤寒和伤寒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了解1994~2002年接种伤寒Vi疫苗后的7年间伤寒和副伤寒流行变化,评价Vi疫苗对控制伤寒流行的效果并分析甲型副伤寒的特征及影响其爆发流行的因素。方法对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记录、伤寒副伤寒爆发调查报告、监测系统资料、全区伤寒流行地区伤寒Vi疫苗供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血培养证实甲型副伤寒病例为1200例、伤寒为285例;甲型副伤寒与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十分相似;饮用污染水是引起甲型副伤寒爆发的主要原因;从1999年起,甲型副伤寒杆菌开始超过伤寒菌为优势流行菌株。结论 在广泛使用伤寒Vi疫苗后,伤寒基本得到控制,但因为引起副伤寒发病的危险因素依然存在,甲型副伤寒已取代寒,成为广西农村地区的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为控制甲型副伤寒的流行,在安全饮用水供应状况得到全面改善之前,应尽快研制出副伤寒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