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评价浅低温体外循环中搏动灌注对儿童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30例儿童随机分为搏动组(P组,15例)和非搏动组(NP组,15例)。主动脉阻断期间,P组给予搏动灌注,NP组给予非搏动灌注;主动脉开放期间,两组均予以非搏动灌注。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麻醉后(T1)、体外循环开始(T2)、主动脉阻断后10 min(T3)、主动脉开放后3 min(T4)、体外循环结束(T5)、手术结束(T6)时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平均流速(Vm),记录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在T3和T4,P组Vs、PI、RI显著高于NP组(P0.05),两组Vd与Vm没有显著差异。在T5,P组Vd与Vm显著高于NP组(P0.05),而PI与RI显著低于NP组(P0.05),两组Vs没有显著差异。在T6,两组脑血流流速、PI、RI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搏动灌注增加浅低温体外循环后短期内脑血流量,维持脑血管顺应性,可能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涂层技术在体外循环装置中的应用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63年Gott等人首次制成肝素涂层,其抗凝特性得到肯定。肝素涂层技术的发明最初仅是为改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引起的凝血反应,但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肝素涂层还具有抑制血液成分激活,减少炎性因子释放等特性,能显著缓解CPB后的炎性反应,涂层技术因而成为减少心脏术后炎性反应的一项热点。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肝素涂层产品,其成分和原理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