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胖患者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5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普通患者的优势并不十分突出,但对肥胖患者,特别是肥胖女性患者,其优点很明显。本次研究对50例肥胖患者行腹腔镜下阑尾手术切除,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发破裂出血是原发性肝癌致命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5.4%~14.5%,在肝癌患者的死亡原因中约占10%[1].由于出血和癌肿的双重因素,致使手术处理较为棘手.1994~2002年我们共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病人28例,现就手术处理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肠损伤临床常见,据黄志强等统计肠破裂发生率占整个腹部损伤的30%以上。但由于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延迟诊治时有发生。尤其是对于超高位小肠(距屈氏韧带10cm以内空肠),一旦延迟诊治,处理相当棘手。本院2005年7月—2011年5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胰腺体尾部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选择需要手术治疗的胰腺体尾部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34例,其中行腹腔镜治疗15例(腹腔镜组),行开腹手术治疗19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和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开腹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长或多于腹腔镜组[(165.2±34.7) min比(144.6±31.2) min、(415.6±36.8) ml比(302.4±28.5) ml、(3.41 ±0.55)d比(2.82 ±0.48)d、(2.82±0.46)d比(2.33±0.37)d、(13.6±3.4)d比(10.3±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9比3/15,P<0.05).结论 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术临床疗效优于开腹手术,而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徐伟  柳化源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2989-2990
目的:分析创伤与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处理措施。方法选择98例创伤与失血性休克患者,按救治时机分为两组,将院前急救治疗的50例作为观察组,院内急救治疗的4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死率2.0%、病情恶化6.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25.0%(χ2=4.071、6.819,均P<0.05);观察组救治优良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42,P<0.05);观察组出血量、出血时间分别为(90.52±20.15)mL、(89.21±12.1)min,对照组分别为(159.57±21.18)mL、(135.57±21.81)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4、3.538,均P<0.05)。结论创伤与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患者病死率较高。对患者立即给予相应院前急救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胆结石患者62例,其中胆囊功能良好的30例患者行微创保胆取石术(A组),其余32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1年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及患者术后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1年主观症状评分、GLQI总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两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胆囊/胆总管残石、胆管狭窄/胆瘘以及结石复发,但是腹胀、腹泻以及消化不良的发生率B组(18.75%,6/32)高于A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手术效果佳等优点,胆囊功能良好且具有保胆手术指征的患者提倡行微创保胆取石术,可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大隐静脉交通支离断术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价值。方法2002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共收治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病人36例,42条肢体,均行内镜下大隐静脉交通支离断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同时行股静脉瓣膜外包袖术6条.38条肢体随访,时间1~12个月,随访率90.4%。结果全组42条肢体中合并有小腿或内踝区溃疡的30条,痊愈28条,时间8~92d,痊愈率93.3%,4条下肢轻度水肿,全组无皮瓣坏死。5条肢体有疼痛:结论对于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2-6 EpAsdpPr的病人,应用SEPS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合并股静脉瓣膜关闭不全严重返流Kistner 3~4级以上的病人应当加用股静脉瓣膜外包袖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采用改良Schlatter消化道重建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06例恶性肿瘤患者行全胃切除后,关闭十二指肠残端,将食管断端与距Treitz韧带下50cm处空肠行端侧吻合,距食管空肠吻合口30cm处行Braun式吻合,吻合口长径为10cm,将距Braun's吻合口3.0cm输入襻,用7#线穿过肠系膜结扎阻断空肠,距Braun's吻合口3.0cm输出襻处行浆肌层纵向间隔2.0cm缝合1周,以形成一套叠环.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例,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等严重并发症,术后89例患者随访3个月~1年,均未发现返流性食管炎及倾倒综合征,且代胃功能良好.结论全胃切除改良Schlatter消化道重建术是全胃切除术后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后近期再穿孔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例消化性溃疡穿孔再次手术后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8例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后再穿孔均予行“穿孔大网膜填塞加改良十二指肠憩室化(改良Berne术)加胃空肠造瘘加腹腔冲洗引流术”,术后予正规制酸及抗Hp等治疗,随访半年至10年,8例均未再发生近期穿孔,1例手术后6年再穿孔,行胃大部切除后治愈。结论穿孔大网膜填塞加改良十二指肠憩室化(改良Berne术)加胃空肠造瘘加腹腔冲洗引流术对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后近期再穿孔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伤口感染是外科的一大主题,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众多,切口渗血、积血是造成感染的一大因素.本文对我院腹部手术常规应用立芷血对切口感染影响疗效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