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贤  孙可  林贞桦  梁斌 《重庆医学》2024,(8):1226-1230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9例接受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患者性别、骨质疏松程度、骨折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分型、顶尖距(TAD)、术后髋内翻、外侧壁状态、骨折复位情况及螺旋刀片位置对内固定失败发生率的影响,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 179例患者中16例出现内固定失败,单因素分析显示AO/OTA分型、TAD、术后有无术后髋内翻、外侧壁状态、骨折复位效果、螺旋刀片位置与内固定失败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后髋内翻(OR=6.97,95%CI:2.24~21.68,P=0.001)与外侧壁断裂(OR=3.08,95%CI:1.03~9.22,P=0.045)是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 髋内翻和外侧壁断裂是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手术复位应避免出现髋内翻。  相似文献   
2.
背景: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因各种原因出现髋部骨折,大部分骨折均为不稳定骨折,且合并小转子的移位,目前仍有许多报道使用动力髋螺钉修复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效果明显,但是在修复过程中是否行小转子固定仍存在较大争议。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动力髋螺钉联合小转子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修复后髋内翻的发生情况。  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医学文摘数据库(PubMed)、FMJS 外文全文数据库(EMCC)、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VIP)及万方数据库,收集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过程中小转子复位固定与否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事先制定的纳入与剔除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 个随机对照试验,共604例患者,其中动力髋螺钉联合小转子固定组298例,小转子不固定组306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动力髋螺钉联合小转子固定组髋内翻、其他并发症、疗效优良率均优于小转子不固定组(P均 < 0.000 1),其中髋内翻为[OR=0.17,95%CI(0.07,0.41),Z=3.99,P < 0.000 1]。小转子不固定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均优于联合小转子固定组(P 均< 0.000 1)。提示在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小转子不固定治疗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和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但动力髋螺钉联合小转子固定修复Tronzo-Evans Ⅲ型以上的转子间骨折在疗效优良率、髋内翻及其他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小转子不固定。说明动力髋螺钉联合小转子固定有利于预防股骨转子间骨折修复后髋内翻等并发症的出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后路不同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48例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分为短节段跨伤椎置钉组(A组)17例,短节段伤椎置钉组(B组)20例,单节段伤椎固定组(C组)11例。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伤椎Cobb角度的矫正情况。结果 C组的手术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P0.05)。经随访,B组在术后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变化与末次随访相比变化较少(P0.05),而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术式均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短节段伤椎置钉在维持患椎高度丢失及稳定Cobb角上优于其他两种手术方式。单节段伤椎置钉疗效相仿,同时创伤较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是值得选择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