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进行手厥阴经电刺激应用,研究手厥阴经电刺激对患者预后改善的作用。方法:选择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患者例数50例,时间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行不同的治疗方式:常规治疗、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组别对应对照组、研究组。经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组间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数据指标。结果:研究组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进行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1.03±1.59分)、生活质量评分(11.03±1.59分)、运动功能评分(2.61±1.02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数据指标经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发现均高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21±1.65分、生活质量评分:60.22±5.61分、运动功能评分:2.36±1.11分),P0.05,差异显著。结论: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进行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对于癫痫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及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丹参酮ⅡA低、中、高剂量干预组,每组10只,使用氯化锂、毛果芸香碱构建癫痫大鼠模型,对照组为生理盐水灌胃的常规饲养大鼠,模型组为生理盐水灌胃的癫痫大鼠模型,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分别为5、10、20 mg/(kg·d)丹参酮ⅡA灌胃的癫痫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丹参酮ⅡA对于癫痫大鼠认知行为的影响,ELISA法检测各组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前体(pro-IL-1β)、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丹参酮ⅡA干预6 d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脑组织TNF-α、IL-1β表达水平以及pro-IL-1β、NLRP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干预组大鼠穿越原有平台次数及在原有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均明显增多或延长,脑组织TNF-α、IL-1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CT定位下微创穿刺引流术对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8例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患者或家属治疗意愿分为2组,手术组60例接受CT定位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保守组68例接受常规内科保护治疗,比较2组治疗1 d、3 d、7 d后血肿消散率和治疗3 d、7 d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记录2组血肿完全消散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病死率,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3 d、7 d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记录随访3个月时2组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情况。结果手术组治疗1 d、3 d、7 d后血肿消散率均显著高于保守组(P均0.05),治疗3 d、7 d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保守组(P均0.05),血肿完全消散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保守组(P均0.05),住院费用及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保守组(P均0.05);2组治疗3 d、7 d后血清ET-1水平显著降低,NO水平显著升高,手术组ET-1水平在以上时间点均显著低于保守组,NO水平在以上时间点均显著高于保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组随访3个月时mRS评分≤2分、MBI中Ⅰ~Ⅱ级者所占比均显著高于保守组,且mRS评分显著低于保守组,MBI评分显著高于保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定位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明显促进颅内血肿吸收,并发症更少,可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并能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环丙沙星体外诱导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外排泵机制.方法:多步诱导法对5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体外诱导耐药实验,应用外排泵抑制荆(CCCP)选择出外排泵阳性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将上述铜绿假单胞菌诱导前后的菌株分别行增菌培养,提取外膜蛋白,行蛋白电泳,紫外凝胶成像后分析诱导前后外膜蛋白中OprM量的变化来研究环丙沙星体外诱导对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的影响.结果:诱导后的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外排泵阳性的为3株,蛋白电泳显示诱导后铜绿假单胞菌外膜中外排泵蛋白OprM含量明显增多.结论:环丙沙星体外诱导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机制之一是增加细菌外膜外排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脑梗死伴脑微出血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5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有无脑微出血分为脑微出血组和无脑微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尿素氮水平异常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微出血组患者的年龄>70岁、有高血压史、有脑白质病、服用阿司匹林史、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0 mmol/L、纤维蛋白原>3.8 g/L的比例显著高于无脑微出血组(P<0.05),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心房颤动的比例显著低于无脑微出血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纤维蛋白原、脑白质病、HDL-C是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当脑梗死患者高龄、存在高血压史、脑白质病、低HDL-C及高纤维蛋白原等中一项或多项时,应高度警惕脑微出血,应及时进行磁共振梯度回波序列扫描确诊,利于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行CT定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H)患者112例,根据发病至手术的间隔时间进行分组,分为超早期组(n=35)、早期组(n=39)、延迟组(n=38),超早期组、早期组、延迟组分别于出血后〈7h、7-24h、〉24h实施手术,观察3组患者出血后24、72、120、168h静脉血IL-6、TNF-α含量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个月内临床疗效。结果超早期组患者出血后72、120、168h时血清IL-6、TNF-α均明显低于早期组、延迟组(P〈0.05)。早期组在72、120、168h时血清IL-6、TNF-α均明显低于延迟组(P〈0.05)。超早期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肾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早期组、延迟组(P〈0.05)。早期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肾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延迟组(P〈0.05)。超早期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早期组、延迟组(P〈0。05),早期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延迟组(P〈0.05)。超早期组轻度残疾率、重度残疾率均明显低于早期组、延迟组(P〈0.05),早期组重度残疾率均明显低于延迟组(P〈0.05)。超早期组、早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延迟组(P〈0.05)。结论对HIH患者应尽早(〈7h)进行CT定向穿刺清除血肿术,可减少IL-6、TNF-α等炎症因子的增加,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是值得临床借鉴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重症颅脑创伤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21年3月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300例,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174例和常规组126例.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急救处理,常规组采用快速且大量液体复苏治疗,限制性液体复苏组采用早期限制性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显微夹闭手术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分析IA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30例IA患者,记录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并发症等情况,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动脉瘤成功夹闭率为96.4%,Hunt-Hess分级为Ⅳ级的患者脑血管痉挛、动脉瘤破裂、脑水肿、脑梗死、颅内感染、严重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Ⅲ级的患者,Ⅲ级的患者明显高于Ⅰ~Ⅱ级患者(P<0.05).无并发症的IA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有并发症患者(P<0.05).Logistic回顾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动脉瘤大小、Hunt-Hess分级、是否合并并发症是其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显微夹闭术治疗IA具有好的疗效,夹闭成功率较高,但存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影响患者预后.IA患者预后与其年龄、术前Hunt-Huss分级、动脉瘤大小、是否合并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手厥阴经电刺激对脑性昏迷患者促醒作用。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脑性昏迷患者为研究,随机抽取120例。根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2组。常规治疗患者归为对比组,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患者归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LVA)及右侧椎动脉(R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差异并不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GCS评分为(9.74±1.28)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以及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A、LVA、RVA的Vm以及Vs水平差异并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BA、LVA、RVA的Vm以及Vs水平均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性昏迷患者,采用手厥阴经电刺激可提高其GCS评分以及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具有较佳的促醒作用,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