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22篇
临床医学   9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植体周围牙龈乳头丧失是种植牙科学最麻烦的问题之一。种植义齿周围的黑三角问题不仅可引起语音问题和食物嵌塞,也带来了美学问题。这也被列为现在种植治疗失败的一项标准。本文对于影响种植体周围牙龈乳头高度的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滨州医学院附属烟台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收治一例高速手机操作导致皮下气肿的病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45岁,因右下后牙刷牙时敏感就诊.检查:(654)颊侧颈部楔状缺损,无松动,叩诊(一),冷(+),探(+);(6)颊侧远中探牙周袋5 mm,龈下结石(+).初步诊断:(654)楔状缺损.治疗计划:(654)充填;牙周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在口腔种植临床应用中的适应症与方法,评价其在指导牙种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烟台市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近两年内应用CBCT的口腔种植临床病例进行分析与总结,结合CBCT的原理、应用软件设计理念以及CBCT在种植术前解剖学方面的诊断应用等,从CBCT在种植术前诊断与设计、术中指导、术后效果评估等方面,与传统的种植诊断、设计、实施、效果进行比较,探讨CBCT在口腔种植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优越性、适应症以及不同的应用方法。结果:CBCT技术在口腔种植临床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口腔种植方法与理念,使口腔种植技术更加精确、微创、高效,并使得临床效果的可预期性提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牙种植术的成功率,并使得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讨论:由于牙列长期缺失后缺乏生理性的刺激,或由于拔牙前患严重根尖周炎及牙周炎,牙槽嵴往往有重度不规则吸收,给种植修复带来极大的困难。传统的放射学技术如曲面断层片、根尖片等由于其固有的缺点,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影像学信息。CBCT是目前可以提供三维图像的放射学检查技术,具有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和可以进行多层面重建等特点,结合定位模板能精确地测量出种植位点可用骨的高度和厚度,并指导术中植入方向和位置,极大地提高了种植成功率,在牙种植的诊断和预后观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CBCT及相关软件可应用在口腔种植临床的各个环节,包括种植培训、医患沟通、诊疗计划、临床实施及种植效果评估等。结论:准确掌握CBCT及相关软件的应用方法,可以有效实现口腔种植临床工作的微创、舒适、可预测效果等人性化医疗服务理念,可明显提高口腔种植临床诊疗水平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研究3种方法记录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再修复患者义齿调胎量的差异,为此类患者探寻最佳颌位记录方法,并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名全口义齿再修复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对患者分别采用直接咬合法、哥特式弓描记法、哥特式弓联合面弓转移颌位关系法制作3副全口义齿,并比较不同方法在调殆前后覆殆、覆盖的差异。结果用哥特式弓联合面弓转移颌位关系法制作的全口义齿调验前后覆殆、覆盖的变量差异大于直接咬合法及哥特式弓描记法,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咬合法与哥特式弓描记法转移颌位关系法之间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使用哥特式弓描记法与哥特式弓联合面弓转移颌位关系法确定的颌位更符合生理功能,为全口义齿再修复患者提供更可靠的颌位记录方法,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是较好的生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骨组织的修复和替代技术,但是由于其本身的生物安全性存在争议,制约了它的快速发展,因此提高及制备综合性能更优越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是现在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特点、临床应用、抗瘤活性、生物安全性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可以通过不同方法的上颌窦提升术结合使用骨移植材料或不使用骨移植材料解决骨高度不足问题,并且同期或延期进行种植体种植术。最近临床研究上颌窦提升不使用移植材料发现也有骨组织形成。另外,一些病例也报道上颌窦囊肿去除和上颌窦内异位阻生牙去除后,也会有自发性骨组织形成。由此推断上颌窦黏膜具有成骨的潜能。本文将从骨组织生成的细胞分子学基础,人类实验,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出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天博(珊瑚转化型羟基磷灰石CHA)和Cerasorb(羟基磷酸三钙β-TCP)两种骨粉单独及分别联合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对骨缺损再生修复效果研究。方法:选用15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全麻下在距下颌骨下缘3mm,下颌角前缘5mm处,用球钻制备大小约15mmx6mmx4mm的缺损,左右侧缺损中各植入A PRP CHA+PRP;B PRPβ-TCP+PRP;C CHA+PRPβ-TCP+PRP;D CHA CHA+PRP;Eβ-TCPβ-TCP+PRP,三组兔子分别饲养4周,8周,12周。并在术后第1周,第3周,第5周分别给予钙黄绿素(10mg/kg),茜素红(30mg/kg),钙黄绿素(10mg/kg)处死后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及骨密度测量,分析结果,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小于0.05为有显著差异性。结果:组织学检查:4周时,PRP组、CHA组及β-TCP组只有极少量的成骨细胞;8周时,少量的新生骨的生成,但仍有大部分的纤维组织包绕;12周时,有部分成熟骨出现;4周时,CHA+PRP组及β-TCP+PRP组开始有成骨细胞及少量未成熟的骨质出现;8周时开始有部分成熟骨出现,成骨细胞核固缩多见;12周时已基本充满成熟骨质。在4、8、12周时,X线上骨缺损区密度百分比分析值PRP组、CHA组及β-TCP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β-TCP+PRP组及CHA+PRP组的分析值高于上述三组,但该两组间无明显差异。HE染色的骨定量分析,PRP组、CHA组及β-TCP组之间骨再生情况无显著差异,而两混合组的骨再生值高于上述三组,但该两组间的骨再生无显著差异。结论:1.PRP与骨粉联合应用较PRP单独应用对骨缺损再生效果好。2.β-磷酸三钙联合PRP较羟基磷灰石联合PRP应用对骨缺损再生效果无明显差异。3.β-磷酸三钙与PRP联合应用较β-磷酸三钙单独应用对骨缺损再生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及比较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PRF)、海奥生物膜联合骨粉用于新西兰大白兔下颌骨缺损处早期引导骨生成的能力。方法:选取雌性新西兰大白兔9只,在其双侧下颌骨下缘上2mm做圆形骨缺损,A组植入骨粉后覆盖PRF,B组植入骨粉后覆盖海奥生物膜,C组植入骨粉。术后2,4,8周分期分组处死动物,取下颌骨缺损植骨区标本。标本行大体观察、CT及组织学观察成骨情况。结果:大体观察,骨缺损区早期骨愈合坚硬度A组>B组>C组。CT观察,骨缺损区骨密度早期A组>B组>C组,统计学分析,2周、4周时A组B组C组之间骨密度值分别具有统计学差异,8周组A组B组无统计学差异,与C组分别存在统计学差异。组织学观察,同期比较A组新生骨组织及再生血管化均优于B组、C组,新生骨排列较B组、C组规则。结论:PRF在骨缺损的修复中能够促进新骨的形成,提高新骨形成的时间和质量,对引导成骨起到有效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种植术区自体骨骨增量术后软组织愈合状况。方法:28例种植术区骨量不足,于口内取骨行种植术区骨增量术,记录供骨位点及种植术区骨植入后愈合状况。结果:颏部(67.86%)是口内常用供骨位点,其次为磨牙后区(32.14%)。骨增量术区并发症以创口裂开发生率最高(35.71%)。供骨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74%,较轻微,均自行恢复。结论:口内取骨是较好的供骨来源,应注意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