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为了摸清我市伊蚊幼虫指数、种群构成、成虫的密度消长、分布、以及孳生地分布、栖息性、嗜血性、生活史等生态学特点.一旦伊蚊媒介传染病输入时能及时、正确判断疫情在本地流行的可能性,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省<关于加强登革热媒介等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通知>中的方法,2010--2012年对我市4个地区开展抽样调查和监测.结果 茂名地区伊蚊种类为白蚊伊蚊,无埃及伊蚊以雌性为主,成蚊密度各地区有逐年上升趋势.乡镇诱蚊诱卵指数、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容器指数2010年均较高,以后逐年下降,尤其博贺镇下降明显,各年度市区较其它地区低.诱蚊诱卵指数各地区各年度均出现超过5%,主要在4-9月.布雷图指数各地区各年度均出现超过5%,主要在4-9月.房屋指数各地区各年度均出现超过4%,主要在4-10月.容器指数各地区各年度均出现超过3%,主要在3-11月.结论 我市普遍存在白蚊伊蚊,诱蚊诱卵指数、布雷图指数各地区均出现超过5%,房屋指数超过4%,对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伊蚊媒介传染病的传播流行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因此,一旦伊蚊媒介传染病输入时能及时、正确判断疫情在本地流行的可能性,在病毒未传播前5-6天内及时杀灭,为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摸清茂名地区伊蚊的种群构成、密度消长、孳生地分布、成虫生活习性等生态学特点,为我市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乙脑、丝虫病、黄热病等蚊媒传染病的流行风险评估和防制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省《广东省霍乱等部分传染病及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和《关于加强登革热媒介等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通知》中规定的方法,于2010年4-7月开展抽样调查和监测。结果茂名地区伊蚊种类以白纹伊蚊为主,布雷图指数(BI)在17.67~38.33之间、诱蚊诱卵指数在8.62~36.64之间、容器指数(CI)在32.8~60.67之间。结论茂名地区伊蚊生态状况存在传播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乙脑、丝虫病、黄热病等蚊媒传染病的风险,应提高警惕,持之以恒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并制订科学的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在现场捕获蚊虫的效果,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监测方案或蚊虫调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茂名市城区居民、公园、医院、城郊结合部农户及牲畜棚5个点,同时使用2种方法捕蚊,对捕获的蚊虫进行分类鉴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诱蚊灯法在5种环境共捕获成蚊3属5种14 509只,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分别占捕获蚊总数的97.98%、0.99%和0.88%,中华按蚊占0.12%,其他蚊种占0.02%。人工小时法在4种环境共捕获成蚊4属7种6 583只,致卷库蚊、白纹伊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占90.11%、6.09%和3.11%,中华按蚊占0.30%,其他占0.38%。不同环境类型蚊种构成比不尽相同,以牲畜棚的蚊密度最高。2种方法监测结果显示成蚊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基本一致,3月份开始升高,5~6月达到高峰,7~8月逐渐下降,9~10月有所回升,11月蚊虫进入越冬状态。结论人工小时法和诱蚊灯法均能用于蚊虫调查和监测,但各有长处及短处,人工小时法对采集靶标蚊虫、嗜吸人血的蚊虫和发现更多蚊种有较大优势;诱蚊灯法则更适合于蚊媒哨点长期监测,既节省劳力,又避免人为的主观性影响及人蚊接触感染相关传染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