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为了更好治疗该疾病,现对依那普利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中心所管理的高血压患者选取其中控制效果不好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依那普利降压药物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00例患者中,共有89例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治疗有效率为89%,11例无效,无效率为11%。同时,对比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的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治疗后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开展治疗时,可以优先考虑依那普利,其疗效较为明显,且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福辛普利对2型糖尿病(TIDM)病人尿微量蛋白(UALb)增高的干预. 方法 对24例2型糖尿病尿微量蛋白增高病人,采用福辛普利10mg/d疗程六个月. 结果 治疗后尿微量蛋白排泄明显减少,78.83%(17/24)恢复正常. 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尿蛋白排泄率增高时即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治疗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损坏.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是导致冠心病以及心血管病死亡的重要原因[1~3]。有关ACS的发生与发展尚不清楚,现多认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并非冠状动脉十分狭窄的基础上,粥样斑块破裂血管痉挛和随之发生的血小板黏附、聚集及继发性血栓形成是ACS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4,5]。其中粥样斑块破裂又被视为ACS发生中最主要的始动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应用普伐他汀治疗1周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方法:将入院确诊的80例UA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A组n=40,普伐他汀20ml/d,治疗1周)和常规治疗组(B组n=40),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hs-CRP和血脂水平;另设健康对照组(C组n=30)。结果:(1)治疗前UA患者与健康血清hs-CRP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2)治疗1周后A、B两组患者血清hs-CRP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成份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普伐他汀治疗可降低UA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从而稳定斑块,使UA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5.
近3年来,我院使用维拉帕米(异搏定)和普罗帕酮(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65例,其中维拉帕米31例,普罗帕酮34例。通过两组疗效观察,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2003年1月~2005年4月,我们选择复方丹参滴丸作为防治药物,并与倍它乐克进行对比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能更好地提升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对社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临床治疗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我中心社区建立档案的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共100例,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研究组则在治疗基础上加以综合干预。对比两组的血糖、血压改变、健康行为。结果治疗及干预前,患者的各项指标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辅以综合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