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糖耐量减退(IGT)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 从高危人群健康体检中空腹血糖(FPG)5.6—7.0mmol/L及住院和就诊患者中以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按1999年WHO符合IGT诊断标准的患者共6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吡格列酮15mg每天1次,对照组不予吡格列酮及任何降糖药,观察期为1年,两组病人均进行糖尿病教育,强调控制饮食及运动的重要性。结果 治疗组糖尿病的发生率为6.7%;对照组糖尿病发生率为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格列酮对IGT干预治疗可明显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低大豆蛋白饮食对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大豆蛋白饮食在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将78例确诊为慢性肾衰竭、血清肌酐清除率(Ccr)为10~50ml/min、接受非透析治疗的患者,分为血脂正常组(Ⅰ组)和血脂增高组(Ⅱ组),每组再随机分为低大豆蛋白饮食组(Ⅰ a组、Ⅱa组)和低动物蛋白饮食组(Ⅰ b、Ⅱb组),疗程1年,分析各组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脂、血浆白蛋白等的变化.结果Ⅰ a组治疗后84.2?r升高或不变,15.8?r下降,Ⅰ b组治疗后89.4?r升高或不变,10.6?r下降,两组对比,P>0.05,Ⅰ a组、Ⅰ b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浆白蛋白无明显变化.Ⅱa组治疗后80.0?r升高或不变,20.0?r下降,Ⅱb组治疗后85.0?r升高或不变,15.0Ccr下降,两组对比,P>0.05,Ⅱa组治疗后血总胆固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P>0.05,2b组治疗后血总胆固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P>0.05,Ⅱa组、Ⅱb组治疗前后血甘油三酯、血浆白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低大豆蛋白饮食和低动物蛋白饮食均能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低大豆蛋白饮食对改善慢性肾衰竭的血脂异常可能优于低动物蛋白饮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7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彩色超声检查,依据有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年龄、LDL-C、CHOL、糖尿病病程、超敏CRP是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共同的危险因素,SBP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餐后2 h血糖是下肢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呈等级正相关,SBP高者易发生颈动脉硬化,餐后2 h血糖高者易发生下肢动脉硬化.应多因素全面控制以防治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清D-二聚体(D-Dimmer)、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存在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无大血管病变组,对照组为健康查体者。比较入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测定入组患者的血清D-Dimmer、Hcy水平,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无大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患者的BMI、SBP、DBP、FBG、TG、LDL明显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对照组,HDL低于无大血管病变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的患者血清Hcy、D-Dimmer水平明显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D-Dimmer水平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清Hcy、D-Dimmer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患者会出现血清Hcy、D-Dimmer明显升高,高水平的Hcy、D-Dimmer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谭妙玲  柯小瑚 《新医学》2003,34(8):496-497
目的:探讨肝素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对血脂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激素治疗(对照组,35例)和肝素联合激素治疗(治疗组,33例),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94%,对照组完全缓解率89%,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在治疗4周时、对照组在治疗12周时血清总胆固醇降至接近正常水平,治疗组在治疗8周时、对照组在治疗12周时血清甘油三酯降至正常水平,两组比较,均为P<0.05。治疗组全部患者肾功能正常,无发生血管栓塞;对照组11%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发生血管栓塞。两组均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肝素联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更有效地降低血脂,降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同尿酸间的相关性加以探讨分析,以期为临床检验提供可参考性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4月来我院检查的786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血清尿酸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均具有密切相关性;②尿酸水平的提高与高血压患病率成正相关(P<0.05).结论 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血液流变学及部分其他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均与尿酸水平具有密切相关性,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素联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对血脂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68例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激素治疗(对照组)和肝素联合激素治疗(治疗组),分析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脂、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率93.9%,对照组完全缓解率88.6%,两组相比,P>0.05。治疗组在治疗4周时血总胆固醇降至接近正常,对照组在治疗12周时血总胆固醇降至接近正常,治疗组在治疗8周时血甘油三酯降至正常,对照组在治疗12周时血甘油三脂降至正常,两组相比,P<0.05。治疗组全部患者肾功能正常,对照组11.4%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治疗组无发生血管栓塞,对照组2例发生血管栓塞。两组均无发生严重副作用。结论 肝素联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更有效地降低血脂,降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无严重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用胰岛素时的降血糖作用,观察其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将58例因磺脲类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安慰剂组,吡格列酮15mg组和30mg组,治疗观察12周。结果 于12周时对照组空腹血糖(FBG)水平较基线值稍有升高0.09mmol/L,吡格列酮15mg组较基线值下降了1.75mmol/L,吡格列酮30mg组下降了2.65mmol/L。餐后血糖(2hPBG)分别下降了0.65mmol/L,4.2mmol/L及5.4mmol/L(P<0.001)。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分别下降了0.2%、1.10%和1.64%。结论 12周的临床观察显示,对2型糖尿病患者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应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者联合应用吡格列酮血糖控制可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用于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400例患者,分为糖尿患者组200例,对照组200例,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通过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动脉、眼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总结彩色多普勒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研究并总结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血流灌注状态,及早干预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结果:糖尿病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PSV较对照组低,而RI值则较对照组高。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可对糖尿病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进行测定,早期发现血流速度、RI、PI的改变,及时了解视网膜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对视网膜病变的防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用于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400例患者,分为糖尿患者组200例,对照组200例,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通过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动脉、眼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总结彩色多普勒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研究并总结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血流灌注状态,及早干预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结果:糖尿病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PSV较对照组低,而RI值则较对照组高。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可对糖尿病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进行测定,早期发现血流速度、RI、PI的改变,及时了解视网膜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对视网膜病变的防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