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颈椎管狭窄症是由于颈椎间盘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常引起颈部神经、脊髓、血管损害等临床表现及相应症状,常见于30岁以上长期低头工作者,男性多于女性。手术治疗的原理可以概括为减压、固定、融合以防止进行性损害等。尿毒症患者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排除的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因而需要通过长期血透维持生命,一般多伴有恐惧心理[1]。2016年8月我科收治1例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腰椎管内肿瘤切除手术中使用改良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4例原发性腰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用微型磨锯切断双侧椎板,保留双侧关节突,切断一侧棘上和棘间韧带,临时固定于一端,显微镜下摘除肿瘤,将带蒂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选取微型钛板固定。术后采用影像学检查以及日本骨科学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 )评定法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肿瘤成功切除,未出现脑脊液漏,无顽固性下腰痛,钛板固定可靠,回植椎板无塌陷,能有效融合。术后2年 JOA 评分由术前平均(11±2.6)分上升至(24±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良率达83.3%。结论原发性腰椎管内肿瘤手术中应用改良带蒂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安全、有效,方法简单,重建了脊柱的解剖结构,维持了术后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配比α-半水硫酸钙/辛伐他汀/万古霉素复合材料的体外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以及α-半水硫酸钙/辛伐他汀/万古霉素复合材料浸提液对新生小鼠成骨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细菌生长抑制的定性和定量试验测定抑菌圈直径、抑菌率;MTT法细胞毒性试验测定α-半水硫酸钙/辛伐他汀/万古霉素复合材料浸提液体外对成骨细胞的相对增殖率及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并确定相应毒性等级.[结果]含5、10、20 μg/ml α-半水硫酸钙/辛伐他汀/万古霉素复合材料对新生小鼠成骨细胞作用呈浓度-效应关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平均直径分别为28、30、33 mm和24、23、25 mm,对铜绿假单胞菌没有抑菌作用.[结论]α-半水硫酸钙/辛伐他汀/万古霉素复合材料浸提液基本无细胞毒性,细胞相容性好,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并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单纯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06—2011—08收治的41例下颈椎脱位患者,采用颅骨牵引下复位或术中复位,单纯行前路减压,钛网或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良好复位,根据x线片定期检查结果,颈椎生理弧度及椎间隙高度良好,植骨融合确切,未出现内固定失用。术后随访10~28个月,Frankel分级显示,绝大部分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早期行单纯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脱位,可获得良好的解剖学复位,能有效地解除脊髓压迫,使脊柱获得即刻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应用局部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2年12月—2015年12月,采用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3例,其中31例术中采用1.0%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A组),余32例术中采用0.5%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B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术中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随访18~24(20.0±2.5)个月。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患者术中满意度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不影响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邻指甲床及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8年1月应用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邻指甲床及软组织缺损33例,缺损面积:1.0 cm×0.4 cm^2.0 cm×1.3 cm。结果33例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3个月时出现甲根处疼痛,经残甲修整术后疼痛消失。术后随访8~11个月,平均9.5个月。皮瓣颜色与周边皮肤软组织相近,质地良好,外观不臃肿,恢复触、痛觉,指间关节功能正常。皮瓣感觉S1~S3。皮瓣供区无瘢痕增生,无痛感,供区指功能正常。结论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质地良好等特点,是修复邻指甲床及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指导下的腰椎单节段融合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在解放军第359医院脊柱关节科实施腰椎后路单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的4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 4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经积极治疗5d后,完全恢复;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住院时间7~12d,平均(9±0.5)d。结论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研究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晚期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synovitis,PVN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TKA治疗8例晚期PVNS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弥漫型6例,局限型2例,年龄34~80岁,平均54.3岁。术中彻底切除滑膜后再行TKA。术后随访分析复发、松动、感染,比较术前、术后KSS(keen society score)评分。结果 随访1.5~12.5年,平均9.2年,KSS平均评分:临床评分由术前的39.8(25~45)分提高至82.3(70~90)分,功能评分由术前的35(15~55)分提高至73.8(60~90)分。5例膝关节假体固定良好、功能满意,3例弥漫型、2例局限型。3例失败的病例均为弥漫型,1例发生感染,2例复发,其中1例因无菌性松动翻修时诊断。结论 TKA治疗晚期PVNS,局限型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弥漫型可能与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应用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8例拇指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1.0 cm×1.5 cm~2.2 cm×3.0 cm.结果 术后28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3例术后第l天皮瓣出现暗红,有水泡形成,拆除皮瓣蒂部部分缝线后,血运改善,经换药处理后愈合,其中2例术后2月出现甲床处疼痛,经手术后症状消失.随访时间9~12月,平均随访10.5月.拇指皮瓣颜色与周围组织相近,外形不臃肿,质地柔软,触、痛觉恢复.皮瓣感觉S1~S3,指间关节活动良好.皮瓣供区无疼痛,无瘢痕增生.结论 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具有解剖恒定、皮瓣质量好等特点,是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